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戶過億變現卻難,鬥魚啟動IPO能否迎來新起點?

鬥魚的發展潛力究竟如何呢?

自2016年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遊戲直播市場,一個原因是市場上崛起了如“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全民性現象級遊戲,遊戲玩家大增;另一方面,作為伴隨互聯網成長的90後以及00後人群,其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開放的消費觀念使得遊戲直播市場的需求日益增長。

經過“千播大戰”後,目前遊戲直播產業頭部玩家就只有鬥魚及虎牙兩大平台,其中虎牙已於2018年率先美股上市,而2019年04月22日晚,鬥魚直播也終於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IPO申請。

財務數據上,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鬥魚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87億、18.86億和36.54億元,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然而淨虧損分別為-7.83億、-6.13億和-8.76億元,三年合計虧損約-22.72億元。那麽鬥魚發展潛力如何,是什麽原因導致虧損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1

領先行業的平均月活用戶數(MAU)

遊戲直播平台之間的競爭首當其衝的是流量的競爭,誰能擁有更多的活躍用戶,市場佔有率自然就更高。而流量競爭歸根結底在於頭部主播以及賽事直播權的爭奪。

截止2018年12月,鬥魚已與國內TOP100遊戲主播中的50位簽訂了獨家直播合約,包括8位TOP10主播,處於行業領先。2018年,具有職業電競背景的48位頭部主播吸引了超過1.2億用戶觀看。另一方面,鬥魚獲得了29個全球性及全國性電競賽事的獨家直播權,包括《英雄聯盟》《絕地求生》《DOTA2》等。

2019年一季度,鬥魚的平均月活用戶數為1.592億,同比大幅增長25.7%,而同期虎牙平均月活數僅為1.238億,距離鬥魚還有將近30%的差距。

2

單一的變現模式

變現模式一直是遊戲直播行業被詬病的一點。直播平台目前是以用戶數量為支撐,主要盈利方式為用戶自願打賞、會員增值、廣告收入及周邊銷售。而我國網民的付費習慣並沒有養成,故流量變現一直是遊戲直播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從招股書來看,鬥魚2018年營業收入為36.544億元,其中,來自直播業務的收入達31.472億元,佔86%。可以看出鬥魚的變現模式主要還是依賴於打賞分成。

根據艾媒資訊數據顯示,有28.8%的用戶表示願意在遊戲直播平台直接付費。而2019年第一季度鬥魚付費用戶600萬,相對於平均月活用戶數1.592億,佔比只有3.77%,當然其競爭對手虎牙第一季度付費用戶也只有480萬人,佔MAU比例3.88%,均處於比較低的水準。

3

高額的銷售和市場費用

鬥魚的經營成本包括銷售和市場費用、研發支出、一般行政費用等,其中銷售和市場費用占運營支出的比例達到50%以上。原因在於鬥魚習慣高調造勢的風格,從盧本偉、陳一發、馮提莫、孫笑川到PDD、旭旭寶寶,在鬥魚誕生或成長起來的現象級主播遠多於其他平台,究其原因在於其願意花大價錢為主播們造勢,肯花錢在內容生態布局。但從盧本偉被封事件也能看出平台對於主播並沒有完整系統的管理,只能通過亡羊補牢方式解決問題,而且同行之間仍然存在挖主播的情況,未來變數較多。

4

格局變革:線上線下結合

上面說過,遊戲直播行業的的變現模式單一,而在拓展變現渠道方面,虎牙和鬥魚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整體來看,虎牙的方向仍然是以打造優質遊戲直播內容為主,例如與超過90個電子競技組織進行合作,主辦或直播了LOL年終總決賽、KPL等36多場電競賽事,擁有LPL、LCK、LCS(NA)、LCS(EU)、LMS 版權,成為2018年唯一集齊LOL五大聯賽的直播平台。虎牙顯然是期望通過版權爭奪實現優質內容的輸出,最終大概率還是會跟優酷等視頻網站平台一樣走付費會員路線。

而鬥魚直播的副總裁王岩曾在2018年獵雲網武漢峰會上直言,通過鬥魚嘉年華以及一系列的跨界、聯動合作,鬥魚已經探索出了全新的發展方向,構建一個直播娛樂生態。同時,他強調了多元化線下體驗場景的必要性,他表示,未來直播一定要跟線下做深度結合。

2018年鬥魚的嘉年華活動吸引了超過1000名主播、200余家廠商參與,52.18萬現場觀眾、2.3億人次的線上觀看,匯聚了包括福特汽車、三七互娛、微軟、索尼、英特爾、卡西歐等大批國際知名互聯網公司和硬體廠商冠名、讚助和參展,較好擴展了鬥魚泛娛樂品牌的影響力。

圖片來源:官網活動海報

憑借著其強大的用戶群和優質的多元化內容,鬥魚嘉年華邁出了直播行業從線上到線下形成完整的閉環的第一步。未來有望依靠其品牌和內容優勢,進一步發掘線下衍生品市場。通過各種渠道建立不同的盈利模式,進一步完善整個直播產業鏈。

以上兩種變現模式各有優勢,具體成效如何還需要等待時間去驗證,但作為騰訊同時入股的兩家遊戲直播公司,雙雙上市的最大贏家非騰訊莫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