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Q4財報的AI開放平台數據,看百度的B端野心

2月22日,百度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第四季度百度營收2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超出華爾街預期;淨利潤21億元;2018年總營收達到1,023億人民幣。

本季度財報一大亮點是,AI開放平台數據被首次被加入,從相關信息可以看出,百度正在強化在B端市場的存在,且核心理念是用AI來驅動B端業務發展。

百度AI開放平台首次在財報中露臉

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已有超過100萬開發者接入百度AI開放平台,使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等AI能力。百度AI開放平台已經形成了從深度學習框架、深度學習實訓平台、通用AI能力、定製化訓練平台、軟硬一體模組到整體解決方案的全棧式開放能力,推動AI商業化進程。截至目前,百度大腦通過AI開放平台對外開放158項技術和能力,開發者接入百度雲就能輕鬆地應用AI技術。

從第四季度財報來看,基於百度大腦,依托百度雲,百度AI開放平台已經成為業內最成熟的綜合AI開放平台。百度在財報中首次公布數據,正是因為100萬開發者這個數值得一說。放在任何開放平台,百萬開發者都是一個龐大的數據。深層次來看,百度在財報中強調這一數據則體現出其通過AI撬動B端市場的野心。

2018年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分水嶺,在消費互聯網進入存量時代後,巨頭們從競相逐鹿C端市場紛紛轉型B/C兩手抓的模式,其中騰訊進行七年來最大的架構調整,成立CSIG事業群,啟動產業互聯網戰略;阿里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成立新零售技術事業群;百度將ABC智能雲事業部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人工智能toB業務和雲業務。在第四季度財報中,百度管理層也多次強調了對B端市場的重視。

比如百度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表示:

“2018年對百度來說是關鍵的一年,我們將人工智能應用從搜索拓展到更多業務領域,如信息流、語音助手、AI解決方案和自動駕駛,讓更多用戶、客戶和合作夥伴從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中受益。”

再比如百度 CFO 余正鈞表示:

“百度業務正在由移動互聯網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雲和自動駕駛多元化拓展,並將堅定持續地投資。我們希望看到這些投資結出碩果,並在未來幾年持續推動百度的收入增長。”

雖然跟阿里騰訊一樣,百度對B端市場日益重視,不過百度思路卻最為不同,強調AI驅動B端服務,或者說面向B端市場做AI能力輸出,只有百度。

百度如何用AI驅動B端業務?

現在行業都在談產業互聯網,百度和阿里雖然沒有明說,實際上卻早已在B端市場縱深布局,身體力行。產業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麽?行業定義很多,然而一言以蔽之,無非是用新技術幫助傳統產品升級換代,實現價值重塑。新技術又是什麽?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是互聯網技術,如WEB、App、在線訂單等等在線技術。產業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就是ABCI技術,即AI、大數據、雲計算和IoT,而大數據、雲計算和IoT技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AI技術互相協同,所以我認為,產業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產業AI,或者說AI產業化。

百度如何用AI驅動B端業務,或者說如何做好智能產業互聯網?第四季度財報已經給出答案。

百度財報顯示,DuerOS已成為中國最普及的智能語音助手,截至2018年12月,搭載 DuerOS 的智能設備激活量超過2億台,環比上漲45%;語音互動達16億次,並連續八個季度實現每季度數據翻倍;Apollo則是最大的智能汽車開放平台,合作夥伴也已超過135家;百度雲推出了開源計算平台 OpenEdge,讓智能設備在終端側擁有邊緣計算AI能力,包括智能家居設備、可穿戴設備以及其他物聯網設備。

不論是DuerOS、Apollo還是百度雲OpenEdge,其底層都是AI技術:DuerOS是智能語音技術,Apollo則整合了機器視覺、智能決策、高精地圖、智能語音等AI技術;OpenEdge則是終端側AI平台。百度在B端已形成完整的全鏈條能力:不只是提供雲計算服務,同時整合各項AI能力;不只是在雲端提供服務,同時在邊緣側提供終端AI能力;不只是提供算法,還提供芯片、傳感器等能力;不只是提供基礎AI技術,還提供語音、視覺、決策、人臉等上層AI能力。

在百度龐雜的B端技術服務體系中,AI均扮演關鍵角色。

首先,不論是自動駕駛、智能語音還是智能邊緣計算,底層都是AI技術。

其次,百度AI技術的優勢成為百度做B端業務的核心競爭力,是百度做B端服務的“長板”。百度是中國最具工程師氣質的互聯網公司,正是因為此百度成為最早戰略布局AI的互聯網巨頭,三年前就已成功轉型為AI公司,“技術立身”的背景讓其AI技術基礎特別是算法優勢十分明顯。基於此,百度基於AI技術來做B端服務,不論是語音、視覺等基礎AI,還是智能駕駛、智能家居等不同產業,抑或是雲計算、AI芯片等不同形式的能力輸出,都有獨特優勢。

再次,百度AI技術很強,通過B端輸出模式,就可以實現AI商業化落地。正如我此前所言,科技巨頭到最後走能力輸出模式,技術輸出的核心價值有三點:1、變相獲取場景以及場景背後的用戶、客戶和數據,巨頭不可能什麽場景都自己做,什麽需求都自己滿足;2、讓自己研發的核心技術更多地得到使用,就可以分攤前期大量的技術投入成本;3、可以形成商業模式獲取真金白銀,百度AI商業化落地也可以形成規模收入。

最後,百度雲/Apollo/DuerOS等商業化開放平台在各個行業獲取各類開發者,本質上在獲取場景,以及場景背後的數據。數據和場景反過來可以反哺AI技術,讓百度大腦更好地學習數據和適配場景,最終不斷進化,AI技術的長板會變得更長,形成正循環。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百度做B端技術服務的基礎和優勢就是AI技術,反過來,通過向B端各個產業、場景和開發者開放AI能力,百度可以進一步強化AI技術優勢。

BAT齊聚B端市場百度戰法清晰

2019年,科技巨頭是否要做B端市場已經不是問題,怎麽做,才是問題。

在B端市場,有人認為百度後知後覺,實際上這是大錯特錯的。早在2014年的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就提出過一個觀點:中國互聯網下一波機會是企業級軟體,他認為:“未來科技發展將與大數據有很大關係,如果把新的企業軟體和新的大數據結合,再引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未來幾年將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今天來看,這說的就是產業互聯網或者B端市場的本質,然而在四年前,這樣的看法還是很有前瞻性的。

李彥宏也不只是說說而言,而是一直在布局,百度是中國最早做雲計算的公司,百度也是中國最早布局大數據和將AI技術開放的公司。2018年底開年百度又將ABC智能雲事業部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群組(ACG),讓AI、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一起結合且開放給B端。

不只是百度認識到做B端市場的基礎是AI技術,要將ABC技術融合,阿里巴巴和騰訊也都有類似的技術架構,騰訊明確了ABC的概念,成立了技術委員會,整合此前分散在各個事業群的AI和數據資源,與雲計算業務協同。阿里雲是最大公有雲平台,同時十分重視大數據和AI技術,一邊推出了千億元投入的達摩院計劃挖人做基礎技術,一邊面向各個行業推出ET大腦搶佔商業場景。

雖然大家都意識到做B端市場AI不可或缺,但百度AI技術是最強的——這一點在業內已有共識。百度不只是布局AI早,AI技術強,也更擅長於整合不同部門的技術和數據資源。

早在2017年百度就成立了AIG(AI技術平台體系),整合百度研究院等多個基礎AI技術部門包括NLP、KG、IDL、Speech、Big Data等在內的百度核心技術,這有利於人才的聚集、技術的管理、數據的整合、技術的應用和技術的開放,百度今年初成立的ACG則負責將百度AIG的AI技術能力開放出來,兩個部門形成了清晰的技術儲備+技術開放的“雙子座”,四季度AI開發者數量破百萬也證明了百度不只是有很強的AI技術實力,也善於將AI技術落地到商業化場景中,特別是通過開放的模式。

去年底,阿里架構調整讓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同時讓直接向張勇匯報的集團CTO張建鋒接管阿里雲,就有加速AI技術整合的意思;今年騰訊成立技術委員會,引入“授權”模式促進騰訊雲服務標準化,同樣是奔著這一目的而去。技術整合和標準化是技術開放的前提。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百度沒有明確地強調要做產業互聯網,但事實上百度在B端市場上已有多年布局,且有獨特的AI戰法,百度將AI技術資源徹底整合到AI開放平台,再借助於百度雲進行開放,在眾多巨頭中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力。在百度“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的整體戰略下,基於AI能力輸出模式,百度將在B端市場扮演關鍵角色,B端也是百度決勝AI時代的關鍵戰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