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天12城進口冷鏈食品檢出新冠病毒,有必要對疫情國食品“熔斷”嗎

11月16日,據廈門衛健委官網消息,11月15日,當地疾控部門在對廈門市某冷庫進行常規例行抽檢時,發現該冷庫1份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該批法國進口豬肉是從上海洋山港入關,共25噸。10月14日運抵廈門某冷庫儲存至今,整批凍品未使用,也沒有流入市場。

11月16日,山東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同樣發布通報稱,在農貿市場一水產店的進口刀魚測出核酸檢測弱陽性,該批刀魚原產國馬來西亞。

近日來頻頻曝出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紅星新聞記者梳理各地官方通報發現,11月10日至11月16日,七天時間裡已有12地發現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查出新冠病毒陽性或弱陽性。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進口冷鏈產品如何能防止被新冠病毒汙染?針對疫情嚴重國家出口的產品,是否也該開啟“熔斷”機制?

此前,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曾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國海關已進一步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力度,並已暫停出現員工聚集性感染企業的產品輸華。成都市物流協會副會長趙香南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該舉措已能很大程度降低海外冷鏈食品傳播疫情的可能。

7天時間

超12地進口冷鏈食品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從北京新發地市場的三文魚案板,到厄瓜多白蝦外包裝,再到大連凱洋冷庫……調查數據顯示,自今年6月以來,北京、遼寧、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廣東、陝西等10余省份,已在當地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很快,問題又出現在了天津。11月8日,天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海聯冷庫一份環境樣本新冠病毒檢測陽性,一名裝卸工人核酸檢測也同樣查出陽性。隨後4天時間,進口冷鏈事件相繼在天津出現。11月9日至12日,先後有東麗區某冷庫、靜海區某水產批發店和津南區一冷庫進口魚類外包裝樣品檢測呈陽性。而自11月8日以來,天津已通報了2例關聯進口冷鏈的本地確診病例。

自天津以後,國內多地出現進口冷鏈產品及其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據紅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11月10日至11月16日,僅7天時間,已相繼有12個省市,在進口冷鏈食品中排查出新冠病毒陽性。

11月10日,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指揮部通報,11月10日,發現一批原產國為阿根廷的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在上海萬申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冷庫中有庫存。

11月12日,山東濟寧梁山縣通報,11月12日,山東濟寧梁山縣在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中,發現1份外地銷往梁山縣的進口冷凍牛肉製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11月12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11月12日,武漢市疾控部門發現從青島黃島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裝樣本有3份檢測結果呈陽性。該批次進口產品共27噸,1006箱,原產國為巴西。

11月13日,山東濟南市衛健委通報,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福建泉州市疾控中心通報,相關部門在當地豐澤區隆凱冷庫排查到涉事冷凍貨品2549件。11月13日凌晨,共發現4份冷凍貨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甘肅蘭州市衛健委通報,蘭州市城關區於11月13日對焦家灣冷凍廠進行定期采樣抽檢過程中,發現1份來源於天津港冷鏈蝦的蝦內包裝樣品核酸檢測陽性。

山東濟南市衛健委通報,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河南鄭州市衛健委通報,11月13日晚,鄭州市疾控中心在一批產地為阿根廷的冷凍豬肉的外包裝抽檢標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該批冷凍豬肉共24噸、產地為阿根廷。經當地中牟縣疾控中心、鄭州市疾控中心複檢,從15份外包裝標本中檢測出5份陽性。

11月14日,山東泗水縣疾控部門通報,11月14日,山東泗水縣在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中,發現一份進口冷凍水產品外包裝標本核酸檢測陽性。

11月15日,西安市指揮部接到市疾控中心報告,15日7時,閻良區對本轄區進口冷凍食品開展常規檢查時,檢測出1份阿根廷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核酸陽性。

11月16日,據廈門衛健委官網消息,11月15日,當地疾控部門在對廈門市某冷庫進行常規例行抽檢時,發現該冷庫1份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11月16日,山東臨沂市市場監管局通報,當地疾控部門在前園農貿市場一家水產店經營的冷鏈食品表面塗抹物檢出可疑樣本,市疾控中心複檢弱陽性。經排查,涉事冷鏈食品是經銷商從福建省福州市一供貨商處購進的刀魚,該批刀魚原產國馬來西亞。

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屢次查出新冠病毒

專家:冷鏈過程中凍庫保管和長途運輸是易發“物傳人”的薄弱環節

在國內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大背景下,為何進口冷鏈食品被新冠病毒汙染,甚至致使人感染的情況仍在出現?這暴露了怎樣的問題?

“這些現象的背後,主要反映出我們對外來輸入產品的預防問題。”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薛迪回應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多地出現冷鏈食品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這可能說明出口產品地區或國家當地,其操作人員已經罹患了新冠肺炎,但可能表現為無症狀感染者,且由於操作防護不當,導致產品被病毒汙染,後隨冷鏈物流運往世界各地。

成都市物流協會副會長趙香南以還原冷鏈全過程的方式指出了問題所在。她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從冷鏈運輸全過程來看,之所以會出現食品被病毒汙染,就在於疫情國處理不當,導致食品汙染;而在冷鏈產品運輸進入國門的環節,因檢測不到位,導致被汙染產品進入國內冷凍庫,隨後這些產品又再度從冷凍庫發往全國各地。

因此,在趙香南看來,要減少進口冷鏈食品帶來的新冠病毒威脅,就要在進口環節把好關,不讓被汙染的食品進入國門。同時,薛迪也提出,最有效的應對方法是加強對進口產品的檢測工作以及國內物流從業人員的防護到位和檢測到位。

趙香南補充說,在進口食品進入國門後,整個冷鏈過程中,凍庫保管和長途冷鏈運輸則成為易發生“物傳人”的薄弱環節。趙香南解釋稱,首先是食品進入凍庫,操作人員有沒有規範操作、做好防護和及時對產品外包裝消毒,直接決定著冷鏈產品是否在源頭上做好了保護;另在運輸途中,運輸人員是否也做到了按時消毒、做好防護,以及冷鏈運輸車是否達標等等,都決定著被汙染產品是否會帶來疫情的進一步擴大。

在趙香南看來,整個冷鏈流程裡,一方面需要各個環節工作人員的規範操作,另一方面也需要檢疫部門對每個環節加設檢疫程序,不放過檢疫細節。薛迪也表示,物品進入冷庫後,直接操作人員很有必要進行防護,規範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在產品運輸、加工冷凍食品環節,也同樣要對相關作業人員加強防護和定期檢測。

實際上,自今年10月以來,國家層面也頒布了諸多關於防控冷鏈食品新冠病毒的政策文件。10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先後發布《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的政策文件。到11月8日,又再度頒布《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11月1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明確了進口冷鏈食品裝卸運輸過程防控要求和消毒要求、從業人員安全防護要求及應急處置要求。

截至目前,國內已有逾十省市開始實施冷鏈食品追溯工作。

海關總署暫停有員工聚集性感染企業產品輸華

對疫情國冷鏈食品有必要“熔斷”嗎?

阿根廷、德國、巴西、馬來西亞……從上述通報情況來看,在被檢出新冠病毒的進口冷鏈食品中,有不少來自這四個國家。而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態勢下,包括這四國在內,不少地區的疫情仍未得到良好控制。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被汙染的冷鏈食品相當於一個導火索。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冷凍的海產品或肉食品,可能把疫情國家的病毒傳入中國。

為防止新冠病毒借冷鏈食品傳入國內,11月12日,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全國海關已進一步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力度,並已暫停出現員工聚集性感染企業的產品輸華,截止到11日24時,已涉及20個國家99家生產企業。

那麽,是否有必要對疫情嚴重國家出口的產品實施“熔斷機制”,暫停從其進口相關產品?對此,趙香南認為,並無此必要。

“一方面是我國與多國建立起來的進出口外貿不可能中斷,另一方面如果停止外國進口產品,就難免會出現國內食品短缺的情況。”趙香南認為,如果對進口產品“一刀切”,以自給自足的方式供應國內食品市場,難免會引發食品供應鏈短缺等更嚴重的問題。

以天津食品進出口份額為例,據天津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口岸進出口食品農產品1281.4億元,同比增長33.08%。其中,進口肉類、糧食、水海產品等各類食品農產品1072.6億元,同比增長38.2%。

在上升的食品貿易額面前,趙香南認為,如果對進口食品“熔斷”,很難滿足國內食品需求量。而目前海關總署暫停員工聚集性感染企業產品入華的措施,在趙香南看來,已能很大程度降低海外冷鏈食品傳播疫情的可能。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實習記者 楊雨奇 北京報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