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楠:專業賽道測試比亞迪秦Pro EV500電動汽車

在過去的2018年,比亞迪先後推出“王朝家族”序列中的全新1代唐(燃油和DM)、全新1代宋(燃油、EV、DM)、全新1代宋DM和秦Pro(燃油、EV和DM)車族。筆者先後對全系1代唐DM、全新1代宋DM和EV、秦Pro DM進行了深度評測。

此次,借助專業賽道體驗環節,筆者將對這款堅持型號牽引模式正向研發的秦Pro EV500電動汽車技術狀態和操控進行解讀和研判。

1、“龍臉”家族化的外觀和內飾:

當下,全新1代唐、全新1代宋和秦Pro車族,以及新款的元EV,都採用了“龍臉”家族的外觀和內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外觀設計方面發力的比亞迪,獲得了更多廣義消費者的認可。

可旋轉的“大屏”,將導航、音響、360可視行車影像、以及車機互聯繫統“無縫連接”的集成一體操控。

秦Pro EV500的能量流輸出/輸入界面,也被全新1代唐DM和全新1代宋DM(EV)採用。

對於外觀、內飾和配置的介紹,還請各位讀者閱讀“其他”媒體發布相關稿件。

本文重點基於比亞迪“e平台”的秦Pro EV500的“3合1”驅動電機總成、“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10合1”低壓用電系統總成以及全新的動力電池熱管理策略。

2、基於“e平台”的電驅動技術和動力電池熱管理策略:

比亞迪官方推出的“e平台”技術,實際上是一個包括按照功能屬性、高低壓特性的不同級別的“X合1”集成模塊和控制策略的概念。已經上市的比亞迪元EV(低配版)、秦Pro EV500,和即將上市的全新1代唐EV,都是採用“e平台”的正向研發車族(型)。

上圖為秦Pro EV500動力艙內部細節特寫(拆除中置防塵罩)。

黃色箭頭:“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

紅色箭頭:被塑料護板遮蔽的2組散熱循環系統補液壺

秦Pro EV500適配的是1組最輸出功率120千瓦級別“3合1”驅動電機總成、1組“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1組“10合1”低壓用電系統總成,並且適配採用全新控制策略的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

備注:“3合1”驅動電機總成包括120千瓦級驅動電機、減速器和直連的驅動電機控制器

“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包括DCDC(電壓轉換器)、OBC(車載充電器)和PDU(電源分配模塊)。

“10合1”低壓用電系統總成包括12V電壓,多功能顯示屏、駕駛車那個冷氣機系統、玻璃升降器等分系統。

上圖為秦EV450動力艙細節特寫。

顯然,搭載基於“e平台”的秦Pro EV500動力艙內的“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體積,小於秦EV450動力艙內的“4合1”電驅動總成。

直接導致,秦Pro EV500的前驅動橋軸荷低於秦EV450。

“3合1”驅動電機總成、“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10合1”低壓用電系統總成以及全新的動力電池熱管理策略的引入,使得秦Pro EV500整車自重依舊維持在1.6噸級(適配的動力電池總成能量密度為160.9Wh/kg、裝載電量56.4度電)同時,降低了驅動分系統體積和自重,提升了20%功率密度。

換句話說:在保證整車自重前提下,通過高集成分系統的引入,提升電池密度降低裝在電量(成本),最大化的保證綜合續航裡程400公里以上。

將“3合1”高壓用電系統和“10合1”低壓用電系統,按照功能屬性進行整合,可以集中進行需求相近不同溫度控制(散熱)伺服。相比較當下市場在售同類型電動汽車,仍然使用“X合1”高低壓電控系統整合的技術,在控制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秦Pro EV500裝備的120千瓦級“3合1”驅動電機總成,與元EV(低配)裝備的70千瓦級“3合1”驅動電機總成、即將上市的唐EV裝備的180千瓦級“3合1”驅動電機總成,以及某款微型XXEV裝備的40千瓦級“3合1”驅動電機總成,同為比亞迪製造的最新1代驅動電機總成體系。

40、70、120、180千瓦級“3合1”驅動電機總成,將驅動電機、減速器和電機控制器進行了直接關聯,去掉了高壓線纜、縮減了散熱管路(長度)、直接降低總成自重和體積。

需要注意的是:

最新1代的“3合1”驅動電機總成,依舊採用可通用模塊化技術,為不同“級別”的EV車型進行適配。40、70、120、180千瓦級別的“3合1”驅動電機,對應的車型為A00級(XXEV)、A級(秦Pro EV500\600)、緊湊型SUV(元EV低配)、中型SUV(宋Pro EV)和中大型SUV(唐EV)。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圖為搭載在比亞迪秦Pro EV500的全新120KW功率電機示意圖,電機最大轉速為15000轉/分。通過上圖的效率圖可以看出,秦Pro EV500的經濟時速更高,在60-120公里/小時車速區間段的綜合電耗更小,從而間接提高長途駕駛的續航裡程。這也是筆者在試駕秦Pro EV500時明顯感覺到的,即使在開啟暖風冷氣機的情況下,電機輸出功率依舊能夠保持在一個相當不錯的範圍。

紅色箭頭:秦Pro EV500動力艙內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散熱管路補液壺

秦Pro EV500的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控制策略,較秦EV450有了較大的變化。在此前筆者撰寫的《宋楠:十年積累造就比亞迪秦EV450綜合性能硬實力》一文中指出,秦EV450適配了3套散熱循環系統。1套伺服驅動電機和“4合1”電控系統、1套伺服動力電池低溫預熱和駕駛艙冷氣機製熱、1套伺服動力電池高溫散熱和駕駛艙冷氣機製冷。

這種控制策略,可以更精準的對動力電池和駕駛艙的溫度進行控制。但是,3套散熱系統運行時,所需要的動力,全部再來動力電池。儘管,對動力電池總成電芯溫度控制的可以更加精準(25攝氏度-30攝氏度),可是複雜的管路和更多的冷卻液,以及驅動運行的電力,都對整車架構、可靠性以及續航裡程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借助於“e平台”架構下的“3合1”驅動電機總成、“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和“10合1”低壓用電系統總成高度集成化,可以“簡化”1套散熱系統。“3合1”驅動電機總成和“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共用1套散熱系統,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和駕駛艙冷氣機共用1套散熱系統。

源於各組“3合1”總成進化,使得散熱系統結構進行再次優化,最終目的就是減重增效。

白色箭頭:“3合1”驅動電機總成和“3合1”高壓用電系統共用的散熱系統補液壺

紅色箭頭:PTU加熱系統“驅動”模塊

黃色箭頭:承載“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的全鋁托架

黑色箭頭:PTU加熱“驅動”模塊為新狀態,在此前量產的比亞迪EV車型中從未適配

紅色箭頭:承載“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的全鋁托架

藍色箭頭:全鋁托架與車身焊接前縱梁固定端

上圖為全鋁托架與車身焊接前縱梁固定端細節特寫。

全鋁托架被“挖”去部分(黃色箭頭),容納固定螺栓(紅色箭頭),這種設定在保證連接強度的前提下,依舊為的是減重。

上圖為秦Pro EV500鋼製全框式副車架及附屬結構細節特寫。

藍色箭頭:鋼製全框副車架承載“3合1”驅動電機總成、轉向機和下擺臂

紅色箭頭:使用鏤空工藝的全鋁牽引臂(關聯“3合1”驅動電機總成和鋼製副車架)

黃色箭頭:鋁外殼保護的液壓軸承(關聯牽引臂和鋼製副車架)

全鋁牽引臂和液壓軸承,起到緩衝“3合1”驅動電機總成急加速或緊急製動時,對前副車架的衝擊,有助於降低車身震動和噪音。

全鋁托架和全鋁牽引臂,還是為的減重。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的“3合1”驅動電機總成,在全負載加速(正轉)或饋電(反轉)時,產生縱向慣性更小,有助於提升操控性。

而異型號為牽引的正向研發車型平台,決定了根本的性能。

上圖為秦Pro EV500前懸架技術狀態特寫。

黃色箭頭:鋼製全框式副車架

紅色箭頭:鋼製下擺臂

黑色箭頭:下擺臂與轉向節關聯的下球銷(3條螺栓固定,可單獨更換)

藍色箭頭:全鋁材質轉向節

上圖為秦Pro EV500後副車架細節特寫。

白色箭頭:鋼製後副車架

藍色箭頭:後穩定杆

黃色箭頭:後懸架後拉杆(前後各1組)

紅色箭頭:後牽引臂

2016年12月,筆者對基於2017款秦DM量產車改裝的CRC賽車的改裝,進行了一系列評測稿件撰寫。實際上,在2017款秦DM商品車量產之前,就以量產車狀態參加了CRC賽事,進行新狀態獨立懸架進行綜合考驗。

上圖為2017款秦DM賽車後副車架細節特寫。

後鋼製後副車架、下拉杆(前後各1組)、後牽引臂以及鋼製後轉向節都是商品車狀態。

上圖為秦Pro EV500後副車架細節特寫。

紅色箭頭:全鋁材質的轉向節

白色箭頭:輪速傳感器

通過筆者目測,秦Pro EV500的後懸架,幾乎就是從2017款秦DM牽引而來。只不過,2017款秦DM的鋼製後轉向節,在秦Pro EV500上更換為全鋁材質。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

秦Pro EV500的鋼製後副車架,具備容納1套120千瓦甚至是150千瓦級“3合1”驅動電機總成,以及左右各1組傳動半軸的空間。在筆者對基於2017款秦DM量產車改裝的CRC賽車的改裝稿件撰寫之前,就有傳聞比亞迪工程院“醞釀”一款4輪驅動的秦DM技術驗證車的動向。

然而,對於4驅版秦DM或秦EV的傳聞,比亞迪並未有過太多實際動向。直到2107年3月,1台基於宋DM基礎上改型的4驅版宋EV技術驗證車的出現。

或許從2008年,代號S6DM(唐80)立項之初,對日後量產的DM車型或EV車型的改型潛力,在設計層面就要被充分考慮。在隨後推出的2驅第1代秦DM、第2代秦100(DM和EV)、第3代秦Pro(DM和EV)和4驅第1代唐80、第2代唐100、第3代宋DM(EV)和全新1代唐DM(即將上市的EV)車型的懸架,都充分考慮到功能擴展潛力。

準確的說,2017款秦DM適配鋼製後懸架,已經具備“原裝位”加裝後驅動電機系統的能力。並且,同一時期製造的秦EV和e5,也都可以“原裝位”加裝後驅動電機的能力。

進化的採用全鋁前後獨立懸架的秦100和秦EV450時,為了獲得更好的強量化,取消的後副車架“原裝位”加裝後驅動電機系統的能力。

從兩漢的秦Pro DM和EV的後懸架技術狀態看,“直接”引入的2017款秦DM狀態的後懸架,依舊具備“原裝位”加裝後驅動電機系統的能力。只不過,高性能4驅版秦Pro EV車型將以量產車的身份出現在比亞迪新能源車型序列中。

從另一方面印證了,比亞迪在全新車型設計環節,擁有量產、在研和預研狀態電驅動技術集成的掌控力。而這種需要洞穿蔚來3年甚至5年的強大技術發展路線和技術開發的硬實力,與3年一個周期車型開發策略的軟實力,值得持續關注。

當然,就4驅版秦Pro EV車系的推出和相關技術狀態,將以比亞迪官方公布消息為準。

“單一車型,多種動力”的開發策略,首先考慮的是秦Pro車族體系下技術最複雜的DM車型開發、其次是EV車型,最後才是燃油車型。對於DM車型和EV車型,動力電池的布局是一個關鍵,對於DM車型和燃油車型,油箱的布局也是一個關鍵。無論DM、EV還是燃油車型,都壓在秦Pro車型平台層面進行不同分系統布設的“矛盾再平衡”。

隻考慮重心永恆不變的動力電池總成布設,秦Pro EV500相對容易的可以將前後軸荷比例設定在50:50。從此次專業賽道測試體驗看,進出不同角度的灣位,將操控臨界值(速度)可以控制在更寬泛的區間。

需要特別聲明的是:

筆者並不善於對2輪驅動車輛進行操控方面評測,不過在全程測試中,秦Pro EV500在高速過彎時總是可以將臨近失控拉回正常行車軌跡。比亞迪十五事業部榮譽出品的全電驅動轉向機指向精準。

筆者有話說:

操控方面的評測其實很主觀,反而通過對電驅動技術、動力電池狀態、前後懸架以及車型平台等可量化的技術參數進行比對,可以獲得盡可能精準的結論。

上圖為元EV(低配)動力艙細節特寫。中央的70千瓦級“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僅僅佔據全部空間的很小一部分。2組散熱循環系統的設定,與秦Pro EV相同。

筆者有理由認為,已經量產的秦Pro EV500、元EV(低配)和即將量產的XXEV、全新1代宋Pro EV和唐EV,適配同一個系列“3合1”驅動電機系統、“3合1”高壓用電系統的車型,在輕量化、控制策略高效化以及全天域綜合續航裡程,都這較強的表現。

秦Pro車族的全面量產,不僅是比亞迪在設計“更新”的一個體現,更是車型平台與核心技術“爆棚”的綜合展現。然而,秦Pro車族之後,還將有全新1代宋Pro車族,以及那個頗為神秘的高性能電驅動車型的亮相。

文/新能源情報分析網(換個角度看車市)宋楠

歡迎大家關注宋楠的新能源情報分析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