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明珠的焦慮

董明珠又上熱搜了。

這次上榜,是因為她親自出面,解釋了自己成為“網紅”的原因。

“我能成為‘網紅’有三個原因:格力做手機、拒絕資本運作傷害製造業和給格力員工造房子。”

快人快語的董小姐,成為網紅絕對不止以上三點。事實上她每次的公開發言都是眾人關注的焦點,包括之前的“格力要造芯”。對此,她說的最頻繁的一句話就是,“別人說搞芯片,股價漲了;格力要搞芯片,股價卻跌了。為什麽?因為董明珠是真乾。”

芯片很熱。紫光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存儲芯片,華為發布了全球第一塊消費級7nm製程工藝芯片,因為中興之痛,中國的芯片製造業進入強發力時期,按照董小姐的風格,加入芯片製造大軍並不讓人意外。

從造手機到造芯,董明珠這些年一直飛在風口上,但似乎一直沒能進去那個風口。每一次,董小姐都很“著急”。

格力為什麽造芯?

格力發布2017年財報的時間很有意思,是在中興事件發酵到白熱化之際。而在財報的利潤分配方案中,格力一反常態,明確表示:不派發現金紅利,不分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隨後,格力市值在一天之內蒸發了272億元。為此,深交所特下關注函,要求格力說明不分紅原因。後來給出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了:格力要投入500億造芯。

那一段“非常時期”,聲稱要造芯的企業不少,格力選擇發聲的時間也相當耐人尋味。

但據董明珠所說,造芯是為了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格力冷氣機一年銷售幾千萬台,而一個冷氣機裡面就有數個芯片,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年的芯片採購額就接近50億。

就目前來看,我國冷氣機芯片大部分為國外採購,大多來自於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日本瑞薩、台灣漢芝等。而格力總裁兼董秘望靖東也曾在某電話會議中表示,“中興通訊事件對格力的觸動非常大,在警醒我們要加大在集成電路上的投入。”這樣說來,似乎格力造芯也是有理可循的。

1、芯片採購量龐大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僅2017年1-7月,格力冷氣機的總銷量就超過了2700萬台,內銷同比增長50%以上。另外,從2004年開始,連續13年格力家用冷氣機就一直領跑全球冷氣機市場。由此可見,如果格力冷氣機的芯片等元器件一直靠採購獲得,此方面的資金投入只會越來越多。

2、新技術對芯片要求越來越高

從1991年成立至今,格力基本都是單業務路線發展,每年的冷氣機營收佔到總收入80%以上。但隨著冷氣機作為必要消費品,普及度逐漸擴大,加上用戶對產品更多功能需求的提升,傳統意義上的冷氣機行業其實已經觸及到了天花板,可拓展市場太空非常狹小。冷氣機產業,也成為了技術創新的戰場。這些,僅從美的“一晚低至一度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大量消費者青睞就可看出這種態勢。

近年來,包括格力、美的,海爾、TCL等在內的行業頭部企業,在冷氣機技術創新處於同一起跑線的情況下,你爭我趕已經成為了它們的常態。對於美的的“一晚低至一度電”,董明珠曾明確表示,“這是虛假廣告,根本不是技術創新”。

反之董小姐對“新技術品種”十分重視,一方面將格力的口號變成了“掌握核心科技”,並在2012年至2017年5年間申請的專利達到了32178項,另一方面截至2017年年底,格力科研人員總數也突破了8000人。從格力當前的產品線看,光伏冷氣機就是格力的創新成就之一。

如此一來,格力產品對芯片性能的要求勢必隨之提升,且在部分獨有的產品上,“定製”需求將會越來越多。此時再完全依賴採購,中間環節將過於繁瑣,且結果也不一定會盡如人意。自製芯片,或許是個不錯的解決辦法。

3、智能生態建設,產品類型增多

可能是因為在冷氣機行業發展太過順利,以致讓大多數人都忽略了,其實格力的全稱,並不是格力冷氣機,而是格力電器。冷氣機之外,冰箱、洗衣機、淨化器、熱水器等電器產品,格力也均有涉及。

近年來,格力似乎格外重視“生態建設”,相繼進軍手機、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醫療等多個新興領域。顯然,董明珠開啟了瘋狂擴張之路,而且看著不像會輕易停下的。

如此一來,不論是生產需求還是在智能終端設備上,格力對芯片的需求也開始隨其生態擴張從單一向多樣轉變。就如同小米自研澎湃處理器一樣,其最終的目的,無非是希望未來讓小米生態鏈所有接入物聯網的設備都用上自家芯片。

這樣看來,格力造芯似乎是勢在必行。而實際上,董明珠早在3年前,就有了造芯的規劃了。

格力要怎麽造芯?

今年8月,一家名為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作為格力電器的全資子公司,由董明珠任董事長。

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達10億元,經營範圍包括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電子元器件、電子產品的設計與銷售等。而望靖東也在此後確認,新公司主業是芯片設計,主要圍繞冷氣機芯片開展相關業務。

很多人說,格力之所以能這麽“大方”的成立芯片公司,是因為冷氣機芯片技術含量不高,很容易自研。雖然相較於眾多大廠爭奪的手機芯片市場,冷氣機芯片關注者不多,但實際上,做好冷氣機芯片的挑戰也不小。

據傳,格力“核心科技”的第一代,就是基於既有控制芯片,開發了“變頻核心算法”,而這一芯片可被廣泛應用於家電、新能源汽車、工業變頻伺服等領域。

而相較於移動終端基於ARM架構,有標準可尋的數字接口,家電芯片的難點則更多的體現在大量的模擬電路設計上,也就是將電容、電阻、晶體管等組成的模擬電路集成在一起,實現運放、分頻等功能。相較於數字電路設計,因電路本身穩定性難以控制,需要反覆流片驗證,所以模擬電路的設計難度更大。如果要實現商用,一般需要解決“ADC采樣精度”和“PWM輸出控制精度”兩個技術難點(其實是所有電機類控制芯片的核心技術難點):

ADC采樣精度,準確、迅速采樣電流、電壓資訊,保證反饋給主CPU的信號準確、及時、全面;

PWM輸出控制精度,精確、迅速輸出控制信號,保證電機控制穩定流暢。

除此之外,多路同步等協調問題和通信問題,也是模擬電路設計中必須要解決的。

可以說,格力如要從頭開始做,就會面臨缺乏標準化設計的難題,一切只能依賴工程師的經驗。而這裡就引出了第二個大問題,人員和反覆流片的成本。

按照行業普遍用人標準,芯片工程師的年薪絕不低於100萬。而芯片的研發耗時很長,其中會經歷多次返工和流片,以冷氣機芯片28納米甚至45納米的工藝要求看,一次流片的成本至少上千萬。當然,董明珠願意拿500億造芯,資金方面暫時沒有問題,但壓力也可以想見。

不過,據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所說,格力的自研芯片目前已經量產,明年將率先應用在格力冷氣機上。當然,格力也同時強調,芯片設計只是初步規劃,未來不排除設計、生產全做。也因此,除了冷氣機常用芯片之外,一旦“零邊界”走入穩步發展階段,其業務必將隨格力領域擴張而延伸,如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以及目前正處在“危難”中的新能源汽車等。

當然這些只是我們的猜測,望靖東也說過,“因為新公司剛剛開始籌備,團隊也在籌備當中,很多資訊需要等一等才能明確對外說明。”

那些格力的“擴展業務”現在怎麽樣了?

正如上文所言,格力一直在趕風口,但卻一直沒能真正進到風口裡,不論是近期的“造芯”之說,還是之前的“造手機”和“造車”。大部分時候董小姐都是信心滿滿地開篇,卻以慢慢沉寂收官。

對於格力做手機,還有一種戲言是,董明珠受了雷軍的刺激。

2013年,在央視年度經濟人物典禮上,董明珠與小米的雷軍同時獲得年度經濟人物獎。在頒獎環節中,二人當場許下了“著名”的“10億賭約”。

一個看似玩笑的“賭約”,讓“董小姐要做手機、雷布斯要做冷氣機”的傳言一時間甚囂塵上,也讓格力、小米兩家公司在此後的5年時間裡被置於“風口浪尖”。不知是否因為壓力驅動,董明珠以一種“奮不顧身”的姿態進軍智能手機領域,在2015年廣州中山大學的一個公開演講上,宣布格力第一代手機已經出廠,自己正在使用。

隨後不久,該款手機開售。董明珠當時豪言,“格力手機賣5000萬部還是1億部對格力來說都不是問題,我們品質世界第一,三年內就能滅掉小米”。最終的市場影響力,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手機代工廠一般會把客戶區分為100萬台級、50萬台級和10萬台級,而格力手機是在5萬台級以下,所以供應鏈普遍持不看好態度。

而到了2016年,格力推出二代手機。相較於一代,這款手機的曝光量似乎有所增長,隻不過是負面的。按照原定計劃,格力二代手機總共生產了30萬台,但最終隻售出1萬台。為了拉高銷量,董明珠開始強製要求格力員工、供應商使用格力手機;年終獎派發格力手機,甚至只在格力手機上運行派工APP,非格力手機不能正常工作。這種內部強製消化,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強製”必有反彈。很快,閑魚平台出現大量低價出售的二代手機,一度讓格力陷入尷尬境地。雖說要調查,但也是沸沸揚揚之後的不了了之。今年6月,網傳格力新款手機已在工信部入網,而具體市場反饋如何,只能等手機發布後再看了。

與格力手機有著相同命運的,還有新能源汽車,也就是珠海銀隆。

珠海銀隆成立於2009年,次年以收購美國奧鈦(從事儲能系統和鈦酸鋰電池的研發)53.3%股份的態勢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直到2017年,其第一款新能源汽車才正式發布,但董小姐表示很看好。

為收購銀隆,格力在2016年10月就曾召開過臨時股東大會,就格力電器發行股票收購銀隆並定向募集配套資金方案進行表決,在全套方案共26項子議案的表決中,有關收購銀隆的相關議案被通過。

然而,一個月後格力突然發布公告稱,珠海銀隆決定終止交易,而格力也終止了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該資產事宜。收購銀隆的路被堵之後,12月董明珠個人投資10億元入股銀隆,甚至還拉上了萬達的王健林和京東,造車決心可見一斑。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銀隆第一款新能源汽車發布後,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並進行受理公示,準備正式開啟A股的IPO之旅。但“意外”來得猝不及防。

今年1月,一則有關珠海銀隆債台高築的新聞在業內爆發。據報導包括電動汽車充電/儲能設備、磷酸鐵鋰電池等供應商在內,銀隆所欠貸款至少有12億元。除此之外,銀隆為擴張版圖,半年時間內相繼在成都、蘭州、天津、南京多地設立了8個新能源相關產業園項目和生產基地,總投資額高達700億元。

而隨著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銀隆的核心優勢“酸鋰電池”也開始被行業擠出主流市場,發展太空極為有限。

一連串“負面炸彈”下來,銀隆幾乎毫無招架之力。先是大面積裁員,再是多地工廠停工,甚至還被爆已經單方面中止了IPO輔導,放棄上市。業績,也是以46%的下滑比例迅速縮水。早前,才於今年5月項目奠基開工的南京銀隆新能源項目,就在7月18號被江蘇高級人民法院查封。被查封的財產包括:位於南京市溧水經濟開發區的土地和在建的南京銀隆新能源商用車項目。雖然4天后就被解封,但也足見其命途多舛。而其余7個百億級項目,至今尚未有明確進展資訊曝光。

在銀隆陷入泥淖的這段時間內,諸如蔚來、小鵬、拜騰、威馬等新能源造車新勢力正在快速崛起,哪怕不被看好,蔚來也在9月12日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就連特斯拉,也都在中國建立了工廠。即便銀隆能迎來脫困的那一天,市場格局估計也早已翻天覆地。

和當年堵門要債、半年拿下300萬訂單的時候相比,董小姐依舊是一副“雷厲風行”的性子:敢想、敢做、敢說。在手機、新能源業務相繼受挫的情況下,“格力造芯”再一次普遍不被外界看好。但董明珠有句話是值得認同的:格力不是在簡單地考慮眼下的營收數據變化,而是在考慮對核心技術掌控的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