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築候鳥家園 建江鱘食堂

台風“摩羯”過境,並未影響到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候鳥棲息。紅腳鷸支棱著兩根小細腿,在淺淺灘塗上漫步覓食。三分鐘熱度刮過,遠處蘆葦蕩間驚起千余隻斑尾塍鷸,如點點潑墨灑向天際,在烏雲映襯下平添幾分山水意境。

東灘所以能成為候鳥天堂,與崇明生態立島的發展理念密不可分。攜長江、抱東海的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在“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大背景下,崇明致力生態修複與環境保護所積累的相關經驗,對長三角、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治理“綠色沙漠”

如今的東灘保護區內葦蕩搖曳、萬鳥齊飛,是國際重要濕地和世界為數不多的野生鳥類集居、棲息地之一,可就在幾年前,這裡遭遇一場環境危機,候鳥數量一度明顯下滑。

罪魁禍首是外來物種互花米草。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加快灘塗淤漲成陸,保護沿江一線海塘的安全,崇明東灘等地引進了這種植物。“互花米草生命力極強,根系很密,底棲生物見不到陽光,也無法為鳥類提供食物,我們把它稱為‘綠色沙漠’。”在東灘觀測記錄鳥類影像16年的志願者張斌告訴記者,大約2011年前後,互花米草在崇明東灘的分布面積已達到21平方公里左右,對鳥類棲息構成嚴重威脅。

為了給過境的“國際公民”提供良好舒適的棲息地,采取“圍、割、淹、曬、種、調”六字方針,通過圍建生態大地、割斷根茬、灌水淹半年、烈日暴曬土地等方式相結合滅除互花米草,恢復土壤活性和底棲生物,再通過人工種植,調節水位和鹽度,形成了12000畝相對封閉、水位可調控管理的水鳥棲息地優化區域。

“鳥類也有‘朋友圈’,知道這裡生態環境好了,就會過來棲息。”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支部書記沈帥說,去年生態修複區內外鳥類種群數量均明顯增加,其中修複區內觀測到的鳥類數量達到83149隻次,比2016年翻了兩番,種類多達72種。

“目前,互花米草滅除率已達95%以上。這一生態修複項目的實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大規模生物入侵治理方面都是史無前例的,生態治理方面的技術革新,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是上海為國內外濕地生態修複提供的一個樣板。”沈帥表示。

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打造“海洋牧場”

中華鱘見證了長江的歷史變遷。崇明島地處長江口鹹淡水交界,在其東北方的這片水域,是中華鱘洄遊必經之地,被形象地稱為中華鱘唯一的“幼稚園”、特有的“待產房”,具有重要保護意義。2002年,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建立,總面積約696平方公里,2008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這裡有一支長江口水生野生動物救護專業隊伍,積極開展中華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救護,足跡覆蓋江浙滬,是名副其實的“水生動物120”。而除了救護、建立長江口水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以外,保護區還探索長江口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

長江口水域荒漠化是令人頭疼的難題,中華鱘等物種尋覓不到食物,如何存活?保護區摸索出的辦法是,造一片“灘塗森林”——把2.5米的毛竹打樁插入灘塗中,只露出約半米高,表面附著藤壺避免其腐爛,再人工投放河蜆、縊蟶等底棲生物,改善生態環境。

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劉建介紹,“這種河口生態修複新模式,被稱為‘竹陣魚礁’。耗時近十年、因潮汐原因每天只有2小時工作時間、純人工手動作業,我們立起了56萬根竹竿,讓這裡成為中華鱘等水生生物的‘食堂’。”2016年,長江口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項目成功申報“長江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項目”,開創了河口海洋牧場建設的先河。

“保護以中華鱘為代表的水生生物,更重要的是保護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好一線,長江流域才能保護好。”劉建表示,保護區將建設國際標杆珍稀水生生物保護陸上基地,搭建世界級生態島的生態地標。

守護江心清水

上海依水而興,而城市供水水源地多沿黃浦江變遷。2011年6月8日,容量4億多立方米、圈圍近70平方公里的水面、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那麽大的青草沙水庫正式投入使用,一股股清水從長江口江心湧出,融入吳淞江和黃浦江滋潤千年的土地,也結束了申城大部分用水取自黃浦江的格局。

市供水管理處副處長張立尖介紹:“目前,上海已建成黃浦江上遊金澤水庫、長江陳行水庫、長江青草沙水庫、崇明東風西沙水庫四大水源地。其中,青草沙水庫是目前亞洲最大河口淺灘型水庫,上海中心城區與浦東新區等區域的原水由青草沙水庫供應,受益人口1300萬人。”

要保證城市生活用水安全,維持水庫周邊良好的生態環境至關重要。通過每年的12月到次年2月人工投放鰱鱅魚、實施天然濕地管理和生態護坡建設等措施,青草沙水庫的水源生態系統維持良好穩定。

與此同時,青草沙水庫的建設也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區域聯動起到積極作用。作為黃金航道,長江沿線過往船隻密集,航行期間發生的油汙染、化學品泄漏等情況對水源地安全造成威脅。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宜平介紹:“我們安裝檢測點,形成部門聯動資訊共享機制,一旦水質波動就能第一時間知道資訊,采取優化調度,在汙染還沒到達前提高蓄水水位,保持水質穩定。”

張立尖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立足市域、融入區域、銜接流域,積極統籌區域水資源保護和供給,為上海引領長三角邁向世界級城市群貢獻綠色智慧。(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