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州園林佳作:藝圃

藝圃始建於明代,原名醉穎堂,後改為藥圃,清初易名藝圃,又名敬亭山房。

藝圃是蘇州現存明式小園林的代表,從山水布局,亭台開間到一石一木的細節處理無不透析出古樸典雅的風格特徵,以凝練的手法,勾勒出造園的基本理念。

全園佔地3967平方米,分住宅、花園兩部分,宅分五進,布局曲折,廳堂古樸,有世綸堂、東萊草堂,園在宅西,面積2830平方米。

住宅部分不似其它園林以圍牆來分隔,而是直接臨水,可將全園景致盡收眼底。

水池居中,池北以建築為主,有博雅堂、延光閣等,池南以山景為主,臨池處則以湖石疊成絕壁、石徑,既有變化又較自然。

池東有乳魚亭,從水榭南望,山水交融,林木蔥蘢,頗具山林野趣,為園中主要對景。

造園者根據小園的特點,不求面面俱到,舍去一切繁雜瑣碎的因素,盡心頃力於營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虛凌的景觀,以取得“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的效果。

全園以水為主體,水面集中,池岸低平,在臨水絕壁與水曲幽院的陪襯下顯得開朗坦蕩,恬淡雅致。藝圃正門有門廳三間。門廳內三曲小弄,通往宅北半部的住宅。由此入園先到博雅堂。此堂面闊五間,中間三間為廳,東西兩間辟成套房。

堂內梁柱等為明代之物。此堂在清初為薑氏藝圃中的念祖堂,也是袁祖庚的醉穎堂、文震孟時之世綸堂舊址。博雅堂之南為一小院,四面環廊。院南是一座凌駕於水面的水閣:延光閣。

池南的山林景區為園內各觀賞點的視覺中心,似一橫軸山水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與中部水景區形成了一幽一暢、一密一疏、一高聳一低平的對比關係。

從水池兩側可分別通過石板橋而進入山林區,數條登山石徑或沿危石盤折而上,或入怪洞隱遁而去。漸入山林,可見山石磷嶼,高林蔽目,蟬噪鳥鳴,愈見林深山幽;澗水深深潛流而出,兩岸絕壁夾峙,形成深邃的峽谷;危徑、池水、絕壁三者互為襯托,通過藝術處理,再現自然山水的精華。

這座山林是蘇州園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雖在疊石手法上略顯不足,稍嫌瑣碎,但在整體山林的處理上,特別在與樹木的結合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山上的六角亭置於主山峰之後,通過樹林隱約露出亭頂,加深了空間距離感,反襯出前景的高聳。

西南角的兩個小庭園非常簡潔與古樸。重複運用的圓門加強了層次感。而庭園內水池與石橋的處理別具匠心,為園林中較為少見的處理手法,特別是石橋的處理,不設石欄,以粗糙的石條橫臥而成,別具天然情趣。

園布局非常簡潔明了,從北向南為建築;水池——山林,為蘇州園林最基本的布局手法。

西南角布置數座小庭園以為輔景,似有通幽之感。造園者根據小園的特點,不求面面俱到,舍去一切繁雜瑣碎的因素,盡心頃力於營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虛凌的園林藝術景觀,以取得“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的效果。

此園的住宅部分不似其它園林以圍牆來分隔,而是直接臨水,與園林相交融。臨水的水閣為住宅的一部分,在此可將全園景致盡收限底,是全園最佳的觀景點。水閣與兩側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線,岸線平直開闊,略顯單調,但有利於從建築內部毫無遮隔地感受對面的天然畫境,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效果。(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