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飯也能修行?佛陀有教誨

文/聖玄法師

豬年的春節剛過,又是人們感歎“每逢佳節胖三斤”的時候了。

這天在客堂,一位中年的女居士要給他的兒子祈福,寫一個“超度胃上的冤親債主”的牌位。

這是怎麽了?

“我兒子胃不好,我給他超度一下胃上的冤親債主。”

“您兒子多大年紀?”

“二十多歲。”

我便對她說:“不是冤親債主、鬼神作祟之類的事,別瞎想,這個事讓他好好吃飯比求誰都靈!”

那位居士一聽就樂了:“您怎麽知道他不好好吃飯?”

“他和我差不多年紀,八成是和我一樣不注意飲食健康,對不對?”

那位女居士聽了,更樂了!

其實我自己很喜歡暴飲暴食,而且在大學的時候,好幾次因為吃多了,跑到校醫院去。陪我一起去的同學都笑個不停。

以前還在工作時,一個人住在出租屋裡,晚上無所事事,吃零食太多了,胃痛得堅持不住,趕緊趿著拖鞋,捂著肚子,一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邊艱難地走到小區樓下的藥店去,值班的店員從防盜網的窗口裡給我遞出來一盒胃藥,我如蒙大赦,往回走的時候又買了一瓶優酪乳……

難怪這體重蹭蹭漲不停。

特別是聽人說,出家的頭兩年都會瘦很多,可是我的體重還是沒有什麽浮動,大概也是因為吃得多動得少。

就連來到寺院的人,常常會說:“原本打算來寺院吃素減肥的,沒想到寺院的飯能做得這麽好吃,才幾天又胖了幾斤。”

佛陀教你減肥,還教你吃飯!

減肥的妙方

《法句譬喻經》裡說起,波斯匿王就特別愛美食,一天到晚都覺得自己特別餓,就這樣吃了又吃,結果胖得連一般車子都盛不起他,甚至呼吸都覺得費勁,坐一會兒也累,躺一會兒也累,甚至翻身都需要人幫忙。

他也覺得這樣太難受了,便請佛陀幫幫他,可是到了佛陀那裡,他想行禮都彎不下腰來,佛陀倒是耐心地對他說,人容易長胖,主要緣於五種事——吃得太多、睡得太多、安逸享樂、沒有憂愁、整天沒事乾。

那怎樣可以減肥呢?佛陀說了一個偈頌:

人當有念意,每食知自少,

從是痛用薄,節消而保壽。

波斯匿王聽了這個偈頌,知道了佛陀是在告誡他,面對美食應該有自製力,在正念中飲食就可以避免不知不覺吃多了。這樣有益於健康,還能添福延壽。

於是波斯匿王讓身邊的人在吃飯前對他念誦這個偈子,他在佛陀的教誨中,一天少吃一匙,逐漸減肥成功,開心地步行到佛陀那裡致謝。

佛陀樂呵呵地問:“今天怎麽走過來呢?你的車馬和隨從呢?”

波斯匿王智慧地說:“聽了您的開導,我依教奉行,如今減食健身,全身輕鬆。所以步行來禮謝您的教導!”

佛陀聽了嘖嘖稱讚,說:“世間的人不知道生命無常,沉溺在物質的享受中還不曉得修福,這個身體就算養得再好,百年之後不也只能留下一個墳塚。所以愚癡的人才一直侍奉這個身體,有智者則會去守護心念,開發智慧。”

吃飯的煩惱

正如佛陀所說,在吃飯時,能在正念中夾菜、咀嚼、吞咽,將飲食也當做修行,不僅能細膩地品嚐到飯菜的滋味,也會在飲食中修學戒定慧,更不會在心靈的昏昧中不知不覺就吃胖了。

後來,我決心管一管這張貪吃的嘴,可有一次去超市裡採購,走到零食區的時候,忽然發現,哎呀,我什麽都吃不成。不由得感歎:“走進超市發現沒什麽可買的,省去許多煩惱。”

或許有人會以為,沒東西可買,豈不是多了很多煩惱嗎?

我們一般人以為,遇到不順心的事,生起了悲傷或者發怒的情緒,才叫作煩惱。但以智慧觀照,貪、嗔、癡以及種種與之相關的情緒都屬於煩惱。嗔恨的心緒容易被發覺,往往讓人留心提防、對治,但貪染、放逸的心態則往往被人當作是享受。

遇到好吃的,想多來一點,甚至一直惦記著行堂的師父趕緊再給大一點兒,此即是貪心;遇到不愛吃的,挑挑揀揀,此即是嗔心;吃飯的時候,心性昏昧,落在妄想中,此即是癡心現前。

正所謂“荊棘叢中下腳易,明月簾下轉身難”。很多聽過大風大浪的勇士,面對糖衣炮彈的誘惑,就完全跟著煩惱跑了。

吃飯是大境界

記得有一次聽明基大和尚開示說,“吃飯可是一個大境界”。

民國的來果老和尚年輕時,念佛打成一片,連在睡夢中都是在念佛,可是吃飯時卻忘記了念佛。可見這一碗飯,對人的考驗有多大。後來他用功進步,便能將念佛打成一片,並參究“念佛是誰”。

一次齋堂用齋,來果和尚用功正得力,行堂的法師走到跟前盛飯,來果禪師竟忘了舉碗,後被僧值打了一巴掌,碗筷子掉在地上,菜湯沾滿了衣袍。可是他想,嘴巴子能打,可這功夫不能丟。

這便是“吃飯的大境界”。

但並非辟谷、斷食就意味著精進。

佛說:“世諸妙境非真欲,真欲謂人分別貪;妙境如本住世間,智者於中已除欲。”

並不是說外在的物質就是貪欲,而是人心追求適意的享受,隨著境界而轉才叫作貪心,正如同面對吃飯這件事,有智慧的人保持正念,便能從中拔除種種分別黏著。

正如智者大師所說的,飲食是資身進道的助緣,如果吃得太多了,就氣急心滿,百脈不通,令心閉塞,坐念不安;但如果吃得太少呢?便會身弱心懸,意慮不固。如果吃了一些不乾淨的東西,容易心識昏迷,如果吃了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則容易引發疾病。

這都不是修禪定的正確選擇。

所以經中說:“身安則道隆,飲食知節量,常樂在空閑,心靜樂精進,是名諸佛教。”

看來,吃飯真是個大境界,能夠在這裡試一試“平常心”的,才是真功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