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洪偌馨:上市多歧途 消費金融公司為何總差臨門一腳?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專欄作家 洪偌馨 伊蕾

  資本市場的冷熱變化的背後是對行業未來的預判。

  財報季來臨,消費金融公司們也交出了2020疫情大考後的成績單。意料之中,大多數公司的業務與財務增長雙雙放緩,能夠維持正向增長已是不易。

  幾家頭部平台中,只有‘招聯消費金融’和‘興業消費金融’的財務表現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速;

  曾經的‘規模之王’——‘捷信消費金融’正面臨連續兩年的負增長,而有望衝擊消費金融公司第一股的‘馬上消費金融’也首次遭遇了財務、業務雙下滑的局面。

  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之中,最令人振奮的消息可能是,消費金融公司又看到了登陸二級市場的曙光——繼2020年馬上消費金融的上市申請獲得審批之後,招商銀行在公告中稱,已通過預案啟動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上市研究工作。

  而中原銀行也在‘二五’戰略規劃中提到,其子公司中原消費金融力爭在未來五年內上市。

  在此之前,消費金融公司距離IPO最近的一次還是在2019年,捷信消費金融母公司捷信集團曾計劃赴港IPO。但隨著上市申請被撤回和疫情下的業績滑坡,捷信的上市之路也漸行漸遠。

  對於任何一個行業而言,‘第一股’的誕生總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意味著一個行業的商業模式、發展階段逐漸趨於成熟,可以接受資本市場的嚴苛審視。

  而從這個角度來看,從捷信IPO‘折戟’到後來者的衝刺,資本市場冷熱變化的背後是對行業未來的預判——前者所擅長的業務模式漸漸失效,而後來者們建立起了更穩固的‘護城河’。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消費金融行業有望迎來一波上市熱潮。但即便如此,消費金融中短期內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容輕視。

  需求萎縮、淨息差收窄甚至長期零利率環境如影隨形,伴隨著滴滴入股杭銀消費金融獲批,滴滴、螞蟻、小米、新浪等巨頭們的發力將進一步衝擊現有的市場格局,頭部平台間的‘內卷’還將繼續。

  1

  增長神話不再

  疫情對於金融業的衝擊到底有多劇烈,已經無需贅述。即便是銀行業,能夠維持平穩增長、交出高分‘答卷’的也並不多見,消費金融公司更是徹底告別了高速增長的‘神話’。

  具體到個家公司來看,在增速放緩的大趨勢下,頭部平台中的招聯消費金融與興業消費金融是增長最為穩健的兩家。

  前者繼2019年問鼎‘最賺錢’的消費金融公司之後,2020年繼續坐穩‘王座’,淨利潤突破16億元,同比增長13.78%;同期,營收同比增長19.33%至128億元,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大關。

  而興業消費金融則保持了自己2019年的進擊之勢,2020年,其營收與利潤規模分別達到64.65億元和13.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7.9%和30.9%,在頭部平台中表現最佳。

  相比之下,另外兩家頭部平台的成績單則顯得並不盡如人意。

  其中,馬上消費金融的營收、淨利潤與資產規模三項指標同比均有所下滑。

  捷信消費金融在2020年則遭遇了更加尷尬的局面。儘管該公司總經理在最近發布公開信稱,捷信中國2020年出現虧損的消息不實,但從其上半年的業績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截止到2020年6月,捷信消費金融資產規模為877.82億元,較2019年底縮水16%;2020年上半年僅實現淨利潤0.53億元,而上一年同期,這個數字是7.93億元。同期,新增貸款發放量僅182.72億元,不良率則高達3.77%,較上年增長0.17個百分點。

  頭部平台尚且如此,其它規模更小或者起步稍晚的消費金融公司,在2020年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其中,身處疫情重災區、又遭遇了風險事件的的湖北消費金融在2020年淨利潤下滑超過80%,交出了目前為止的最差‘成績單’。

  相比之下,增長相對亮眼的是中原消費金融,其在2020年實現營收21.09億元,同比增長72.87%,是目前已披露財報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增長最快的一家。此外,中郵消費金融也在2020年實現了利潤與資產規模的雙增長。

  而去年因牌照擴容而新加入的‘巨頭系’系消費金融大軍,才剛剛起步,尚未形成規模。

  根據已經披露的數據來看,截止到2020年底,平安消費金融貸款餘額為35億元;小米消費金融2020年實現淨利潤110萬元,陽光消費金融則在2020年虧損0.96億元。

  考慮到它們都背靠金融集團或科技巨頭,基礎較好、前景可期。

  2

  上市多歧途

  即便沒有2020年的疫情,消費金融行業也已經告別‘規模為王’的時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是我們在之前反覆討論過的觀點。

  去年四季度央行關於‘不宜依賴消費金融擴大消費’的發聲也為整個行業定下基調。

  在這個轉折期,消費金融公司不約而同地加快了上市步伐,值得玩味。

  目前來看,馬上消費金融是距離IPO最近的一家——證監會重慶監管局官網信息顯示,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21年1月6日在重慶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

  如果算上已經公開了上市計劃的招聯消費金融和中原消費金融,一個更加盛大的‘IPO潮’或許也指日可待。

  從業內人士的觀點來看,進一步拓寬補充資本金的渠道或許是最為直接的原因。

  前述重慶銀保監局對於馬上消費金融上市的批複中提到,馬上消費金融本次發行所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應全部用於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

  這不僅可以進一步降低資金成本,提升業務競爭力,更多也是出於防範金融風險的考慮——消費金融作為金融周期中波動較大的業務板塊,需要保持金融機構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等各項指標在安全標準之內。

  而從整個行業的視角來看,IPO本身就是一個行業走向成熟標誌——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對抗周期波動的能力已經足以接受資本市場的嚴苛審視。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2019年,捷信消費金融的母公司捷信集團曾計劃在港IPO,彼時,捷信還是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消費金融公司。

  但最終捷信撤下了上市申請,並表示,‘由於一系列不可預見的挑戰影響了全球宏觀經濟環境,撤回上市申請是市場環境所致,目前公司資本充足,尚不需要通過上市保持業務增長。’

  同一時間,在捷信集團業務佔比最大的中國市場,其業務已經疲態盡顯——2019年,捷信各季度淨利潤呈現下滑趨勢,雖然資產規模仍保持領先,但盈利規模已經被招聯消費金融碾壓,甚至被後來者興業消費金融逼近,這些都是‘預警’的信號。

  從這個角度來看,捷信消費金融的上市‘折戟’或許不僅僅是其在資本市場上的一次受挫,而是其過去幾十年所堅持的商業模式的‘失效’。

  在其他平台加速線上化和數字化轉型時,捷信消費金融一直堅持的‘人海戰術’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雖然彼時捷信已經將加速轉型提上日常,但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沒有給他們留下太多機會。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招聯與馬上消費金融在資本市場的進擊之態或許更好理解,他們對於線上流量的經營和數字化能力的建設,使他們更容易被資本市場所接納。

  3

  結語

  從監管趨勢來看,相較於其他競爭者,消費金融公司還是處於相對優勢的地位。

  從去年開始,伴隨著P2P清理終於落幕、小貸公司帶上‘緊箍咒’,消費金融公司卻收到了來自監管的‘大禮包’:

  2020年底,銀保監會下發《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在融資渠道、資本補充方式和撥備要求等方面給予消費金融公司更多空間。

  另一方面,2020年寬鬆的流動性與較低的利率環境也使得資金成本不斷降低,進而獲得更高的安全邊際。

  數據顯示,2020年發行的銀行間消費金融ABS產品加權平均貸款利率為11.76%,平均發行利率為3.58%,超額利差為8.18%,較2019年進一步上升。

  伴隨著更多消費金融公司獲得發行ABS和金融債資格,這些都是他們進一步擴大優勢、搶佔市場的機會。

  但這些紅利也並非人人得而用之。市場的開放意味也意味著競爭加劇,如果基礎資產出現下沉趨勢,不良攀升,資本市場同樣可能給出否定的答案。

  與此同時,螞蟻、小米、平安等新晉巨頭們都已經蓄勢待發,最近,滴滴入股杭銀消費金融也已經獲批,意味著又一個流量巨頭的入局。

  眼下,流量之於信貸業務的重要性也已經無需贅述。

  用一個最近很流行的詞來形容就是‘內卷’——在周期波動之中,平台大多會采取相對保守的獲客策略、提高風險準入門檻,也意味著大家對於優質客戶和優質資產的競爭更加激烈,而要爭奪這些客戶,則需要更大的流量、更好的運營、更低的資金成本。

  而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去年螞蟻的上市‘暫停’對於整個行業的影響始終揮之不去,監管部門對於金融領域的上市審核可能會采取更加審慎的態度。

  不僅是消費金融公司,去年公開了上市計劃的其他公司也都許久沒有下文。

  更進一步說,今年國內資本市場整體上都呈現出IPO收緊的趨勢。相較於2020年A股IPO95%以上的高通過率,自2021年以來,情況急轉直下。

  一方面,IPO堰塞湖重現,截止到3月15日,A股全市場已報送IPO申報材料,但尚未通過發審委或上市委審核的企業有479家。與此同時,年初以來已有70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核,這一數字也創下了歷史新紀錄。

  再加上春節後A股市場的震蕩,投資者的熱情可能也不複以往。消費金融公司的IPO之路,還有許多難關要過。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