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效藥?包治轉陰?深度剖析B肝治療「誤區」

B肝的治療是所有B肝患者及其親人都非常關注的問題,但在治療過程中,很多患者常常被一些「認識誤區」誤導,這些「認識誤區」或來自網上,或來自某些媒體,或熟人朋友病友間互傳。然而,這些「認識誤區」或不科學,或無依據,或以訛傳訛。如果被這些認識誤區誤導,不僅延誤治療,甚至可能加重病情。以下五大「認識誤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我們來分別加以剖析。

顧慮重重,不抗病毒

某些患者的病情需要抗病毒治療,醫師也建議其接受抗病毒治療,但少數B肝患者聽說「抗病毒藥物一旦用上去就停不下來了」的說法,就顧慮重重,不願接受抗病毒治療。國內外所有肝炎防治指南都明確指明,只要符合抗病毒適應症且條件允許,就必須堅持抗病毒治療。並指出:只有堅持抗病毒治療,才可能阻止或延緩B肝向肝硬化或肝癌發展。目前臨床用於治療慢B肝的抗病毒藥物包括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兩大類藥物,這些藥物都具有很好的療效,也不存在所謂「一旦用上去就停不下來了」的說法。醫師會根據每個患者的病情製訂個體治療方案,並根據治療的效果來決定是否停葯。

期望特效,速戰速決

很多患者都希望能有特效藥,可在短期內將B肝病毒從體內「連根剷除」。因此一聽說有「特效藥」、「祖傳秘方」能「包治轉陰」,就抱著「試試看」「萬一能治好」的僥倖心態,把自己當了別人的試驗品或冤大頭。結果不但白花了錢,還延誤了治療時機,甚至加重病情,可謂是得不償失。

可以肯定的說:目前治療B肝全世界也找不到「特效藥」或「祖傳秘方」能「包治轉陰」,誰要是這麼說,往輕了說,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往重了說,那是圖財害命。目前B肝治療沒有特效藥,但有有效葯,即干擾素和核苷類藥物。這些藥物的療效是肯定的,目前可供選擇的干擾素有普通干擾素和長效干擾素,口服抗病毒藥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因此「期望特效、速戰速決」是不可能的,患者應該做好堅持長期治療的思想準備。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製訂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並要有長遠規劃,兼顧自己的經濟狀況。

懼怕耐葯,頻繁換藥

某些核苷類藥物長時間服用可能引起B肝病毒耐葯變異。部分B肝患者誤以為:發生耐葯就沒救了,於是,有的患者害怕用核苷類藥物治療B肝,有的患者在口服核苷類藥物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不管療效如何)就會自行換用另外一種藥物。個別病人在一年間自行將幾種核苷(酸)類似物都輪了個遍。

這種用法既不科學,而且有害。因為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所有核苷(酸)類似物都會發生耐葯,只不過不同的核苷類藥物耐葯變異的發生率不同而已,有的藥物發生率較高,有的發生率較低。耐葯變異的發生與患者是否很好的配合醫師治療、患者的體質、患者的病情、選擇的藥物是否合適等許多因素有關。所以,在長期服用核苷類藥物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定期監測療效和病情變化非常重要,這樣可以早期發現變異和耐葯。一旦發生耐葯變異的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就可以避免耐葯變異帶來的危害,提高抗病毒治療的療效。

因此,患者不必過度擔心耐葯變異的問題,更不能因為害怕耐葯就頻繁換藥,如此不但不能降低耐葯的發生,反而容易導致臨床耐葯的提早來臨。

擅自做主,漏葯停葯

B肝的治療是長期的,對B肝患者來說,堅持二三個月每天吃藥還算容易,但要堅持連續兩三年每天服藥就比較困難,特別是年輕人或工作繁忙的人。但大量的事實證明,能與醫師很好地配合,堅持長期規律服藥的患者獲得的治療效果也好。反之,記得就服藥,不記得就不服藥;或者治療後在一兩次檢查時發現病毒轉陰了,就自行減葯停葯,這都會給病毒以可乘之機,或捲土重來,或誘發變異耐葯。因此在治療過程中,B肝患者需要良好地遵循醫囑,按時按量吃藥,不漏服不停服。

害怕進展,不願檢測

不少B肝病人在口服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存在著「鴕鳥心態」,不願定期檢測B肝病毒的相關指標和肝功能,因為害怕查出不利結果。

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疾病惡化與否並不會以病人的意志為轉移。不定期檢測對病人而言是「眼不見為凈」,但沒了定期檢測和隨訪的監控,醫生就無法判斷病情的變化、藥物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導致醫生不能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結果反而可能導致病情惡化,使病人為此付出健康和經濟上的雙重代價。因此,B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定期檢測和隨訪,不能諱疾忌醫、害怕檢測。(肝膽相照-肝膽病在線公共服務平台www.igandan.com)

本文系賀永文醫生投稿,肝膽相照平台編輯,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標明出處。

更多肝膽資訊,免費諮詢醫生,請關注「肝膽相照一家人」微信公眾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