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耀宗:我對上海平息疫情充滿信心

【文/李耀宗】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蔓延之際,雖然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每天都公布確診新冠肺炎的病例數量,但由於是境外輸入性病例,且都在嚴格的檢測與隔離流程中被發現,一般市民不會接觸到。因此,每天“上海發布”公布輸入性病例數量時,人們在安心之餘又對上海的防控有著極強的信心。然而,無本土病例在保持了大約八個月之後,於11月9日“破功”了,而病例的工作環境與行動軌跡不由讓人揪心,因為是在浦東機場。

隨後,上海在排查中發現的7例病例都與浦東機場貨運有關聯,並確定了感染的起源與原因:10月30日兩名物流工作人員清洗一個自北美地區返回上海的集裝箱器(該集裝箱器為密閉容器,內有大量減震泡沫且環境潮濕)時,均未佩戴口罩。而最新確診的聯邦快遞工作人員也是在浦東西貨區工作。雖未確定該名病例的感染源頭,但可以推斷感染原因與此前兩名病例相似。

堅守國門的浦東機場

自3月初國外新冠疫情大規模爆發以來,上海浦東機場無疑承擔了最為繁重的入境人員防疫工作。在3月27日民航局下達“五個一”班機限制令前,浦東機場的工作人員與防疫人員以艱苦卓絕的精神對平均每天兩三萬的入境人員進行新冠病毒檢驗與轉運隔離。據筆者了解,在3月份執行“五個一”前,參與130轉運的人員經常從早上九點到凌晨兩點忙個不停,中間只有吃飯時間才能稍微休息下。而吃飯往往也只是在路邊坐下來拿著便當就吃起來,甚至還有旅客目擊到參與防疫的工作人員累癱在廊橋上。

浦東機場工作人員累癱在地(微博用戶發布)

在3月27日民航局執行“五個一”國際班機限制令之後,浦東機場所承受的國際入境班機雖然大幅減少,但接納的國際入境班機及客流量還是約佔全國一半左右。以11月24日的班機為例,我在某專業民航APP上數了下浦東機場的國際及港澳台地區進港班機,總數為28個。作為對比,同為全國前三客運吞吐量的廣州白雲機場,當天的國際及港澳台地區進港班機僅為8個。雖然一周不同時間的國際及港澳台班機數量會因班機計劃而有所起伏,但28:8這個數字還是足以顯示上海浦東機場所面臨的巨大國際進港客流與相應的防疫壓力。

另外,與廣州白雲機場多為東南亞及南亞方向的國際班機不同,上海浦東機場所面對的入境班機主要為歐洲及北美地區,執飛的機型也多為波音777或者空客A350這種載客量為三四百(由於民航局要求,實際載客約二三百人)的大型客機。考慮到單機載客人數更多,浦東機場入境人流與廣州白雲機場之比就更大了。

該圖為浦東機場部分進港班機信息,紅框為國際進港班機

讓在浦東從事防疫工作人員自豪的是,在九個月以來的入境防疫管控中,他們做到了對所有入境人員的閉環管理,沒有出現一例由入境人員導致的上海本地新增確診病例。可以說,參與對入境人員進行閉環管理的工作人員與防疫人員沒有辜負上海人民的期望,他們為祖國、為上海守好了國門,也讓上海人民擁有了“出去浪”的自由以及免於新冠疫情恐懼的自由。

百密一疏與認知過程

然而,本次浦東機場貨運工作人員感染病毒的事件讓人們質疑起了浦東機場的防疫措施是否有漏洞,以及是否忽視了貨運人員的安全防護。出現貨運工作人員感染並確診是鐵打的事實,但我們要知道,新冠病毒從被發現至今還沒滿一年,人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也是隨著研究以及各種經驗教訓而逐步增加的。

我想大家都記得,2020年1月初武漢剛剛發現“不明病毒”時,人們只知道它是一個“類似非典的冠狀病毒”。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前往武漢進行調查後才確定它具有“人傳人”能力。7月,大連第二波疫情的調查證實進口的海鮮冷鏈食品可能會攜帶病毒並造成輸入性感染。除了在全國範圍內對國外的冷鏈、冷凍食品嚴加檢測,國家也決定對從事進口冷鏈行業的人員加強防護進行定期檢測。

正是有著北京以及大連二次疫情帶來的病毒新認知,對進口冷鏈食品嚴格檢疫並發現了更多輸入性病毒

而在查明上海浦東機場感染源頭是非冷鏈貨運的集裝箱器之前,非冷鏈貨物並沒有得到高度關注。正是隨著流行病調查確定了源頭,我們才對新冠病毒有了新的認識:非冷鏈運輸貨物及運輸容器也會攜帶病毒並造成無防護人員感染。在確認之前不可能僅憑猜測就采取對應的措施。以馬後炮的“上帝視角”來指責當初沒有“先見之明”進行檢疫與要求高標準防護是不公平的。

以我對浦東機場日常工作的了解,在進行國際班機貨物裝卸時,哪怕在最熱的7月份,地面裝卸人員都是“六件套”(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手套、頭套、鞋套)穿戴齊全,完全就是雷神山“同款”,在機坪上進行連續幾個小時的貨物裝卸作業。這也是出於對直接來自國外疫情高發地區飛機的高防護要求,畢竟會與機組直接或間接接觸。

浦東機場地面裝卸人員“六件套”穿戴齊全進行裝卸作業。圖中裝卸人員為上海國際機場地服公司人員

而根據UPS兩例確診病例的調查,可以發現他們是在對運回的集裝箱器清洗時被感染。如果說地面裝卸人員是在餐廳中端盤子上菜的人,那麽清洗集裝箱器的人員無疑就是在後廚清洗盤子的人了。防疫意識松懈,沒有按規定戴上口罩固然是導致感染的一大原因,但如果不知道非冷鏈貨物及運輸容器同樣有著表面帶病毒的風險的話,出現類似的感染事件是遲早的事,哪怕不在浦東機場也會在其他口岸機場發生。

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多次在進口冷鏈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後,早已習慣了病例清零生活的中國人民自然有著不小的反應。甚至可以看到不少人在說“就不能全部消毒了再進來麽?”或者“不進口可以嗎?不就是少吃幾口肉嘛!”單以冷鏈肉類進口來說,2019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共從國外進口484萬噸肉類,這些肉類最終都上了家家戶戶的餐桌,成為了中國肉類消費的一大組成部分。而484萬噸的肉類是什麽概念?大約24萬個超重標準集裝箱。

中國逐年增加的肉類進口量

相應地,作為中國內地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浦東機場,2019年貨物吞吐量達到了363萬噸,也就是平均每天近一萬噸的貨物吞吐量。若簡單的以進港出港貨物平分來計算,那每天有5000噸的進港貨物,而其中約有90%是國外進口貨物,也即每天有約4000噸(估算)從國外進口的貨物以空運形式運抵浦東機場。如此大量的貨物由海關進行逐一檢疫是不可能的,只能對重點貨物(如冷鏈貨物)進行抽查。如果將運抵的貨物堆放在庫房裡幾天等待表面可能存在的病毒消失活性再去處理的話,那早就“爆倉”了。畢竟機場貨站的倉庫用途是流轉,而非存儲。對貨物及裝運進行長時間消毒固然是個不錯的想法,但在龐大的數量下實施起來有著相當的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來自海外的快遞包裹由於通關速度快、體積普遍偏小、多為散裝裝在集裝箱器內進行空運,且在國外裝機時會比別的貨物有更多的人員接觸,因此也具備更高的“沾毒”風險,這也是後續疫情防控中必須引起重視的部分。

在浦東機場貨運人員發生感染之後,上海市迅速采取措施,對一萬七千多名機場貨運從業人員開展了核酸檢測。雖然事出突然,檢測的初期發生了一些混亂,但最終還是有序完成了全體檢測並發現了一名新的確診病例。這充分說明上海的應急防控措施是有效的。同時,上海也根據疫情發展的情況開展了對貨運區高風險作業人員的定期核酸檢測,對工作環境開展嚴格“消殺”,並以知情自願為基礎開展新冠疫苗的應急接種工作。

我對上海控制本次疫情反彈有著充分的信心,也相信在亡羊補牢之下可以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過去幾個月的成果證明了我們的努力是著有成效的,哪怕在2月份最危險的時刻上海都能平息疫情,相信這次疫情反彈也可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迅速平息。

11月22日深夜,浦東機場所有相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

我們終將勝利,我們必將勝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