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汀小說《人生最焦慮的就是吃些什麽》:酒肉穿腸過,故事心中留

天底下最好吃的東西到底是什麽?肯定不是最貴的,也不會是最便宜的,最好吃的永遠是你喜歡吃可卻永遠欠缺那麽一點的東西,就是所謂的“念想”。

媽媽的味道是念想,網紅蒼蠅館子是念想,扶著牆進去扶著牆出來的超級自助是念想,就連某一日食欲不振,只想一口白粥就鹹菜,也是念想。

——劉汀

活動回顧

劉汀的小說發現了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

張清華

《人生最焦慮的就是吃些什麽》是一本寫日常生活的小說,主人公都是典型的普通人,在公司任職。這些人的吃喝、婚戀、情感構成了小說的主要內容。日常生活和文學有非常密切的必然性的關係。我有一個預感,在未來的很長時間裡,我們的文學將會走“寫日常生活”的道路,這是文學的大環境、大趨向。

文學和日常生活有著不解之緣。中國古人寫詩的時候,一般很少寫吃飯,因為吃飯沒有詩性。卻可以寫酒,酒是比較形而上的,比較不規範,比較容易出奇出彩的。 但是在小說裡面寫吃飯太經典了,從《金瓶梅》到《紅樓夢》,隨便一想就會有很多經典場景出現。

我很喜歡這本小說集裡的第一個小說,劉汀在這個小說裡顯現了非常嫻熟的筆法,以及對日常生活的精細的觀察。他對人物心理和性格的拿捏是很老道的。他從非常普通的日常生活裡發現了人物,發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發現了人物的命運感,發現了人在社會當中所處的複雜的同時又意味深長的那種位置,發掘出了小說應該發掘的東西。從這個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結構當中的很多的秘密,比如底層的勞作,底層通向財富的道路,在中低階層的生存者之間的交往秘密,他們的生活方式等等。米蘭·昆德拉曾說過一句話:發現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乃是小說存在的唯一合法性。在博物館裡呈現的歷史是死的,但是在小說裡呈現的歷史是活的。如果未來很多年過去了,人們如何感知和了解我們今天的生活呢?劉汀的小說就是很好的範本。

從劉汀的小說中我們可以得出,早餐作為公共性的話題,午餐作為同事之間有倫理和交往性意義的話題,晚餐是家庭倫理的話題。這種處置在自覺意識方面是比較明晰的。他涉及到我們這個社會的不同唯度、不同結構的層面。關於“吃”這個話題生發出來的社會學意義、經濟學意義、倫理學意義也相當充分。

劉汀的小說中有對吃的思索

石一楓

吃飯是我挺喜歡研究的事,我的朋友圈裡發的東西基本就是吃。每天吃點什麽、怎麽吃,在一段時間裡確實是我生活裡比較大的難題。

我從小愛看吃飯的小說,過去翻那些文學雜誌,最喜歡反覆看的小說就是陸文夫的《美食家》。當時八十年代的小孩沒吃過、沒見過,我們那時候住在部隊大院裡面,八一建軍節吃點好的也就是四喜丸子。陸文夫寫的那些吃的東西,讓當時的我覺得很驚奇。

《美食家》從吃飯這個事出發,把中國如何從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變成社會主義社會,又從社會主義社會變成市場經濟主導的社會,整個社會歷程都很鮮活地寫了出來。每次看小說都會想裡面在吃什麽,比如張愛玲寫地主家或者上海舊的大家庭怎麽吃飯,看《紅樓夢》也是看吃飯,包括看《二十二條軍規》也是看吃飯。

《人生最焦慮的就是吃些什麽》寫的不是大的社會變遷,而是生活裡的小螺絲。劉汀善於寫生活裡的困境以及現在的生活狀態,他的小說裡有對吃的思索。從這一點來說,雖然他思索的時間段或者思索的社會範疇不如陸文夫的小說那麽大,但是卻更真實。

我最後分享一個汪曾祺的小故事。有個人送了汪曾祺一瓶好酒,這個酒適合跟雞爪子一起吃。於是他拿著酒和雞爪子找另外一個老鄉一起吃。當時八十年代,沒有電話、沒有網絡,沒法聯繫,他就去敲人家門。人家孩子說我爸不在家,他說:這麽著吧,我先吃。他就津津有味的一邊喝酒一邊啃雞爪子。吃到一半的時候說:我走了,讓你爸回家的時候把這頓飯吃完,就算我跟他分享了。後來那個老先生回家果然津津有味的把半份酒和半份雞爪子吃了。雖然他們沒有見面,但是吃了一頓愉快的飯。我覺得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有這樣的情緒,這樣的智慧和這樣的風范。

文學之光會一直照亮我們的生活

季亞婭

《夜宴》最早發在《十月》雜誌,我覺得這個小說是這本書裡面最棒的一篇,有我偏愛的因素,但我從這個小小的短篇可以讀出劉汀前後幾本書的影子。

《夜宴》前半部分的敘述和劉汀的散文《老家》構成互文。一個從鄉村來到城市的知識青年,他的兩個視角如何在這兩種情感之中進行轉變,劉汀在處理這樣一個主人公的情感的時候顯得非常真切。

《夜宴》的結尾是非常精巧的。主人公在都市裡生活一直面臨失敗:戀愛失敗,生病,母親去世……他在這樣的人生狀態中假想出一個約飯的APP。我認為劉汀的這個虛構是神來之筆。這讓我想起劉汀的《中國奇譚》,他在寫《中國奇譚》的時候提出一個觀念,叫“新虛構”。他認為:為什麽我們只能借由虛構發現我們的現實?因為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那些事情你是看不見的。就像這個虛構的APP,如果每個人都發掘出自身的孤獨,那麽這個虛構便照亮了我們這樣的一個人生狀態。所以所謂的戲劇性結尾也好,新虛構也好,文學本身的力量其實一直在照亮我們日常的經驗,讓我們看到自己心中那個還沒有被發掘出的欲望和需要。如果不是劉汀這樣的作家把它寫出來,也許我們不會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欲望。這六個短篇小說打開了劉汀之前的創作扭結,也打開了以後的可能性。

酒肉穿腸過,故事心中留

劉汀

對於中國人來說,飯桌是公共空間,也是交流空間。一筷子菜,一碗飯,一杯酒,所有的故事都在這裡面。所以吃飯是一個小事,但又是特別大的事,只有在飯桌上很多問題才能談清楚。

在一定程度上,文學也扮演了同我們吃飯一樣的交流角色。每一個故事都可以看成是一道菜,寫小說跟做小菜是一樣的意思。每個人都會在田裡摘出青菜蘿卜,原材料是一樣的,就像我們生活裡所有的素材都是一樣的,但是最後做出來的味道千差萬別,我們喜歡的味道也千差萬別。大家經常說媽媽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其實吃的並不一定是原始的那個菜,而是一個念想,是你對失去的東西的留戀。好的作品,我們看完之後會口留余香。我們經常把吃飯和文學互相借喻,因為吃飯是中國人生活哲學裡的核心。

這本書確實有很多我生活的影子,我在寫這個書的時候也在焦慮自己的早飯、午飯、晚飯應該吃什麽,以及這些生活問題和生活本身的關係。《早飯吃什麽》寫了一個人實現經濟獨立之後,卻發現自己真正的欲望並沒有被滿足。《午飯吃什麽》主要是對過往生活的一種回憶和惋惜。《晚飯吃什麽》講了一個家庭內部的空間。這三個主題是很有延展性的,如果它們融合在一個更大的概念下可能闡釋的空間會更大。

作者:劉汀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月

《人生最焦慮的就是吃些什麽》是作家劉汀的全新小說集,書中收入了六篇小說,每一篇都緊扣書名主題。在這些關於“吃什麽”的故事中,有當代北京人的快樂和疲憊,有他們的希望、失望甚至 是絕望 ,也有潛在的救贖,它們緊緊地依附於這座都市的生活經驗,折射出時代和社會的反光。全書的各篇小說之間,情節相互牽扯、交叉 ,共同構成了一幅當代生活圖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