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正好的兒童職業教育是怎樣的?全局觀的課程設計

編者按:我們大部分人對於職業教育的印象也隻停留在“玩樂性質”的體驗活動中。真正的兒童職業教育應該是怎樣的呢?本期我們邀請了芬蘭職業教育項目 Me & My City 中國區項目總監寧文郡來為我們詳細解讀:兒童職業教育不僅僅是玩樂和技能的獲得。

談到職業教育,也許我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都是技工握著扳手修理機器,或是廚師戴著帽子在揉麵團。

那談到兒童職業教育,又是怎樣的畫面呢?

這幾年,兒童職業體驗場館如雨後春筍般在國內落成,例如藍天城、比如世界或是星期八小鎮。在這些地方,孩子一般都是由老師帶著做手工,或是穿上制服,在實景場館中短暫地體驗職業的內容和樂趣,例如讓孩子扮演消防員去救火,或者扮演快遞員送外賣。這就是目前國內兒童職業教育留給大家的印象:偏幼齡化、單純的僅供孩子體驗的場所。

童行公眾號之前也發過一篇關於芬蘭職業教育的文章(《我們一生都缺失的能力,芬蘭初中就開始教了》)。芬蘭的兒童職業教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有幸接觸到芬蘭小學階段創業教育領域。在與芬蘭Me & My City 項目教學專家開展合作的過程中,對兒童職業課程的理念和設計有了全新的認識。

Me & My City項目,是針對芬蘭六年級小學生的創業教育/企業家精神(enterpreneurship)課程,芬蘭國家教育部從2010年開始運行,覆蓋了芬蘭80%的小學學生群體。在芬蘭國家教育部、企業聯合會、及各大基金會的通力合作下,Me & My City項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16年Me & My City 項目獲得了WISE世界教育創新獎。

通過瓦薩大學經濟學家的評估報告可以看出,在芬蘭過去9年的課程開展中,Me & My City項目不僅幫助芬蘭小學生在理財能力方面有了顯著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與人合作、提升自信、增加目標感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Me & My City項目2018年進入中國,我們走進了北京的小學,經過了幾輪的課程測試,計劃於今年7月1日在北京建立第一個課程體驗中心——少年行Towork小學職業能力培養課程。在這裡,我想通過介紹這個項目,和大家分享一下芬蘭兒童職業教育的發展,這個項目在中國進展如何,我們中國的孩子在項目中的表現是怎樣的?

一、芬蘭職業教育:更注重軟技能的培養

大約30年前,創業教育就已成為芬蘭基礎教育(1-9年級)和高中教育的一部分,歸屬於社會學學科。從20世紀90年代起,創業教育被歸為基礎教育和高中教育中跨學科主題教學的範疇。

根據最近修定的芬蘭基礎課程標準的要求,從2016年起,創業教育成為小學階段4至6年級必修課程,每周固定開設2個小時。而此前僅在7-9年級學生有每周3個小時的此類課程,普通高中有38個小時的經濟學必修課。

為了應對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芬蘭基礎教育新課標中涵蓋了7種與各學科相關的橫貫能力,其中,“職業能力與創業教育”作為必須掌握的能力,課程開設具備以下培養目標:

1. 熟悉當地商業、工業和關鍵領域特色;

2. 了解職場,積累工作經驗,與校外各方合作;

3. 針對職場和合作中必備的有關行為方式進行實踐,理解語言和溝通技巧的重要性;

4. 了解團隊協作、項目配合與社交;

5. 在學校的引導下,進行小組作業與合作的實踐,平衡他人與自己的想法,擔負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責任;

6. 在他人的支持下,自信面對突發狀況;

7. 在學校的引導下,了解校內外的不同職業,基本理解各種不同職業和工作對社會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日常生活和家庭生計的重要性;

8. 作為學業的一部分,學生要了解項目執行、小組作業、與校外各方開展合作;

9. 在他人的鼓勵下,堅韌不拔地完成任務,珍惜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10. 有機會了解預測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學會面對失敗和處理沮喪情緒。

從以上教學目標可以看出,芬蘭在小學階段的職業教育,學生不僅要了解各種職業和這些職業所需要的基礎技能,而且需要明白:要完成這些工作,還需要具備的相關的軟技能,比如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完成項目所需要的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也會在精心設計的職業教育課程中得以完成。

這引發了我的思考,職業教育無法脫離社會土壤,也需要和社會緊密結合。對比國內目前兒童職業領域只針對職業技能培養來看,芬蘭的兒童職業教育更偏重全人教育,不僅是職業技能,更多是職業軟技能,而這種軟技能的培養是需要早早開始的。

二、全局觀的課程設計

那芬蘭兒童職業教育具體是如何設計的呢?

課程設計之初,項目組專家們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的孩子不了解父母的職業,對於即將走入的職場會顯示出心裡恐懼;除此之外,電子支付逐漸普及,小學生利用父母的手機貸款購物的現象逐漸上升;專家也發現,孩子對於循環經濟的概念很模糊,有些孩子不知道錢從哪裡來。

在此背景下,經濟、社會、職業、創業被確定為Me & My City 課程的總體教學主題。

之所以叫Me & My City ,我與城市課程,是因為,不論是創業還是就業,都脫離不了城市這個大系統,社會、經濟也是創業和職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這個例子也許能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四個方面是如何在創業的過程中共同發揮作用的。

如果學生作為一位超市店長,她的工作將會是怎樣的呢?

一大早,店長開始了忙碌的準備工作。

首先,要為創立一家店籌集資金,他需要去銀行辦理貸款,有了錢後為自己的員工發工資,再去電力局買電,去電信公司為自己的新店申請網絡。

然後,店長要主持第一次早會,與員工一起確立公司規則,熟悉貨品,了解使用收銀系統。開張營業啦,店長要作為代表向城市市民們介紹自己的商品和服務,招攬更多的顧客來消費。

然後,店長會帶領銷售員開始接待前來購物的顧客,提供熱情的服務。工作期間,店長不僅要承擔店鋪管理的工作,接待消費者,與城市其它公司簽訂合約,還要去農場上貨、補貨、安排快遞等工作,並時刻留意IT系統中的店鋪收入與支出,即使控制消費。

休息期間,店長用自己辛苦工作賺取的工資,去其它店鋪消費,他可以去餐廳吃午餐,也可以去培訓公司參加培訓,還可以去超市為自己買到自己用工資賺取的商品。

在5個小時的體驗中,學生們對於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會有了解。學生能夠理解自己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加深自己對所在社區的理解,並了解自己在社會構成中的作用。課程幫助學生積極融入社區活動,並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社區。

根據經濟、社會、職業、創業這四個主題,課程的設計分為了三個階段:分別是校內導學、場館體驗、學生反饋。

首先,校內導學。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校內完成對於四個主題基礎概念的內容了解。例如在經濟部分,學生要了解什麽是稅收?為什麽要納稅?稅收的來源和去向。銀行貸款與利息、企業收入與支出;或是職業部分,學生要了解簡歷填寫、面試話術、職位申請;又或是社會部分,學生要了解在社區中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等基本概念。

第二個階段:場館體驗。

通過十個課時的校內導學之後,學生會來到體驗場館,深度體驗自己所申請職位的工作內容,每個職位的體驗時間是5個小時。體驗的劇本是由教學專家提前輸入在IT遊戲系統中的。為了增加體驗的真實性,項目在場館裝飾、迷你公司、劇本編寫、服裝道具、IT系統方面都做到了高度真實。

第三個階段:學生反饋。

在場館體驗後,學生和老師會收到反饋問卷,並為課程打分。課程滿分為10分,學生對課程的平均打分為9.1。他們說:“通過Me & My City,我變得更有自信,遇到特殊情況,我也能從容應對。” ”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互動,如何承擔責任和如何有計劃的花錢。”等。

三、盡可能還原真實的職場環境

1. 逼真的職業體驗環境:

為了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真實感受自己與城市之間的關係,體驗場館被設計成一座微型城市,城市中進駐了15-20家迷你公司,這些公司是在學生所處社區中真實存在的。

為此,芬蘭教育局邀請了周邊社區中的公司進駐場館,企業協助教研專家共同開發劇本,同時提供志願者為學生和老師開設小型工作坊。

為了加深學生對於城市運行系統的理解,並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進駐場館的公司分為兩種性質:公共服務機構和商業公司。公共服務機構包括環保局、電力公司、銀行等, 商業公司包括分布在社區周邊的納稅企業。共同構建了一個迷你城市運行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讓學生熟悉自己所在社區內的企業,教學專家更將未來國家稀缺的行業與職位列入課程設計,啟蒙學生對稀缺職位的興趣。學生在5個小時的職場體驗中,會作為職員體驗工作賺取工資,也會作為消費者在城市中消費。

教學專家通過融合小學六年級的多學科內容,學生可以將校內所學的學科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體驗中。每個學生所體驗的職業都有專屬的工作內容,不同公司與職位之間通過交錯的業務往來聯動在一起,組成了城市生態系統,由此也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緊密連接。

2. 多樣化教學工具

整個體驗活動由一套IT遊戲化系統支撐。學生在場館中的體驗內容基於預先設計的劇本,學生通過手中的平板系統指引來完成當日的任務。在平板系統中,除了預設的劇本之外,公司間的账目往來,銀行在線業務,公司支出收入清單,都可以直觀地展示給每個公司的職員。

在劇本基礎上,教學專家又開發了職業體驗相關的輔助道具,例如扮演銀行的理財專家需要使用計算機和理財表格,造紙公司的科學家需要使用的實驗工具,汽車公司的設計師製作汽車樣機時使用的模型,城市中的消費者用於消費的銀行卡等輔助教學材料,包括場館室內裝飾和職員服裝,也增加了學生真實的體驗感受。

3. 以學生為中心的體驗課程

你也許好奇了,老師在這時做什麽呢?在屬於同學們的城市中,老師不再是講台上的權威,她會走進學生們中間,化身面試者、記者、外國人、甚至是城市代表,與學生們辦理“業務”,或是在公司瀕臨破產時出現,幫助員工分析問題,並拯救公司。

四、中國孩子在課程中的表現如何?

Me & My City項目2018年進入中國後,在國內小學的測試中,我們的學生對這種課程體驗模式接受度非常高,表現出了很多平時在學校中沒有機會發揮的優秀素質。

通過學生的反饋,課程不僅幫助學生認識了職業,同學們也意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父母工作很辛苦、如何提供優秀的客戶服務、工作中需要同理心、責任心和領導力,職位不分高低貴賤,以及初步建立了職業規劃意識。

其中有一位10歲的盧同學,他的反饋另我印象深刻:“我的職位是餐廳服務生,這個職位聽起來很低級。可我不覺得,我並沒有選錯職位,我一樣會乾的很好。加油!”

測試中我們也發現,我們的學生雖然可以很快速地完成知識性的工作任務,但是涉及到軟技能方面的能力,例如耐心聆聽、排隊、問題解決、團隊合作等社會技能,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真正的兒童職業教育,不僅僅是為了了解職業、獲得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這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軟技能:自我管理、人際溝通、團隊協作……技能可以很快學會,而這些軟技能需要從小養成。

不論將來從事什麽職業,軟技能都是不可或缺的。這也是真正的職業教育的精髓:帶領孩子了解不同的職業,了解社會經濟,為將來職業選擇做準備;在真實環境中模擬工作狀態以獲得職業技能和軟技能。讓孩子在了解的基礎上學會自己做選擇,並且明白,未來真正的職場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能。

本文作者:寧文郡,曾任傳媒大學附屬小學高部媒介素養課程導師。後加入藍天城,負責芬蘭 Me&My City 中國區項目總監。十餘年外資企業項目管理經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