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博物館以前竟然都是豪宅?

紐約上東區

提到紐約上東區,除了環境宜人的中央公園與鱗次櫛比的名品店,其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也吸引了眾多遊客。緊鄰第五大道,有三家小眾博物館不單藏品豐富,它們的前身也十分引人注目:在20世紀初,這些博物館都曾是實業大亨的豪華私人住宅。

弗裡克收藏藝術博物館

生於19世紀中葉的亨利·克萊·弗裡克(Henry Clay Frick)是美國實業巨擘。作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焦炭製造公司創始人與卡耐基鋼鐵公司主席,弗裡克在年僅30歲時就成為了百萬富翁。

亨利·克萊·弗裡克

和許多上流社會的名仕一樣,家財萬貫的弗裡克從40歲開始專注於收藏歐洲藝術品。1905年,當他和家人從匹茲堡移居紐約後,為了有足夠大的居住和存放藝術品的太空,弗裡克收購了位於第五大道70和71街之間的雷諾克斯圖書館(Lenox Library)大樓及其所屬土地。

亨利·克萊·弗裡克住所大門

1912年,弗裡克委託Carrère and Hastings建築公司為他改造原有大樓,設計住所。事實上,當時的弗裡克已經打算在自己和夫人過世後將帶有收藏品的房子捐獻給社會,並使其成為永遠能讓大眾自由進出的公共畫廊。

圖書館

餐廳

因此,弗裡克希望房屋內部結構除了滿足基本居住需求,同時還必須能夠容納、展示他所收藏的油畫及其它藝術品。

亨利·克萊·弗裡克的臥室

西側畫廊

佔地整塊街區的三層石灰岩學院派豪宅於1914年完工。這座外表低調、內在氣派非凡的建築連同土地購置,一共花費了弗裡克近500萬美元。

弗裡克收藏藝術博物館,前身為亨利·克萊·弗裡克住所。

弗裡克收藏藝術博物館中庭花園

果然不負弗裡克所望,Carrère and Hastings設計的住所成為了展示他收藏的大師油畫、雕塑及裝飾藝術品的完美場地。除此之外,位於二樓供家人使用的私密臥室及三樓供仆人使用的房間也滿足了弗裡克對家的要求。每當他購得新的收藏品時,弗裡克便會適當改變房間布局,使作品更好地融入環境。

弗裡克收藏藝術博物館內部展覽太空

在弗裡克和夫人相繼離世後,按照當事人的心願,連同所有藝術品及家具在內的住所被贈予紐約市,並命名為弗裡克收藏藝術博物館(The Frick Collection),於1935年正式向公眾開放。

弗裡克收藏藝術博物館內部展覽太空

除增加了作為公共藝術機構所需要的展示、活動太空以外,弗裡克當年的住宅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樣。藝術博物館內現存的各類雕塑、裝飾藝術品,以及包括貝利尼、倫勃朗、安格爾等大師創作的油畫也基本遵循了弗裡克生前習慣的方式陳列。

約翰內斯·維米爾《軍官和正在笑的女孩》,布面油畫,50.5×46cm,1657年,弗裡克收藏藝術博物館藏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奧松維爾伯爵夫人》,布面油畫,101×77.5cm,1845年,弗裡克收藏藝術博物館藏

紐約新美術館

距弗裡克收藏藝術博物館不遠的紐約新美術館(Neue Galerie New York),前身則為實業大亨及房地產運營商威廉·斯塔爾·米勒(William Starr Miller)的宅邸。和弗裡克一樣,米勒在1912年同樣選擇了Carrère and Hastings建築公司為他和家人設計地處86街,面向中央公園的新宅。

威廉·斯塔爾·米勒

這座於1914年完工的路易十三風格六層聯體別墅在當時可謂獨樹一幟。第五大道上的大多數建築由大理石和石灰岩建成,且外牆都飾有繁複的花環及垂掛式裝飾,華麗程度媲美城堡宮殿。而米勒的宅邸則運用了紅磚和石灰岩作為材料,外觀樸素,具有克制之美。

紐約新美術館,前身為威廉·斯塔爾·米勒宅邸。

米勒宅邸出其不意的造型與建材選擇也受到了《紐約時報》的關注,其報導稱讚宅邸散發的高貴、簡潔魅力比大道上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華麗創作更使人感到愉悅。與低調外表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住宅內部的極盡奢華:書房與會客廳採用了橡木鑲板,餐廳內則掛滿壁毯。

紐約新美術館大門

令人惋惜的是,米勒宅邸內的藝術品和家具並沒能像弗裡克住所裡的那樣得以保存至今。在米勒和夫人離世後,所有藝術品和家具都被陸續拍賣,而宅邸本身也幾經易主,建築內部結構的細節遭到覆蓋。

紐約新美術館內部

上世紀90年代,身兼藝術收藏家、讚助家身份的雅詩蘭黛公司繼承人羅納德·蘭黛(Ronald Lauder)在紐約構想著擁有一所能夠容納自己的德國、奧地利現代藝術收藏品的博物館。

紐約新美術館內部

蘭黛想到了自己的朋友、當時同樣擁有大量私人藏品的藝術商人謝爾蓋·薩巴爾斯基(Serge Sabarksy)。隨後兩人聯手,秘密買下米勒宅邸,並花費四年時間對其建築結構進行了翻新與修複。原音樂房內的大理石壁柱、書房與會客廳內的橡木鑲板以及各種精美雕刻裝飾再次得以重見天日。

古斯塔夫·克林姆《阿德勒·布洛赫-鮑爾夫人的肖像》,布面油畫、金、銀,1907年,紐約新美術館藏

在蘭黛與薩巴爾斯基的努力下,米勒宅邸在2001年正式成為紐約新美術館。擁有包括克林姆特、約瑟夫·哈夫曼等大師代表作的新美術館,如今在紐約被視為德國與奧地利20世紀早期藝術收藏方面的領軍者。

馬克斯·貝克曼《吹號的自畫像》,布面油畫,1938年,紐約新美術館藏

約瑟夫·哈夫曼《藥盒》,銀,1908年,紐約新美術館藏

庫伯·休伊特國立設計博物館

從紐約新美術館出發步行數百米便可到達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曾經的寓所。

安德魯·卡耐基

和米勒對宅邸外觀質樸的訴求如出一轍,卡耐基也要求建築公司Babb,Cook&Willard為他設計出全紐約最樸素、最具謙卑氣質的房屋。因此,於1902年建成的英國喬治亞複興風格豪宅在鋼架結構外運用了磚和石頭,營造古樸氛圍。

庫伯·休伊特國立設計博物館,前身為安德魯·卡耐基的豪宅。

與弗裡克及米勒的住所相似,卡耐基的寓所雖然外表極為低調,內部卻別有洞天。64個房間分布於寓所的四層式結構,每一間都光照充足,太空廣闊舒適,並按照樓層區分各自的用途。

安德魯·卡耐基私人圖書館

音樂房牆壁上的鍍金細節不但突顯華貴,其描繪的風笛圖案更暗示了卡耐基的蘇格蘭移民身份,從細節上為房屋增添個人特質。

房間牆壁鍍金細節

除了從房間數量和裝飾上表現奢華性,卡耐基的豪宅更是紐約歷史上第一所擁有奧的斯升降電梯、中央供暖製冷等高科技新型設備的住所。

家人圖書館

卡耐基去世後,他的家人在此寓所內繼續生活直至1946年。1972年,卡耐基公司把這所豪宅捐獻給了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將其用於存放庫伯聯盟學院(Cooper Union)在裝飾藝術方面的收藏。

庫伯·休伊特國立設計博物館大門

四年後,卡耐基的豪宅正式開始履行它新的使命,成為了庫伯·休伊特國立設計博物館(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其前身寓所內原有的燈飾和牆紙也成為了組成博物館珍貴藏品的一部分。

庫伯·休伊特國立設計博物館內部

從私家豪宅到博物館,這三座建築在各時代背景下充當著不同角色,煥發著多彩的生命力。如今漫步在這些博物館內,除了欣賞大師作品,更能用心感受到20世紀初期實業大亨們的奢華生活。

[編輯、文/嚴冰蕾]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