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疫情最糟糕的時候過去了嗎?專家:最怕的就是病毒變異

本刊記者/彭丹妮

今年7月4日,美國哈佛大學全球健康學院院長、布朗大學公衛學院院長阿希什·賈哈打算在自家後院舉辦一次20人的燒烤會;到8月份,他希望能有一次家庭旅行。美國流行病專家、前國土安全部助理部長茱莉亞·凱耶姆計劃今年8月出國,“我覺得在那之前,世界就已經開始恢復正軌了。”

這並非毫無根據。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疫情數據,自去年11月以來,美國每日平均確診新冠人數在今年2月中旬首次降至10萬人以下,遠低於去年同期的平均感染率——在去年的這兩個月份,美國的日均感染人數分別約為20萬和25萬。

不僅是美國,全球多個地區出現了疫情減緩趨勢。在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2月18日公布的最新結果顯示,依據今年2月4日至13日期間8.5萬多份拭子樣本的綜合分析,英國新冠病毒感染率已降至為200人中1人檢測呈陽性,而此前為每63人中1人;感染率降至0.51%,比2021年1月的1.57%,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2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每周疫情最新數據顯示,全球過去一周的新增新冠感染人數下降了16%,這意味著當周減少了50萬病例。在全球六個區域中,有五個區域報告新病例數下降了兩位數,其中俄羅斯下降了11%,美國下降了23%,英國下降了27%。僅有東地中海區域的感染增加了7%。

是疫苗的功勞嗎?

從WHO信息來看,近期疫情降幅最大的國家來自歐洲和美洲地區。而這些地方也多是疫苗推進最快的地區。根據彭博社等機構2月21日的最新統計,從接種者人數來看,前幾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歐盟、英國、印度、以色列、巴西。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衛學院副院長、流行病學系資深終身教授張作風正在統計和分析去年12月開始接種新冠疫苗的10個國家的疫情趨勢,他說,“現在凡是疫苗大量接種的國家,開始疫苗接種四周以後,這個國家基本上就到疫情轉捩點了。”

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美國的數據來看,疫苗接種以後的第4周,也就是在1月17日,基本上就是它的轉捩點,這一天美國的發病率是百萬分之657;4個星期以後,這一數字下降到百萬分之273,每天的平均發病率下降58.5%。

張作風說,將這10個國家接種疫苗後第9周的發病率放在一起計算,可以看到平均48.1%的下降。在這個時間點,作為全球最早開打疫苗的國家之一,英國的發病率下降77.8%;以色列的發病率則下降了37.5%。此外,接種6周以後,還觀察到死亡率的降低。

以色列是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截至2月21日的最新統計,以色列的接種率已經達到78.8%。其大規模的接種,被視作觀察疫苗遏製疫情效果的最典型樣本。2月初,以色列近90%的60歲以上老年人已完成了第一針輝瑞疫苗接種。以色列衛生部收集的數據顯示,從1月中旬至2月初,該年齡組確診的新冠感染人數下降了41%,住院人數下降了31%。相比之下,其他年齡段的人群僅有30%多的人接種了疫苗,而發病率僅下降了12%,住院率下降了5%。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一位計算機科學家接受《自然》雜誌採訪時表示,感染率與住院人數兩個指標的下降要歸功於疫苗,因為兩個年齡組差異很明顯,而該團隊在去年9月全國封鎖期間,沒有觀察到這些趨勢。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2月3日在網絡研討會上介紹說,他們的一項初步研究已經看到了疫苗有助於降低醫護人員感染數量的早期跡象。基於約1.3萬名已接種疫苗者和3.3萬名未接種者,他們發現,醫護人員在第一次接種疫苗12天后,新冠病毒檢測出陽性的可能性比未接種的醫護人員低53%。2月14日,以色列最新的研究是,與對照組相比,60萬完成了兩針疫苗接種的醫護人員,其成為有症狀感染者的幾率下降了94%。

不過,此輪下降都是疫苗的功勞嗎?專家們對此意見不一。張作風認為,疫苗是最重要的,傳統的防疫措施會起一定的作用,但不會帶來如此大幅度的下降,因為它們已經執行了一段時間,而且不是針對新冠的特異性措施。“我們的研究結論是,戴口罩大概可以帶來15%的感染率下降,居家令可以帶來9%左右的下降”。

美國疾控中心前任主任費和平則認為,他不覺得疫苗對美國當前感染率有多大影響,而是民眾正在做著正確的事情:保持距離、戴口罩、不旅行、不與別人在室內混在一起。目前,接近6000萬美國人完成了至少第一針的疫苗接種,在人口中的佔比為18%。學界公認,70~90%的接種率可以建立起群體免疫的屏障,所以,一些公衛專家同意費和平的看法,認為現在的接種率還達不到產生如此廣泛影響力程度。

2月17日,《大西洋月刊》發表了題為《新冠病例正在快速下降,為什麽?》的文章。文章認為,嚴格地執行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北半球氣候的變暖、高感染率帶來的部分免疫力以及疫苗接種的鋪開這幾個方面,是最近美國疫情好轉的原因。

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1月開始,德國發病率有所下降,但這與疫苗接種無關,因為德國疫苗接種率目前還不到6%,還不會影響到病毒傳播曲線,主要原因還是聖誕假期過後,德國實施了更加嚴格的封鎖措施。

過去的經驗顯示,許多呼吸道病毒在夏季毒性較小,在接近年末的幾個月毒性增加,當12月過後,隨著白天變長而再度消退。但在學界,季節性因素與新冠病毒的關係依然是個謎,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春天的來臨對新冠疫情意味著什麽。多位專家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如果說氣象轉暖有什麽明確的積極效果的話,更多是因為人們的活動和聚集多轉向開闊的戶外,而且家庭更加注重通風。

病毒變異的威脅

“我們每天仍然有1500到3500人死亡,每日新增病例數是去年夏天的2.5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羅謝爾·瓦倫斯基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目前的下降趨勢是令人激動的,但疫情依然處在高位。《華盛頓郵報》也警告:美國疫情依然嚴峻,每天感染人數超過9萬。不管是由於變異病毒的快速傳播還是社交距離措施的放鬆,最近的好轉隨時可能會被打破。

“這個(好轉的)趨勢目前不會改變,仍然是在下降,但是機遇和危機是並存的。”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希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最主要的擔心是變異病毒,如果美國是類似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的流行病學曲線,那就會是一輪又一輪的波峰。

當前,在包括歐洲在內的許多地區,新冠病毒仍很頑固,尤其是病毒的變種正在快速傳播。截至2月17日,病毒在英國的變種B.1.1.7已在94個國家出現,比前一周增加了8個;46個國家發現的南非變種比之前增加了2個;而在21個國家中出現了在巴西/日本的變種,新增6個國家。

美國聖地亞哥斯克裡普斯研究所進化生物學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一眾學者2月7日發表的預印版論文指出,美國正處於與其他國家類似的軌跡上,B.1.1.7迅速成為新冠病毒的主要變種,需要立即采取果斷行動,以降低新冠發病率和死亡率。他們的預測是:按照目前每日7.1%的增長率,3月23日以後,B.1.1.7將會成為美國主要流行病毒株,超過一半的確診者感染的是這種變體。

在丹麥,在2月第一周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的感染病例中,30.9%屬於B.1.1.7族系,一個月以前這一比例僅為3.8%。2月19日,德國疾控機構負責人表示,該國新增新冠感染數已經平穩地下降,但是其中與傳染性更強的變種病毒有關的確診者在上升,當周,德國確診者中,感染B.1.1.7變種的人數佔到了22%,而兩周以前,這一數據為6%。南非和巴西突變株傳染性不如發生在英國的變種強,但是被報導具有部分逃脫免疫保護的能力。

與病毒變異有關的兩個問題是傳播力和疫苗的保護效力。對於前一個問題,陸蒙吉說,RNA病毒每次擴散都會產生很多突變,擴散越快突變就會越多,因此降低傳播會讓突變更少。在短期內,人類不用擔心新冠疫苗失效,但是突變積累到何種程度,會讓新冠疫苗有失效的可能性,以及確定什麽時候需要更新疫苗,陸蒙吉說,需要接下來在人群中去開展實際研究。

作為應對,陳希說,現在美國爭論最厲害的就是,是遵循標準的兩針接種程序還是盡量讓更多人先接種上第一劑?因為在疫苗有限的情況下,後一種辦法可以讓更多的人在變異病毒大流行之前得到部分的保護,爭取時間差。“因為更多人一旦被保護,病毒傳播力就會下降,就可以有效地遏製新的變異病毒傳播,所以是在和時間賽跑”。

2月17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圍繞該主題也發表了一篇文章,不過,這已不是新鮮事。早至2020年12月30日,英國就已經采納了“推遲第二針”的策略;1月21日,美國疾控中心首次表示,第一針接種後,推遲6周接種第二針是可以接受的。

變異病毒的影響有多大,是疫苗、病毒自身變異和傳播能力與管控措施之間的角力。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指出,新冠病毒突變株到底會不會影響之後疫情的走向,現在有不同看法。持否定意見的一些人認為,英國和一些歐盟國家的B.1.1.7傳播比例很高,但是在現有管制措施下,新發病例數一直在下降。

目前,尚未發現這些變異病毒引起的致病力和毒力(疾病的嚴重性)發生改變。《大西洋月刊》因此比較樂觀,即使新變異病毒的出現減緩了新冠感染者數量的下降,也不太可能導致死亡率和住院率的急劇上升。該媒體寫道,“儘管大流行尚未結束,但我們可能已經站在了終結新冠疫情的起點。”

疫情最糟糕的時候過去了嗎?

但疫情最糟糕的時候是已經過去了,還是說,前方有多起更大的疫情浪潮還在等著人類?或者,這一輪的疫情好轉,是否是長期的趨勢?答案是:可能吧。

據美國華盛頓大學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IHME)2月12日公布的模型預測結果,這場大流行未來四個月在美國的發展軌跡,將由四個因素的不同組合決定,其中,對疫情下降有利的是兩個因素,一是願意接種疫苗的成年人比例提高,疫苗接種率達到71%,二是從現在開始到8月份的季節性下降;但也存在兩個加劇疫情嚴重性的因素,包括病毒變體B.1.1.7的傳播和防疫行為的放鬆。

該機構認為,過去這個冬天,隨著戴口罩、減少流動、減少室內聚餐等行為,美國新冠病毒傳播有所減緩。但是,反過來,隨著病例數量的下降,以及免疫計劃的推進,人們又會放鬆個人行為,增加傳播幾率。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家詹妮弗·努佐認為,利用新冠病例的減少,來證明重新開放商業、放鬆限制是合理的,這樣的做法令人擔心。

再加上突變毒株的因素,華盛頓大學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分析,今年3~4月時,美國感染病例將急劇增加——雖然不會達到去年12月下旬~今年1月上旬時的高峰,不過,因為疫苗的大量接種,死亡率會大大下降。這個預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彭博社的一篇文章認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

儘管疫苗是最重要的武器,但是要靠它徹底遏製全球疫情,將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疫苗的分配不均、國家經濟實力差異、接種基礎設施不同等原因,造成了全球新冠疫苗接種速度的參差不齊。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認為,到了今年6~8月,美國願意接種疫苗的人們都能實現接種;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2月20日宣布,英國將大大加快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英國所有成年人將在7月底之前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所有50歲以上公民將在4月中旬前接種首針新冠疫苗。但是對於世界上很多國家來說,它們還沒有一支可用的疫苗。

鑒於國家和地區間的巨大差異,陸蒙吉認為,將全球疫情遏製住作為這場大流行的終極目標並不可取,因為過去的流行病控制經驗表明,在一些國家,一些基本的感染控制也很難實現,或者代價很大,所以最終還是每個國家首先要管理自己。

對於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家邁克爾·米納的看法是,“我不認為‘零感染’是我們的目標。”他認為,如果美國的防控目標只是阻止絕大多數的住院治療,可能只需要再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此後應動態地調整措施以適應新的疫情暴發。

“到今年年底,我認為世界上一些國家將恢復正常,其他地方可能仍需要斷斷續續地依賴很多公衛措施來製止新冠病毒的蔓延。”香港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高本恩回復《中國新聞周刊》說。陳希認為,今年年底過後,疫情可能會進入下一個階段,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新冠病毒會像流感病毒那樣長期伴隨人類。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中國新聞周刊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