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秦始皇死後,睡在水銀河裡“巡遊地宮”,是真的嗎?

取名於“三皇五帝”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統一的皇帝。統一六國那年,秦始皇39歲,而他的秦陵,也歷時39年,才完工。這樣一個浩大的皇陵建築,不用筆者多講,必定藏有很深的玄機和很多無價的陪葬品。

關於秦始皇陵的傳說,真真正正是幾千來來從未斷過,在民間街坊、說書館裡、神話傳說的渲染下,秦始皇陵的神秘色彩越來越錯綜複雜。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謎團也在一個個揭開,那“秦始皇是否在死後睡在水銀(汞)裡”這個問題,還是值得筆者擰出來簡單討論一番。

秦始皇陵

“秦始皇的陵墓到底有什麽玄機?”,不僅是我們當代人好奇,獵奇心理,古人也有。

《史記》有雲:“以地勢為江山,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以隕星為日,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這簡單對秦始皇陵描寫的二十多個字,暗藏著什麽意思呢?聽筆者簡單道來。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始皇陵有著不可忽略的地位。而單它的建築面積,就足以令世界歎為觀止。秦始皇陵佔地56.25 km²,你可以把它當作一座山,不過這座山的地底下不是什麽煤或者石油天然氣,而是一個鹹陽仿宮,不僅有許多精美的氣勢宏大的建築,更是有數不清的奇珍異寶陪葬品。例如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坑,竟然只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之一,這要是細數,簡直不敢想象。

那上面那句摘要是什麽意思呢?說的是秦始皇要求自己的陵寢建築要求為:用金銀堆積成山模仿山嶺,用水銀澆灌儲蓄成溝渠來模仿河流,用夜明珠裝飾穹頂模仿星辰,秦陵真實的內髒規模之富麗堂皇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既然秦始皇陵裡面有這麽多的寶藏,為什麽一直都很難被盜墓賊挖到呢?這就要切入到今天的主題了。

秦始皇睡在水銀之上?!

喜歡看盜墓類型影視劇的讀者應該會經常看到關於“墓葬”“水銀”“保存屍體”等的字眼,這仿佛是古人下葬不可缺少的一件東西。這是真的嗎?當然。讓自己的屍體在千百年後仍然保存完整是多少皇帝的心願,秦始皇自知自己統一六國擁有三皇五帝的功勞,當然是希望千秋萬代之後,後人們還是在祭奠他。

秦始皇陵裡面是含有水銀的,這個結果在03年的時候被證實,但是“含有水銀”和“睡在水銀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直到後來遙感勘測用於考古,史學界才進一步確定秦始皇陵內部汞含量異常,而且分布特點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按照《史記》中的記載為例,若有水銀渠,且水銀渠代表河流的話,這個走向是符合渤海和黃海的分布位置的。

在得知汞含量異常後,又經過專家組嚴格的多方位勘測,發現地宮中汞含量較之地宮外含量的8倍還多,約值有將近800噸。不過就因為有這麽多的汞含量,說“秦始皇是睡在水銀上”就真的正確了嗎?

我們知道,汞是一種金屬元素,常溫以液態的形式存在,而且它有劇毒,汞的蒸汽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劇毒的,更別說是“汞”了。秦始皇用汞是希望千百年後還是當初去世時的模樣,把它當作防腐劑來使用的,而不是想“再死一次”。所以,秦始皇“睡在水銀上”這個說法實屬誇張,這也是民間傳說口口相傳的結果。雖然秦始皇不是睡在水銀上的,但是根據合理的推測,秦始皇的棺槨是有可能在“水銀湖”中的,秦始皇的屍體必定是密封在棺槨內,透不進水銀和空氣的。

所以說,根據推測,秦始皇的棺槨的確是睡在水銀裡,秦始皇是不會如此蠢笨以自己的肉體凡胎對抗上百噸的水銀的。

那問題就來了,這麽多的水銀,哪來的?

汞在自然界的存儲量沒有很大,但人們在很早就發現了汞並將之運用在生活中。天然的硫化汞又稱朱砂,可作顏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就塗有朱砂。雖然發現早,也用在生活中,不過像秦始皇如此大手筆一用就是上百噸,也是令人疑惑的。畢竟以當時的技術手段,怕是難以開採出這麽多天然水銀。

那這些水銀從哪來?這就得說秦始皇的“好朋友”——巴寡婦清。

巴寡婦清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業家,巴為巴郡之意,清是名。在丈夫死後,她接管了從事丹穴業的家族企業。“丹穴”即開採丹砂煉製水銀,他們家族壟斷丹砂開採,掌握了獨特的開採和冶煉技術,傳及數代而不墜,積聚了數不清的資財,到了巴寡婦清一代更是發展到了僮仆千人,依附者上萬,私家保鏢兩千餘人的高度。他們的家族也躋身成為戰國七大富豪之一。

《漢書·卷九十一貨值傳第六十一》有言:“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人不敢犯。始皇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

所以,憑借巴寡婦清的財力,給秦始皇成產出上百噸的水銀也不無可能。

袁史有話說

秦始皇陵墓地下到底是何種模樣,至今仍然有待進一步探索,裡面水銀的準確量,也還需勘測。也正是因為這大量的水銀,使得秦始皇陵墓的探索增加了難度。而很多關於秦始皇陵的故事都還只是猜測,真相是什麽還需我們靜觀其變。或許等到科技足夠發達了,這層神秘面紗才能夠揭開吧。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是“袁史”,切勿受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