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0年前“追星”,有什麽不同?更加單純,也更加重視才華

如今的「追星」文化,不可謂不瘋狂。

其實這種對於偶像的崇拜現象,並非當今獨有。早在將近200年前,就有一位「鋼琴天才」掀起過一陣追星狂熱,粉絲爭相聽他的音樂會,神魂顛倒也是常態。

但相比於如今更加被「數據庫」主宰、難免充斥商業氣味的追星,當年的追星就顯得更加單純,也更加重視才華。

剛才提到的這位「鋼琴天才」,看理想《一聽就懂的古典音樂史》的主講人焦元溥就將他視作,從18世紀初意大利人巴爾托洛奧·克里斯托弗裡發明鋼琴以來,人類歷史上最厲害的鋼琴家——

這個人就是李斯特

李斯特不但鋼琴技巧無人能敵,還有著堪比今天搖滾巨星的現場號召力。

演出時鋼琴家從背向觀眾到側向觀眾,就是從李斯特開始的,甚至連“鋼琴獨奏會”這種演出形式都是他發明的。

但是在他“稱王”之後不久,就拒絕公演了。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誰是人類史上的鋼琴之王?

講述 | 焦元溥

來源| 《一聽就懂的古典音樂史》

01

神童的魔鬼練習法

李斯特1811年出生,是匈牙利人,不過當時的匈牙利在奧匈帝國之中,李斯特並不會講匈牙利文,他會說的是德文。

李斯特父親自然認識海頓,還認識胡梅爾與貝多芬。小李斯特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馬上展現出驚人的進步,8歲更嘗試作曲,後來接受資助到維也納,和貝多芬的學生車爾尼(著名鋼琴教育家)學習,也和薩利耶裡等作曲家學習作曲。

神童時期的李斯特就展現出驚人的光彩,得到很多殊榮,在1827年李斯特16歲的時候,他的父親過世,而他決定跟母親到巴黎,這個世界上最繁華也是鋼琴家的聚集之地。

一開始的五年,他主要以教鋼琴為生,而他經歷了第一次戀愛還有痛苦的分手,也在這段時間培養出對於神學的狂熱興趣,以及對於各種藝術的鑒賞。

1832年,21歲的李斯特在寫給朋友的信上說:“過去兩周,我的心和手指工作到像是失落的靈魂,荷馬、聖經、柏拉圖、洛克、拜倫、雨果、拉馬丁、夏多布裡昂、貝多芬、巴赫、胡梅爾、莫扎特、韋伯圍繞著我,我瘋狂地閱讀思考,把這些知識全部吞下去。此外我每天仍得練習四五個小時,練三度、六度、八度、正音、重複音、終止式等等,如果最後我沒有發瘋的話,你將會在我身上看到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我們可以想像李斯特博覽群集,拚命查字典、學語文,是要彌補他少年失學,必須自學。

但是為什麽他鋼琴也要練這麽多呢?因為同樣是1832年,他聽到了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於是他想要當鋼琴界的帕格尼尼,他甚至還發明了一堆練法,來增進自己的技巧,比如說他想在鋼琴上翻譯帕格尼尼的表演。

上面這首是帕格尼尼《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我們聽到小提琴跟三角鐵一起出現,中文大家把它翻成"鍾",但其實應該是"鈴鐺",李斯特在他的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中,第三首就改了這個樂章。

李斯特他讓右手從八度一直跳到十六度,才有剛才我們聽到小提琴原版那個三角鐵跟小提琴一起出現的感覺。

這真的不是一般鋼琴演奏會用到的技巧,但它就是要和帕格尼尼一樣,藉由這種不尋常的技巧,給人目眩神秘,忘記自己身在何處的感覺。

李斯特寫過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叫做《超技練習曲》,我們看到這個中文翻譯,顧名思義就是超絕技巧、超級技巧,但我們看他的法文原文,這個法文原文“Transcendante”意思指的是超越、超脫技巧,技巧雖然很難,但難並不是目的,要達到的音樂效果才是。

02

李斯特的唯一對手

然而逼使李斯特演奏不斷進步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他的對手塔爾貝格——

這位1812年出生的作曲家、鋼琴家,也是車爾尼跟胡梅爾的學生,長相非常的俊美,技巧又非常的高超,甚至他發展出一招三隻手的絕活,讓旋律巧妙的在左右手交替,而且細心地編寫旋律位置,讓聽眾同時聽到旋律、伴奏和高音的裝飾,好象是三隻手演奏的錯覺。

肖邦曾經去過一次維也納做演出,沒有造成轟動,原因之一就是被塔爾貝格搶了光芒。

塔爾貝格也是李斯特演奏生涯中唯一一次遇到實質的威脅,1837年還有人辦了一場雙雄對決演奏會,請李斯特和塔爾貝格同台競技,最後評論難分高下,說塔爾貝格是天下第一,李斯特是世界唯一,誰都不得罪。

李斯特所追求的,鋼琴要彈得像鋼琴,要能夠就這個樂器做極致的發揮、鋼琴也要能夠彈得像人的聲音,像人講話跟歌唱。

鋼琴更要彈得像管弦樂,能夠有極其巨大豐富的力度變化,還有色彩表現,這才是全方面的鋼琴演奏技巧。但鋼琴演奏並不只是技巧,而是心靈、頭腦和手三者的結合,這才是李斯特能夠成就傳奇名聲的原因。

03

200年前,真正的巨星

當年李斯特所造成的旋風,現在真的只有最有名的搖滾巨星可以比擬。

他是真正的國際巡回演奏巨星,到音樂廳演奏的時候後面跟著二十幾輛的馬車,詩人海涅還在1844年創造了一個字“李斯特狂熱”,來形容這不可思議的音樂會魅力。婦女爭相前往李斯特的音樂會,為他神魂顛倒,甚至當場昏倒。

李斯特或許也是音樂史上對於演奏會表演提出最大變革的音樂家。以前的鋼琴家是背對聽眾看譜演出,李斯特把鋼琴轉到側面,讓大家可以看到他俊帥的側臉,而且首開風氣背譜演出。現在鋼琴獨奏會十之八九都是背譜,這個習慣就是從李斯特開始的。

甚至連鋼琴獨奏會本身都是李斯特發明出來的。以前的音樂會像是現在的流行歌手演唱,會請舞團舞者跳舞,或者是請別的歌手來助唱,李斯特是第一個舉辦獨奏會的人。

鋼琴獨奏會,一開始的名稱叫做鋼琴獨白,後來則叫做recital,recital這個字是從recite(朗讀)轉化過來的,就是講一個人用鋼琴來講所有的話。

甚至它也逼著鋼琴製造要不斷進步,李斯特演奏的時候力道很強,鋼琴常在舞台上被砸爛,所以要準備兩架鋼琴,讓他可以快速地換到另一架鋼琴上演奏,於是鋼琴製造也就日新又新,變得越來越堅固。

04

36歲做了最後一場公演

在作曲上李斯特常用奇特的和弦招喚出令人不安的情緒,再加上他那不可思議的超技,給人魔鬼般的形象。他在1849年寫成了《死之舞》,光是開頭我們就聽到極其駭人的音樂形象。

為什麽李斯特會寫《死之舞》呢?

因為他在比薩,就是比薩斜塔的比薩,在大教堂裡面看到了石壁畫《死神的勝利》,描繪黑死病肆虐歐洲的慘況,李斯特看了感觸很深,就寫下這首《死之舞》,而各式各樣的藝術也是李斯特創作非常重要的靈感來源。

到了1847年,烏克蘭的波蘭公主卡羅琳·維根斯坦進入了李斯特的人生,她說服李斯特不要再巡回演奏,應該專心作曲。因此李斯特就在1847年開了人生最後一場有收入的音樂會,從此就到魏瑪專心創作。

李斯特可以說是19世紀後半最重要的音樂家。那個時候歐洲的音樂家,都以拜訪李斯特為榮,想要彈琴給他聽,彈自己的作品給他聽,或者是聽李斯特彈琴。

李斯特有不可思議的識譜能力,無論是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你把樂譜給他,他放到鋼琴上面,就可以立即演奏出來,他可以說是全歐洲的音樂老師,事實上我們也把李斯特當成是歐洲人,而不單單只是匈牙利人。瓦格納的和聲和音樂語言,就深受李斯特的影響。

不再公開演出的李斯特,進入了人生的下半場,創作出“交響詩”這種新的音樂類型,以及更多值得講述的故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