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袁紹不迎接漢獻帝,導致自己在戰略上失去主動

虎牢關之戰後,漢獻帝被董卓裹挾進入關中,此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處境十分悲慘。董卓死後,受製於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後來兩人發生內訌,分別劫持了漢獻帝劉協和眾大臣,率兵互相攻打。漢獻帝在董承、楊奉等大臣的護衛下,一路逃亡,輾轉至河東地區,後又重回洛陽。不久,曹操率兵前來,把漢獻帝迎往許都,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實當時最有實力迎奉漢獻帝的諸侯不是曹操而是袁紹,劉協有段時間曾經到達安邑地區,這裡離袁紹的統治中心鄴城很近,且中間並無大勢力的阻隔,並且當時袁紹已經穩定了冀州的局勢,可謂兵精糧足,可是袁紹卻放棄了天賜良機。當時袁紹手底下的謀士田豐、沮授等人再三勸說他盡快迎回漢獻帝,但是袁紹卻說:“若迎天子以自近, 動輒表聞, 從之則權輕, 違之則拒命, 非計之善者也”。其實袁紹的顧慮也有他的道理,他自己想代漢自立,如果把劉協迎回就好比說一塊燙手山芋。這件事在歷史上也有前車之鑒,楚霸王立義帝後又殺之,使他喪失天下民心。然而,袁紹錯估了漢室統治四百年之久所帶來的影響力,漢室為正統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如果哪路諸侯能把劉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便能在道義上佔據制高點,可以靠此發號施令、籠絡人心。

與袁紹的短見相比,曹操明顯更具有大局觀。曹操當時雖然糧草缺乏,但是在謀士的規勸下,把漢獻帝迎回了許都。迎奉漢帝立馬給曹操帶來實質上的好處,他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並且借漢帝之名下詔斥責袁紹“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而但相擅討伐”。這時袁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過為時已晚。從後來歷史的發展來看,這場迎帝之爭,實際上也成為袁、曹兩大勢力集團此消彼長的轉折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