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老年大學,爸媽努力起來比你還拚

這兩天,全國兩會如火如荼召開。在教育問題上,“老年大學學位緊張能不能解決”受到了關注。

不久前,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也提到了老年大學。吳昕為打斷媽媽的嘮叨,趕忙主動發問:“你今天老年大學沒課嗎?”

papi醬也說曾艱難勸媽媽,不要將太多的關注點在兒女身上,不如去老年大學尋求自己的興趣和生活。

仿佛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把爸媽送進老年大學”,一切的生活矛盾、養老煩惱,就可以完美解決了?

“你不教我用手機,我到學校學去”

老年大學,上世紀八十年代引入中國,是社會老齡化的產物,廣泛存在於中國的城市中。

從讓你爸容光煥發的攝影、太極課,到讓你媽重返十八的舞蹈和聲樂,再到和當今社會緊密掛鉤的“智能手機使用入門課程”,老年人的生活,才不是你想象的圍棋、象棋反覆切換那麽單調。

有時候,想報一個熱門專業,還要拚手速。廣東的一間老年大學,儘管聲樂班已經開了7個班(每班100人),學位還是在一天之內就被搶光。

相反,曾經風靡一時的圍棋、象棋現已成為冷門專業,一個班10幾個人,時常報不滿,部分大學選擇撤掉圍棋專業。

老人們一旦入學後,要嚴格遵循課程表進行上課,課前需要考勤、課間可休息10分鐘,課後還有作業,部分專業期末還需考試,有些比較勤奮的“同學”午休時間不回家,在學校寫作業。

學期結束後,有的老年大學會有文藝演出。

山東一間老人大學的“同學們”各展才藝,他們化著濃妝,女生穿著華麗鮮豔的舞蹈服、露著長腿跳著“千手觀音”舞蹈、交誼舞,男生穿著一身精神的西裝、打上紅色的領結,拉風琴、吹薩克斯風。

不仔細看,你可能會以為照片上這些活蹦亂跳的演員,是你還在上中學的表妹和堂弟。

“爸媽開心,更是為了讓你開心”

在老年大學過得有滋有味的你爸媽,看起來可開心了。可你也許不知道,很大程度上,他們更希望你開心。

為了不讓你過多地擔心,他們希望身體健康,希望沒有疾病的煩擾。

67歲的浙江周奶奶報了老年大學的形體課,她說到自己報形體課的原因就是因為感受到了自己在“逐漸變矮”,大腿肌肉在不可逆地衰退。

70歲的廣東劉爺爺報了老年大學的電腦課,他說到自己來學習的目的是防止“老年癡呆”。

保健課是老年大學年年“爆滿”的課程。

廣西某老年大學將其定為“必修課”,課程不是枯燥的理論課,帶有很強的實操性,上保健課的老人可以學習尋找穴位、學習怎樣針灸、如何計定施灸量、具體的施灸方法。

保健課不僅可以讓他們學到知識,還可以防止被騙。他們害怕自己會成為電視上那些“被騙老人”的例子。

他們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多時候是為了不想讓兒女擔心。

“我兒子在美國上班,他工作好忙,每晚視頻時他都問我身體好不好。”

“當然要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啦,不然孩子會擔心的。”

孩子仍是老年大學中同學之間的必談話題,我的孩子是大學教授、我孩子在美國上班、我孩子是某公司的創始人,每每說起孩子,老人們都一臉驕傲。

然而,他們的孩子似乎都一樣的“工作很忙”。退休的老人們不想給“工作很忙”的孩子添加更多的麻煩,“不能讓他們擔心”和“保重身體”是這些“懂事”父母現在唯一可以為孩子做的事。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沒有煩擾地專心工作,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孤獨感,是老人逃離不過的情緒

消除孤獨感,本身就是老年大學辦學的目的和功能之一。

薑思達有一檔節目叫《透明人》,有一期到北京的一所老年大學進行拍攝,大學中的老師說,孤獨是這個群體正在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將來必然要面對的問題。

有些老人來上學,並非來學知識,能否學會是次要的。害怕孤獨才是真的,只有在“群體中生活”,才感覺沒那麽孤獨。

“孩子多久才回來一次?”

“一年一次。”

“從家裡到學校需要多長時間”

“坐車來兩個小時”

山東的68歲侯奶奶,兩年前老伴去世了。子女都在上海打工,家裡只有她一人,平時她要搭上兩個小時的車來上課,當被問及為什麽這麽遠的路還要來上課。她說,“這一來一回,一天就過去了,時間好打發。”

隨即,被自己的這番話逗笑了。

兒女的獨立,一方面意味著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孩子長大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親情的疏離。兒女獨立了,要去遠方追尋自己的夢,父母除了支持外,別無選擇。

孤獨,是老人們要獨自面對的問題,也只有他們自己可以解決。

“我今年50歲,想開始好好學英語”

英語課、電腦課、智能手機課是這幾年老人大學的熱門課程。

《透明人》的拍攝場所是一個英語課堂。薑思達問出了許多人的疑問,為什麽英語課在老年大學這麽受歡迎。

大學裡的老師給了回答,英語課堂上的大部分老人,他們的子女在國外,想學英語,以後可以過去跟他們一起住。

有一位“學生”說了一個故事,她的兒子在芝加哥上學,畢業了。她過去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兒子在學校很忙,她自己想出去逛逛,發現完全不懂英語,結果迷路了。

後來回到國內就下定決心學好英語,以後去到國外也可以獨立生活。

手機作為現代人情感鏈接的工具,使得智能手機課也意外成為了熱門專業。

廣州的黃爺爺,今年70歲了,去年兒子給他買了一個蘋果手機,但是他不會用。兒子在家待了兩三天又去上班了,沒人教他用手機。他自己就報了這個手機課,想學會用微信。

“學微信幹什麽?”

“我想和我孫子視頻。”

黃爺爺的孫子今年已經十歲了,黃爺爺隻跟他見過幾面。

怕打擾,所以保持距離,離得太遠,又想靠得更近,老人們用小心翼翼的情感照顧著兒女的每個感受。

“想見你”的簡單要求,是老人們不敢說、只能埋藏心底的話。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不知不覺越走越遠。父母一句句“沒關係,我很好,別擔心”,掃清了我們前進路上的情感障礙。當突然回過頭時發現,他們已不再年輕。

其實,卸下“父母”身份的父母,他們只是普通人。年老後的父母,心靈會變脆弱,他們更需要被關注、被呵護,更需要被愛。

撰稿 | 涼亭

編輯 | 秋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