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雄安新區“千年秀林”新一期造林項目啟動

(作者:原付川)“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11月22日,“千年秀林”新一期工程、今秋植樹項目正式啟動,項目位於安新縣,西起前屯村、東至韓村,北起西閉大口村、南至西楊莊村,造林面積約2.1萬畝,將在12月底完成。

創造“雄安品質”,高標準高品質建設森林城市

卡車滿載著樹苗緩緩駛來,智能植樹挖穴機身後留下一個個樹穴,工人們緊張有序地將一棵棵油松、白皮松、華山松、楸樹等樹苗植入坑內……12月1日,記者來到位於安新縣蘆莊鄉北邊吳村的植樹項目第四標段,植樹造林現場一片繁忙。

“鼓勵得標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和施工部門結合前兩次種植經驗,對定點挖穴、苗木支撐、綠化養護等多個植樹造林環節進行了優化。”得標企業中鐵一局項目負責人田京利告訴記者,該公司在挖穴機上安裝了一套智能挖穴系統,減少了人工定位的環節,讓挖穴挖得又好又快。

田京利介紹,用苗采挖後採用草繩或無紡布對苗木土球密包,栽種時踩實、扶直、對準,還嚴格控制埋深,種完後一次澆透。

每一個植樹造林環節都有嚴格的標準和流程。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要求,雄安集團組織編制了造林手冊,構建植樹造林“雄安標準”。

為保證植樹造林標準落到實處,雄安集團組織所有參與“千年秀林”工程的承包方、監理、參建人員,統一開展大數據、區塊鏈、栽植技術等培訓和實操演練,確保每個人掌握選樹、種樹、養樹技術和大數據知識後才動工。此外,雄安集團還組織前期造林表現較好的企業與新得標部門進行交流,不斷探索研究好的經驗做法,並加以推廣。

為保證造林項目的安全、品質和進度,新區運用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高科技建立智能平台,對每棵樹的種植、管護、成長進行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監控管理。平台還能精準管控苗木品質、施工進度和工程品質,有效防止弄虛作假,規範造林建設管理。

“打造‘千年秀林’工程,我們努力創造‘雄安品質’,堅持全流程精準管控品質,高標準高品質建設森林城市。”雄安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堅持市場化運作,打造白洋澱周邊林帶、城市周邊林帶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北馬村西側的一處植樹項目現場時,該標段得標企業中鐵四局項目負責人馬藝華正在指導工人剪枝。

“採用平原造林手法,強調近自然理念,結合現狀承接規劃,構建以生態為主的多功能森林,營造異齡、複層、混交的近自然健康森林。”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工作人員劉志軍說,這裡將成為未來新區西南處的城市周邊林帶,遊客步入新區猶如置身於綠色的海洋,在“海洋”中暢遊時又能摘到果子吃,可為遊玩增添不少趣味。

在樹種選擇上,今年秋季植樹項目以鄉土樹種為主,包括油松、白皮松等,並適當引進物候條件相近區域的新優品種和蜜源食源植物。在種植方式上,采取曲線放樣栽植、大斑塊混交模式,注重常綠和落葉、速生和慢生、喜光和耐陰樹種搭配。

與“千年秀林”工程之前植樹造林項目不同的是,這次植樹造林項目將結合白洋澱綜合治理,在沿唐河帶、安新縣老河頭鎮、同口鎮等周邊打造環澱林帶、環新區林帶,優化新區與周邊區域之間的生態空間結構。

劉志軍介紹,這次項目的實施將使新區在9號地塊一區造林、十萬畝苗景兼用林等基礎上,進一步構建“一澱、三帶、九片、多廊”的生態格局,為建設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態城市打好底色。

造林綠化規模化、流水線作業、管理標準化、投融資多元化……項目堅持市場化運作,引入資金實力強、技術先進、管理優秀的大型施工企業,與專業造林公司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與“千年秀林”項目。

這次項目還致力於打造“廉潔雄安”樣板,通過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造林項目資金管理平台,對植樹造林參建部門、利益相關部門的項目專項資金流向進行實時動態監控,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價值。“通過平台系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植樹造林每一分錢的具體流向。”劉志軍說。

合作造林新機制,讓當地農民獲得穩定的長期收益

李大峰是安新縣同口鎮北馬村村民,現在是今秋植樹項目第六標段的一名造林工人。

“每天工資120元,工作8小時,有工傷保險,工資直接打到銀行卡。”李大峰高興地說。他免費上了技能補習班,拿到了園林綠化職業資格培訓結業證書,現在又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感到很滿足。

由於政府鼓勵得標的造林公司雇用當地百姓造林,新區有不少人像李大峰一樣實現家門口就業。

同為造林工的雄縣張崗鄉劉家鋪村村民郭書文,從10萬畝苗景兼用林工程項目,轉戰今秋植樹項目。與以前不同的是,他的工作重點由綠化養護變成了技術指導。

“明年新區將選擇20萬畝規劃造林用地,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需要大批當地人成為植樹造林的主力軍。”郭書文告訴記者,為幫安新農民盡快掌握種植技能,成為造林技術工人,雄安集團在之前開展造林技術培訓,採用“一帶二”傳幫帶方式,由一名熟練造林工人指導新招聘的造林工人。

“探索符合新區實際的造林和養護管理體制機制。”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通過企業與農戶或集體間多要素多方式合作,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新區群眾更多更好地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