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骨折複位需要嚴絲合縫嗎?

作者:曹謙湘潭市中醫醫院

較重的外傷常導致骨折,要使折斷了的骨頭癒合好,恢復其原來的支撐、保護、運動功能,首先要將骨折斷端對接起來,這就是骨折複位。複位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即手法複位和手術複位。手法複位就是醫生運用摸、接、端、提、牽、拉、擠、按、旋轉等手法技巧,將骨折複位;手術複位則是切開皮膚、分離肌肉,在直視下將骨折複位,並採用鋼板、螺釘、鋼針等材料將骨折牢固固定。

手法複位對身體損傷小,痛苦輕,癒合好,很多人認為複位一定要嚴絲合縫,這樣才能完全康復,的確複位越好,對骨折的癒合越有利,但由於隔著皮膚與肌肉,沒有很好的複位技巧,複位效果常不夠理想。而且複位跟就診時間、骨折移位程度、患肢腫脹情況、患者能否配合等方面有關,所以嚴絲合縫的複位有時候是很難得的,那麼骨折複位沒達到嚴絲合縫就是失敗?就必須手術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達到嚴絲合縫的功能複位也能完全康復。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骨折複位的兩種標準:

一是解剖複位,即骨折的畸形與移位完全糾正,除了骨折線以外,通過x光照片看起來和沒有骨折前一模一樣;

二是功能複位,指骨折雖然對位不是百分百,但骨折癒合後對功能及外形沒有明顯影響。

功能複位並非意味著隨意了事,也有其嚴格的標準,一般要求達到:

? 骨折處無旋轉移位(上肢骨乾允許10~15°旋轉);

? 與骨骼生理弧度一致的成角不大於10度;

? 肢體短縮不超過2厘米;

? 骨折斷端至少有1/3接觸。

湘潭市中醫骨傷研究所主任、湘潭市中醫醫院四病室副主任曹謙是楊氏骨傷第四代傳人,他對於四肢骨折的保守治療有豐富的經驗,他告訴我們,不應強求骨折複位嚴絲合縫,反覆地整復會加重軟組織的損傷甚至可能損傷重要的神經、血管,骨折只要達到功能複位對今後的功能及外形均沒有影響,特別是兒童,因反覆整復可能導致骨骺的損傷,且兒童處於生長髮育旺盛時期,創傷容易修復,骨折癒合快,並且骨頭具有很強的重新塑形能力,因骨折對位不好而引起的畸形可在發育過程中自行矯正。年齡越小,這種能力越強。所以對於兒童的骨折,功能複位的標準更寬。曹主任給我們提供了他治療的幾個典型病例,通過以下病例我們可以看到骨折在功能複位後是如何癒合以及兒童骨折塑形能力有多強大。

第一例

患者男,1歲,從床上跌落致左大腿畸形、腫痛、活動受限,就診於我院,拍片診斷為:左股骨中段骨折

▲ 入院時拍片情況可見股骨中段骨折,斷端成角移位

入院後行持續皮膚牽引加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可見骨折對線好,但斷端向前、向內移位,那麼這樣的對位情況是不是需有手術治療呢?

事實是經過一個月的牽引及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後,拍片複查示骨折癒合良好,小寶寶也開始順利地學習走路了!

第二例

患者:男,12歲,打籃球時跌倒致右腕部畸形、腫痛、活動受限,就診於我院,拍片診斷為:右橈骨中下段骨折並下尺橈關節分離

▲ 入院時拍片情況

予以手法複位,小夾板外固定,拍片複查可以看到橈骨中下段遠折端向橈側與背側移位明顯,片子真難看啊,這樣的對位情況難道不要動手術嗎?

事實如何呢?受傷後兩月余拍片複查骨折癒合良好,並開始塑形。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前臂旋轉還是肘、腕關節屈伸功能都恢復良好。

當我們一年後囑患者隨訪拍片複查可以看到骨折已經完全塑形恢復接近正常解剖形態。

第三例

患者:男,13歲,打籃球時跌倒致右前臂畸形、流血、腫痛、活動受限,當時就診於當地醫院,急診予以清創縫合,石膏托外固定,患者轉來我院。外院X線片顯示:右尺橈骨中段雙骨折

▲ 外院的X線片示尺橈骨中段骨折,斷端重疊成角移位

入院後予傷口換藥,改用小夾板外固定後拍片複查,見斷端對位沒有百分百,這樣對以後會有影響嗎?

傷後近五個月拍片複查見骨折癒合良好,骨折端開始塑形。

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傷後兩個月時患者的前臂旋轉與肘腕關節屈伸功能已基本恢復正常。

第四例

患者:女,7歲,跌倒致右肘部畸形、腫痛、活動受限,拍片示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端完全錯位,入院後予以手法整復,小夾板外固定治療


我們從這組片子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早期複位後雖然斷端明顯錯位分離,但對線是好的,早期骨痂從後方向上爬行,骨折逐步癒合,而後期的破骨細胞則將前方多餘的骨突吸收消除,傷後一年骨折已經修復塑形接近正常骨骼。

通過這樣的骨折塑形後,患者無論是外觀還是功能都完全恢復正常。

功能複位保守治療的患者順利康復,除了醫生運用智慧的頭腦、付出辛勤的汗水,更需要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與理解以及積極的配合治療!當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到骨折的癒合過程後,相信他們不會再糾結於骨折複位需要嚴絲合縫了!

來源:唯醫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