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奧斯卡·拉片:貝爾憑《副總統》收獲首座小金人?


1905電影網專稿 三年前,亞當·麥凱執導的《大空頭》獲得奧斯卡五項提名,並最終捧得一座最佳改編劇本小金人。

 

麥凱極具個人色彩的戲謔風格和凌厲剪輯也讓《大空頭》成為年度神片之一。

 

隨後,他迅速將視角從金融圈掃向政治界,拿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迪克·切尼開刀,拍成了這部《副總統》


男主角還是《大空頭》裡的克里斯蒂安·貝爾——這個乍看上去,與切尼無半分相似的男演員。

 


迪克·切尼何許人也?

 

老布什的國防部長,小布什的副手,權力最大的副總統之一。不少華盛頓記者認為,正是他教唆小布什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迪克·切尼本人


同時,他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矛盾體。他是作風強硬主戰鷹派,卻連續五次拖延兵役。他是保守的共和派,卻為了女兒支持同性婚姻,甚至為保護女兒暫別政壇。

 

導演亞當·麥凱將其比作“星戰”電影中的大boss達斯·維德,“切尼堪稱是美國現代史上最有權力的政治人物,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國現在的國際地位,而他為了攫取權力所采取的方式也令人瞠目結舌。”

 


在《副總統》中,亞當·麥凱拒絕中庸的監視者視角。雖然使用了大量真實影像資料,但經過剪輯呈現出來的效果卻絕對不是紀實性的,而是充滿了導演的個人風格和主觀意志。

 

他絲毫不掩飾自己民主黨的立場,裡面充滿了對於幾代共和黨領導人的辛辣諷刺。他用全片展現了切尼從社會邊緣的退學電工一步步走向美國權力最中心的奮鬥史,也展現了這一過程中,權力和個人利益如何一步步驅使他走向黑暗和墮落。

 

影片涉及的尺度之大,打擊的面積之廣令人怎舌。


切尼如何在911事件後,凌駕於總統之上發號施令,實施的一系列無視憲法國際法精神的舉措,如監聽、虐囚、操控媒體蒙蔽民眾,為了石油和公司私利發動戰爭等等都被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


 


身處權力巔峰的政客們將政治規則和國家利益玩弄於股掌之間,也讓美國離曾經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漸行漸遠。

 

在美國當下的政治語境下,導演的意圖不言自明。他在諷刺切尼的同時也把矛頭直指川普政府,“這位副總統最粗暴的時刻,與當下的情況完全相似。我覺得歷史在重演。”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導演在片中使用了大量值得玩味的隱喻。


比如,多次出現的動物意象,切尼在接到小布什邀請他出山的電話時,近景的大幅獵犬畫作。權力膨脹到高潮時出現的猙獰的“狼”的意象等等。



再比如貫穿全片的“垂釣”畫面,在切尼看來,政治無疑也是一場放長線釣大魚的遊戲。而當女兒同情用作魚餌的生物時,切尼則回復說,這是釣魚必須的,無所謂好壞。


“垂釣者”是秘密特勤局給切尼起的代號,同時也是《華盛頓郵報》前記者巴頓·格爾曼所著的切尼傳記的名字。

 

此外,《太空頭》中就頻繁使用的交叉剪輯也大量出現在《副總統》中。


兩位高層的小會議室與讓數十萬人喪生的柬埔寨爆炸;政府高官的任免過程與遊戲奔跑的兒童,把這些剪輯在一起都凸顯出導演想要諷刺的美國政治的“兒戲性”。



結尾段落,麥凱更將切尼心髒移植的過程與他教唆大女兒以犧牲小女兒為代價(讓大女兒公開反對同性戀婚姻)爭取州議員選票的過程,以及伊拉克戰場上捐軀的戰士,痛哭的遺孀親屬,虐囚等切尼账下的“惡果”全部交叉剪輯在一起。

 

這一邊,手術台上的切尼被取出心髒,只剩下空蕩的驅殼,手術台下,曾經為了女兒暫別政壇的好父親切尼最終選擇犧牲小女兒延續切尼家的政治生命。

 

那一刻,切尼僅存的父愛和良心似乎已消失殆盡,他真正成了沒有“心”的政治工具,徹底墮入了權力的深淵。而取出的心髒也已是千瘡百孔。



更有意思的是,麥凱還設計了一個貫穿全片的旁白者,一位美國普通男性用戲謔的口吻彈幕一般解讀著切尼的一生。


最後,懸念揭開,他正是切尼心髒的捐獻者。這位旁白角色的出現似乎也在暗示著切尼將自身的利益凌駕於美國公民的利益之上,並榨乾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這種呼應和互文可謂是神來之筆,更增添了影片的荒誕性。在麥凱看來,切尼一手遮天下的美國政治就像一出荒誕的兒戲。

 

比如,在解釋讓切尼黨為所欲為的“統一執行權”時,他將這種權力類比為漫畫中的行星吞噬者。


行星吞噬者


在切尼夫婦討論是否應該出山輔佐小布什時,兩人互吟起了莎翁戲劇中的台詞,充滿了政治家的虛偽和做作。



他還將種種政治遊戲規則包裝成了菜單,讓侍者用調侃的口吻向切尼和黨羽一一介紹,暗示政治不過是權力者的遊戲和享宴。

 


更在影片中段大膽地跟觀眾開起玩笑,放出演員表,暗示好萊塢式的完美故事本該於此處落下帷幕。




用最滑稽的說法講最嚴肅的故事,荒誕感便由此產生。

 

從上文的分析中不難看出,《副總統》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衝奧傳記片,而是充滿著離經叛道的荒誕色彩與強烈的導演個人風格,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主角的演技。

 

誠然,無論貝爾還是艾米·亞當斯都是毋庸置疑的好演員。貝爾更為角色再度自毀形象,增重36斤,還慘變禿頭。



只不過,這種拚命三郎的精神似乎仍然無法為他換來一座小金人。因為《副總統》與那些表演吃重的傳記片不同,麥凱留給貝爾的表現空間和深挖人物內心世界的機會並不多,反倒是剪輯壓過了表演成為影片的絕對主角。

 

對比之下,《波西米亞狂想曲》拉米·馬雷克顯然更加幸運。

 

在影片開頭,導演就拋出了中心思想:“究竟是什麽讓切尼變成現在這樣?”但直至影片結尾,導演似乎都沒能準確而深刻地給出答案。

 

他用炫目的剪輯,幽默的諷刺讓觀眾獲得了窺探和調侃權力高層的快感,卻也在這種快感層面止步不前,導演過於鮮明的政治立場更增添了影片的局限性。



更有意思的是,導演在影片開頭就在提醒觀眾,電影、綜藝、娛樂都是當權者麻痹普通民眾的麻醉劑,讓人們在娛樂至死中忘記了對更高層面問題的關切和質詢。

 

但這部影片本身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麻醉”?連導演自己都承認:“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是否能夠改變什麽,不過它至少能夠達成某種宣泄。”


劃重點:1905電影網將於2月25日上午7:30,全程視頻直播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不見不散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