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與美國差距縮小?王猛:戰鬥力和土壤都差很多

3月16日,籃球世界杯的分組抽簽儀式將在中國深圳舉行,這場籃球盛宴已經進入倒計時,美國隊將再次迎來一次世界籃球的集體挑戰。

從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夢一隊的橫空出世到現在,世界籃球的水準也在飛速發展,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在討論國際籃球和美國籃球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那麽當今世界籃壇,國際籃球和美國籃球的差距正在急劇縮小?還是說美國籃球依然明顯領先著國際籃球,在騰訊體育話題交鋒節目《有球必應》中,楊毅和王猛給大家帶來深入的分析和精彩的辯論。【NBA專題】

差距縮小是一個假象?

在《有球必應》節目中26120名觀眾的初始投票顯示,53.1%的球迷認為國際籃球和美國籃球差距越來越小,而46.9%的球迷認為國際籃球和美國籃球的差距並未縮小。

王猛認為國際籃球和美國籃球差距並未縮小,“投票選擇差距越來越小的球迷都是認為我們的聯賽在進步,還有很多新鮮的名字出現,”王猛說,“看是否提升有兩個標準,一是其他國家隊戰鬥力和美國隊對比有沒有提升,二是培養球員的土壤有沒有提升。從這兩點看,美國依然遙遙領先著世界。”

“過去數年來看,國家隊實力差距仍然巨大,”王猛繼續說道,“唯一接近的是西班牙,但西班牙黃金一代正在老去,納瓦羅、卡爾德隆、大加索爾已過了巔峰期,從美國國家隊經歷的對抗來看,他們和世界的距離並沒有被迫近,當美國隊認真時,沒有人能和他們競爭。”

楊毅認為國際籃球和美國籃球差距越來越小,“2016年裡約奧運會不僅是和西班牙比分接近,打塞爾維亞和法國都僅贏了3分,”楊毅說,“並不是不承認美國的霸主地位,和其他國家,尤其是國家隊層面水準在接近,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過去的30年,世界籃球的發展就是NBA和國際籃球彼此融合互相學習,縮小差距的過程。”

“1992年之前美國用大學生球員參賽也很少失手,在1992年的巴塞隆納,夢一隊橫掃世界,場均贏43.8分,8場比賽沒有叫過暫停,”楊毅接著說道,“但很快國際球隊有了更多和美國隊交手機會,也有更多的國際球員進入NBA,國際籃球已經完全破除了對NBA職業籃球的恐懼和迷信,縮小了差距,美國在2002-2006年的三次世界大賽均被擊敗。”

國際籃球給美國籃球帶來挑戰

NBA本賽季有著108名國際球員,並正在精英層面上向美國球員發起巨大的衝擊,NBA最新一期的MVP排行榜上,有2名球員是國際球員,有18名國際球員參加了今年的全明星周末。

王猛強調美國土壤的重要性,“來看最近10年,小加索爾是在美國土壤下成長的,他很小就來到孟菲斯,和哥哥一起成長,恩比德、武切維奇、坎特、亞當斯、小薩博尼斯、西蒙斯、維金斯、西亞卡姆等球員都是在美國讀的大學,有些從高中開始就在美國了。”王猛說。

楊毅認為這是學習和接近的過程,“以前很難想象有這麽多優秀的國際球員成為NBA球隊領軍人物,”楊毅說,“他們是在美國籃球體系長大的,正是利用這種借雞生蛋的方式,他們學習和接近NBA,最後他們代表國家隊反過來打NBA球員為主的美國隊,因此他們從不迷信和害怕美國隊。”

世界籃球正在崛起,美國男籃1998年男籃世界杯僅獲第三名,2002年男籃世界杯位列第六,2004年奧運會拿到銅牌,2006年男籃世界杯也只有第三。

楊毅強調美國已多次在世界頂級比賽的淘汰賽中輸球,“2002年,由NBA球員組成的球隊在主場印第安納波利斯3次輸給國際球隊,包括阿根廷、南斯拉夫和西班牙。2年以後的雅典奧運會上,吉諾比利帶領阿根廷再次擊敗美國隊。2006年美國隊在半決賽輸給了希臘,連續3次在世界頂級比賽被擊敗。”楊毅說。

王猛表示那只是曾經縮小過,“我們講的是現在,這幾次失利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王猛說,“在大意、輕敵的情況下,世界在和他們接近過,但從2008年開始,他們在不斷拉大世界和他們的距離,我們在討論如今是否在縮小,只能說曾經在縮小,但現在的距離很大。”

“現在也是如此,2016年裡約奧運會,美國隊很多場比賽比分很接近,塞爾維亞、法國、西班牙都很接近。”楊毅說。

王猛認為淘汰賽只有西班牙接近過美國,“美國有一代又一代的球星出現,可西班牙、阿根廷、立陶宛呢?”王猛說,“所有比分靠近都是在小組賽中,西班牙曾給美國帶來了最大威脅,也是唯一有威脅的球隊,但現在的西班牙無法再次挑戰美國。”

差距縮小是必然趨勢?

作為籃球最高舞台的NBA,也正處在一個國際球員最為繁榮的時代,老一代國際球星,如諾天王,正在接受者所有球迷的致敬和掌聲,而字母哥、恩比德、西蒙斯、約基奇、武切維奇這些極具特點的國際球員,也成為了這個聯盟的全明星。

另一方面,美國依然是籃球世界的領跑者,在籃球巨星的橫列裡,詹姆士、杜蘭特、柯瑞、哈登這些美國球員依然站在金字塔頂端。

“辯題是差距是否縮小,並非美國已不是霸主,”楊毅開始了自己的總結陳述,“講一個小故事,在30年前,歐洲的霸主是蘇聯男籃,開拓者在選秀中選了蘇聯男籃當家中鋒薩博尼斯,蘇聯男籃拒絕放人,蘇聯主教練戈麥爾斯基私下和開拓者達成一致,讓蘇聯和美國大學隊打大量的熱身賽,便承諾放行薩博尼斯。”

“一開始蘇聯男籃特別不適應,”楊毅接著說道,“10場之後他們適應了美國隊的打法,20場後可以贏下一些比賽了。之後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蘇聯男籃在半決賽擊敗美國並一舉奪冠。這就是競技體育的規律,越多的交流、融合、學習和適應,差距一定會越來越小。美國還是霸主,但國際籃球在接近,而且速度是超越想象的。”

王猛給出了數據對比,“我們要看當下是否拉近了距離,10年前,得分前20有3名國際球員,諾維茨基、帕克和姚明;現今得分前20的有2名國際球員,恩比德和字母哥,而且這兩名球員都是在美國土壤下成長的。”王猛說。

“為什麽這麽多球員去美國讀高中和大學,因為在那片土壤下他們能夠得到成長,可以實現天賦,找到價值,我們並沒有離他們更近。”王猛說。

在節目投票終止後,共有32345名觀眾參加了投票,53.4%的球迷認為國際籃球和美國籃球差距越來越小,比初始投票多了0.3%,因此楊毅贏得了這次辯論,大多球迷認可差距縮小是必然趨勢。(立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