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余凱決定不當CEO

△ 余凱在電動汽車百人會演講△ 余凱在電動汽車百人會演講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賈浩楠

  來源:智能車參考(ID:AI4Auto)

  國產自主車規AI芯片一哥——地平線創始人余凱,不是CEO了?

  剛看到這個畫面,我還以為是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鬧了烏龍…

  結果萬萬沒想到,余凱現在還真不當CEO了。

  這是啥信號?

  余凱新頭銜

  商業公司的CEO變動,向來不是小事。

  要麽是主動為之,比如比爾蓋茨,主動當“首席架構師”,或者谷歌創始人,不想被公司運營所累。

  更多是被動不得已,賈伯斯,當年就是被趕走的。

  地平線屬於哪種?

  具體還不知道,但肯定不是被動的那種。

  而且從地平線內部風聲來看,“不當CEO當首席科學家”還是余凱主動提的。

  為什麽?

  有一個說法是因為業務進展順利,芯片商業落地的階段性任務卓有成效,戰略領先地位也很明確,創始人在“首席執行”上的優先級,沒有那麽高了。

  據說在地平線2022的年會上,余凱強調最多的是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醒全員技術立業,技術公司的壁壘必須是技術。

  這……多少有點凡爾賽。

  畢竟AI造芯也好、自動駕駛芯片公司也好,挑戰首先是把芯片造出來、其次是賣出去……這是生存問題。

  但按照余凱表露的重心,地平線在思考的已經是發展問題。

  總之,雖然是title的變化,但背後依然不簡單。

  可問題是——

  余凱能當好這個“首席科學家”嗎?

  放2016年,這不是啥問題。

  但在過去6年的地平線創業進程裡,CEO余凱出鏡太多、行業大小活動上講了又講,技術性一面都快被忘光了。

  余凱做首席科學家,不是問題,甚至可以直接說在回歸本職——地平線不就是一家科學家創業的公司麽?

  余凱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創辦地平線之前,余凱一直被當做世界級AI大牛認知。

  先說幾項硬指標。

  余凱在深度學習,特徵學習,貝葉斯學習,高斯過程,推薦系統,圖像識別,圖像檢索等領域多有建樹,在著名學術會議和雜誌上發表了幾十篇高質量論文,被引用達20000次以上。

  另外,他還是眾多計算機頂級會議(如NIPS, ICML,SIGIR, KDD, IJCAI等)程序委員會成員,並擔任多個國際頂級雜誌(如JMLR, TPAMI, MLJ, TNN, TKDE等)和美國國家自然基金NSF的專家評委。

  而他在學界的經歷,“首次”和“開創性”這樣的標簽更多。

  美國NEC研究院時期,余凱領導的團隊是全世界5個最早開展深度網絡研究的實驗室之一。其余的4個團隊負責人,都是如雷貫耳的AI泰鬥:Bengio、LeCan、Hinton、吳恩達。

  圖靈獎得主、AI三巨頭之一的Bengio在個人網站上,也把余凱作為深度學習重要人物列出。以及據說吳恩達加盟百度,就是余凱牽的線搭的橋。

  產業界,余凱有微軟亞洲研究院、西門子等等公司的經歷,主要職責也是深度學習、圖像識別、文本挖掘,多媒體檢索、視頻監控,以及人機互動等方面的產品技術研發。

  2012年,余凱加入百度,負責百度在語音,圖像,音頻等領域面向互聯網和移動應用的技術研發。百度如今眾多AI應用,包括人臉識別、OCR、語音檢索等等,最早都是在余凱領導下立項研究的。

  而他在百度最重要的成果,是作為常務副院長(李彥宏親任院長),從0到1推動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 IDL)。

  IDL既是百度,也是全國第一個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AI研究機構,在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史上有里程碑意義。如今國產AI框架平台飛槳、中國自動駕駛的領頭羊Apollo,最初都是IDL下的一個項目組。

  而從IDL中,更是走出了日後無數活躍在AI、智能汽車、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業者和Leader…

  余凱的職業生涯,一路都和技術科研indivisible,還是世界範圍內AI領軍人物。

  首席科學家,余凱很合適。

  地平線業務日常,誰來管?

  余凱不做CEO,地平線業務怎麽推進。

  目前來看,這似乎不成問題。

  早期外界對地平線做芯片的實力有過不少質疑。

  不過現在,地平線的自動駕駛芯片J3已經出貨超過100萬片,獲得40多個車型的前裝定點。

  最新的J5芯片發布時,更是吸引了國內多家主要車企簽大約作。

  另外6個月前,原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裁陳黎明博士加入地平線,並任職總裁。

  陳黎明在博世工作26年,曾任博世集團高級副總裁,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事業部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推進底盤控制系統事業部各項在華事務。履歷和能力,都放在那裡。

  而余凱老師這波“後撤步”,還多少有點唯才是舉的胸襟和氣度。一家公司或一個組織對人才最大的禮遇,不就是沒有“天花板”限制嗎?

  當然,在地平線之前,也並非沒有這樣的案例。

  但更多的公司創始人,都是到了IPO上市前後才執行這樣的安排的。

  一方面是業務穩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超然看待公司的機遇和未來了。

  地平線這波,有點意思~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