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攜程道歉,消費者權益依舊如履薄冰

光明網評論員

關於攜程6415元機票收取9262元退票費一事,廣東省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日前公布了最新進展:攜程向深圳消委會提交了“情況說明和整改承諾”,承諾對於機票差價問題在技術、服務上進行改進,且表示平台絕不進行任何形式的強製捆綁銷售;同時,攜程CEO及華南區總經理、深圳總經理一行三人鞠躬道歉。

從之前言之鑿鑿的“我司不存在此類情況”,到CEO鞠躬道歉,攜程出現態度上的轉變,深圳消費者委員會的介入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或許在於媒體和輿論的乾預。從六六控訴京東,到王女士投訴攜程天價退票費,輿情驅動型的維權方式反而成了最立竿見影的手法,這看上去有些諷刺。

彰顯消費者權益的典型場景,除了上述維權新聞外,再就是央視3?15集中打假,其中多少可以窺見消費者在這方面的孱弱。在市場經濟新秩序下脫穎而出的企業成為行業巨頭,它們雖沒有國企的壟斷身份,卻也容易基於對市場龐大的佔有率,習慣性地薅消費者羊毛。攜程半年來醜聞不斷,正是其中一個縮影。

無論是大數據“殺熟”,機票捆綁搭售,還是天價退票費,表面上看只是源於投訴管道不暢通,但往深了看則是整個行業發展模式的扭曲。消費場景數字化之後交易量大幅增加,但資訊嚴重不對稱,消費者依然無法實現透明消費,其直接後果就是商品或服務糾紛的成倍增長。

幾天前,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2017年通過在線遞交、電話、郵件、微信、微博等多種管道受理的投訴,同比增長48.02%,零售電商類投訴佔全部投訴60.59%,比例最高。人們在移動互聯網上消費,維權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這種太空上的阻隔,實際上提高了維權對話的門檻。另一方面,因為互聯網商家的屬地管理模式,維權的入口更模糊了,不像在線下,消費者可以直接殺往門市。

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下,商家佔領市場,靠的是商品或服務的口碑,不怠慢每個消費者,才會湧現出一批百年老店。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新經濟則不然,可以看到,不管是計程車、外賣還是共享單車等新興行業,都是靠資本入局快速佔領市場,用補貼網羅用戶,一個行業獨角獸的誕生可能只需要短短一年。但前期餵養用戶,對應的是後期收割羊毛,在消費者對商家形成路徑依賴之後,後者往往呈現出另一張面孔,消費者權益更是無從提及。

像攜程這種在線旅遊平台,說實話,在捆綁搭售和退票費之外可能並沒有多少營收點。它想在這兩個層面創收,然後選擇了犧牲消費者的知情權。在分析拚購平台拚多多的成功時,有人曾提到“消費降級”這個精妙的詞匯。的確,拚多多將目標用戶下沉到十八線小城,讓他們花9.9元就可以包郵買到淘寶上39.9元的商品。都知道商品粗製濫造、假貨不窮,但就像農村地區風靡的“康帥傅”等山寨商品一樣,這種用消費權益換取價格優勢的戰略,在一定程度上又的確很成功。

問題在於,換取便利是否一定得犧牲隱私?享受移動互聯網的消費紅利,是否一定得以消費者權益的降級為代價?不論如何,海量的消費行為轉移到線上,在經歷了審醜疲勞後,輿論驅動型的維權模式將更加不可複製。與此同時,行業寡頭的快速成型和消費降級的新市場趨勢,正在將消費者權益置於更危險的地帶。作為弱勢者的用戶,如果沒有監管上或者維權制度上的力量加持,在與商家力量不平衡的博弈之路上無疑將走得更加艱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