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去東南亞開廠?

東南亞能承接來自中國的產業轉移嗎?

文 |劉一鳴

圖片來源 |Pexels

無論是在泰國的羅勇工業園,還是越南的龍江工業園,隨處可見最近幾年湧入的中國企業,他們生產從木製家具、電纜到小家電。這些企業或是為了低廉的人工、土地成本,或是為了便宜可得的原材料,紛紛在東南亞國家設廠。

2018 年,中美 貿易摩擦成為全球貿易和經濟的核心不確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更多中國企業為了規避貿易壁壘來到東南亞。

走,去東南亞開廠

“真正開始在海外建廠,是在去年3月。從中美 貿易摩擦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即便貿易戰平息,美國還會不斷出現新貿易壁壘的可能性,為了規避這個風險,我們選擇在泰國建廠。”喜臨門(603008.SH)國際業務中心負責人張秀飛說。

這家A股上市的床墊企業,專注於睡眠市場,2017年營收31.87億元。喜臨門代表了一批去年出海建廠的中國公司,這些公司的大量訂單來源於美國,進入貿易管制名單意味著多加十分之一甚至更多稅費,除了貿易 戰的影響,美國的反傾銷政策也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

在美國的貿易政策中,東南亞諸多國家被承認是市場經濟國家。喜臨門所經營的床墊也一度被列在由中美 貿易 戰導致的製裁名單中,對於這樣的中國廠商來說,去東南亞建廠以繞開貿易壁壘成為了最優選。

喜臨門立即組織了一次調研,把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印尼都考察了一遍,最終選擇了在泰國建千萬美元的新廠。“總體來看,各國都有各自的優劣勢。”張秀飛說,其中柬埔寨是人力和土地成本最低的國家,但柬埔寨對採購商來說,是一個相對有政治風險的國家;越南是供應鏈最完善的國家,但因為太多人中國企業去越南,所以越南面臨被美國新一輪反傾銷的可能性最大。

泰國是被美國承認的市場經濟國家,所以產生貿易壁壘的可能性是最低的;馬來西亞的各項成本較高,因為馬來西亞的人均GDP就比泰國高40%;印尼最大的優勢是人口多,但短期看印尼的基礎設施還是很差的,特別是交通,如果短期想快速做起來,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如同曾經美國對中國洗衣機產業的反傾銷反補貼,德意志銀行在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歷史表明當美國對中國洗衣機徵收反傾銷反補貼稅後,中國對美國洗衣機直接出口萎縮,但中國對其他國家出口更多的中間品,再進行加工裝配並出口到美國。2017年中國57%的出口是由中國公司進行的,這些公司可能將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留在中國,將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轉移到墨西哥或東盟國家。

“不過在東南亞建廠,前提並不是人工或土地成本低,除了規避貿易壁壘外,另一個前提是當地有新需求。”張秀飛說。

如果僅從成本角度考慮,東南亞並不一定比中國便宜,因為供應鏈和員工效率低下。以床墊行業為例,床墊的核心製造材料是鋼絲和填充物,東南亞產的鋼絲品質遠不如中國,價格還更貴,因為中國的鋼材供應鏈是全球第一的。填充物主要是橡膠製品,如果是天然乳膠,當地供應的確更劃算。但問題在於,面向大眾的床墊產品,用的是性價比更高的合成製品,因為大眾消費對價格更敏感,東南亞當地不生產合成產品,還需要從中國運輸過去。而對於更貴的天然乳膠,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也不高。

“去東南亞建廠,如果僅是因為當地的低人力、土地成本的話,這是遠遠不夠的。”張秀飛說,“一旦在當地投資建廠,這一定是長期的投資,需要看到未來有發展的預期,才會去投資。”

與喜臨門類似,一些中國製造企業一開始都是跟著大客戶的戰略走,如今很多歐美大型品牌都開始看重東南亞的增長前景,比如印尼的人口結構中,接近50%小於三十歲,城市化進度超過20%,GDP增長超過5%,這是很新鮮的市場。

但東南亞本地的生產能力很弱。還是以床墊為例,東南亞的床墊產業沒有規模化,沒有形成綜合能力強的製造企業,大多數都是年產10萬張量級,還不到喜臨門一個月的產量。隨著大客戶對未來銷售的預期,跟著大客戶走出去也是很好的機會,比較有保障。

在銷售端,全球最大的家居品牌宜家,已在馬來西亞和泰國開設了門市,並將於2020年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開設全球最大門市。而快時尚巨頭們Zara、H&M、優衣庫等等,從2016年開始就密集布局東南亞。

不過,東南亞很難完全承接中國的產業轉移

獨立研究者寧南山曾在歐洲的宜家做過調研,發現宜家商品的產地國分工明顯,金屬製品中國佔據了絕對的份額,包括了各種金屬支架、底座、椅子等等,還有鍾、陶瓷、玻璃製品、塑料製品、燈、電池、電視機等等,都是中國製造佔據主流。

這說明了凡是稍微複雜點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國仍然佔據絕對的競爭優勢,很多品類其他國家的總和加起來也沒有中國多。雖然中國在過去五年中勞動力成本上漲了40%多,但仍然佔據製造業的出口優勢。

在中美 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隨著近年來新一波中國企業在海外建廠,東南亞諸國是否能夠承接中國產業轉移成為熱議話題。當我們在討論“製造業訂單外流”的時候,東南亞的經濟情況到底能否支撐這些“外流”?

天風證券認為這些國家尚不具備承接中國大量訂單轉移、產業轉移的可能性。其中印尼、泰國、越南等國具備勞動力優勢,但短期內硬體的產能儲備未必充足;馬來西亞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的主要進程,但未來彈性主要來自於經濟周期回復。

天風證券使用了電力和工業廠資等硬體來代表產能儲備、人口結構和產業結構等人力資源來代表結構變化彈性。對於製造業來說,工業產值和發電量、用電量呈現高度相關性,因此電力的產能儲備和使用量增長指標十分重要。

在東南亞各國中,除了越南的發電量(或電力生產指數)增速較高,其他國家基本處於經濟恢復期或平穩發展期。

除電力數據外,廠房建設也是工業非常重要的指標。由於各國統計局數據統計不一樣,在這方面選取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的工業廠房相關數據進行對比,越南則用“鋼筋+水泥”的數據作為參考指標。數據中顯示,馬來西亞在 2017 年的工業廠房建設處於比較火熱階段,泰國新批工業廠房增速下滑嚴重,越南的水泥和鋼筋產量亦增速放緩,菲律賓近2年來也處於趨勢性下滑期。

當然,東南亞最被投資者看重的是人口結構,勞動力的供應對製造業的初期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對比東南亞五國,可以發現各國國情均有差異。

東南亞五國都具備優良的人口紅利:

除印尼外,其他東南亞四國人口都較大的集中於第一大城市:

東南亞五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農業人口減少,向製造業等其他行業轉移的現象,例如印尼農業人口大約是工業的2倍,但農業呈下降趨勢:

泰國和越南的人口產業轉移更為明顯:

不過天風證券認為,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農業人口向工業領域遷移的速度正在放緩,除了馬來西亞工業人口:農業人口=154%之外,其他三個國家該比值分別為印尼 47%、泰國 54%、越南 43%,而 2010 年該比值分別為:131%、32%、30%和 27%。2010~2017年間製造業人口年均增長分別為2.5%、3.4%、2.9%、4.9%。在8年間各國的工業化率均在提高,相對幅度接近。

在農業生產效率沒有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工業人口的絕對值增加幅度還無法支持從爆發性增長,因此實際上各國的製造業增長將相對穩定。

綜上,雖然東南亞各國有不錯的勞動力潛力,具備農業人口遷移至製造業的基礎,但這可能是未來5年的中期趨勢,短期來看工業儲備還不太充足。

天風證券預測,若中美 貿易摩擦成為長期趨勢,中國製造業外溢至東南亞國家,如果這一過程短促而集中,將導致人工、土地、原材料等漲價,由於產能儲備不足導致訂單交付不及時,產品品質無法保證。所以短期來看,東南亞僅能承接製造環節中的低端部分。並且這些國家縱深不夠,無法容納太大的體量。

一位VC投資人曾對36氪記者表示,像拚多多這樣對製造業依賴度極高的商業模式,在這個世界的其他地方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因為只有中國有這麽成熟的產業鏈,而中國能留住產業鏈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自身的市場規模。所以在東南亞建廠,必須基於當地市場的銷售預期,而非僅僅基於降低人力土地成本的目的,才更有保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