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哈佛碩士親述:申請國外的研究生,更應看重的是這個

目前,在國內讀完本科後,很多中國學生選擇赴海外院校研究生院攻讀碩士甚至博士學位。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院校設有研究生院,並招收國際學生。

其中,有一些共同的經驗,值得中國學生在申請過程中學習和借鑒。

從某種意義上講,無論是對於申請者,還是對於錄取院校,研究生院的申請比之大學本科的申請是更為單純且更為專注的一件事兒。

1. 申請者應該更看重所申請的項目和專業強勢與否

與選擇本科院校不同,在研究生院的選擇上,學校的知名度和校園文化自然很重要,但是研究生申請者應更看重所申請的項目和專業強勢與否

畢竟一個研究比較文學的學生,不需要太在意自己學校工程學院排名是否足夠靠前、實驗設備是否足夠先進,反之亦然。

學校在錄取研究生的時候也更直接了,即看申請者是不是具備做研究的潛質。

因此,個人陳述或者目的陳述 (Statement of Purpose),是申請的重中之重。申請者需要花足夠的心思和時間去琢磨,去雕琢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計劃,並盡力將其敘述得真誠、動人和篤定。

例如:

我的研究計劃是什麽?

我所申請的項目能給予我怎樣的訓練?

我渴望合作的導師是誰?

如果要把大學的排名、項目知名度和導師能給予自己的幫助這三個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導師大於項目,項目大於學校

選擇和自己研究興趣相近並能指導自己的教授,離申請成功便邁進了一大步。畢竟導師們不是萬能的,也只能指導與自己研究領域相契合的學生。

除了寫好一份陳述和認定一個好導師,尚有“三座大山”要跨越——標準化考試、推薦信、平均成績點數(GPA)。

2. 標準化考試見仁見智,錄取最怕教授反對

標準化考試對於研究生的錄取重要與否,一直是個各執一詞的辯題。

基於教授們的說法以及身邊同學和我個人的經驗,一個較高的標準化考試成績不足以讓自己被錄取,但是一個太低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卻可以讓自己不被錄取。

至於哪個分數安全,哪個分數危險,哪個分數不痛不癢,申請者們可參考所申請項目往年錄取學生的信息數據。

剛入學哈佛大學時,我參加了系裡第一次全體大會。

大會上,系主任熱情洋溢地說道:

你們能被錄取,代表著錄取委員會的每一個人都認可了你們,只要委員會裡有任何一個教授表示反對,即使有別的教授力挺,恐怕也不能被錄取。

後來某一次閑聊,系主任提到了某一年他特別希望錄取一個來自東亞某國的博士申請者,但是委員會中另外一名教授以該申請者語言能力不過關為由堅決不同意,結果這名申請者未被錄取。

3. 推薦信須教授寫得好

比之標準化考試的參考性作用,推薦信則更有決定性作用。

一封高含金量的推薦信或許就能助申請者扶搖直上。一封好的推薦信該有兩個特點,即教授把申請者寫得好,而且教授本身實力強。

學術圈關於寫推薦信有個不成文的約定:

教授要麽以各種理由委婉拒絕給一個學生寫推薦信,若是答應了,便隻寫正面的積極的推薦信,不會寫負面的推薦信(bad letter)。

雖說教授答應寫積極的推薦信(good better),但並不一定是那麽好(strong better)。至於教授把申請者寫得有多好,就得看申請者平時的表現了。

“教授本身實力強”的內涵則更為豐富,首先是教授自身學術成就好,業界認可高,最好還和申請者所申請項目的教授們關係好。

如果推薦教授本身就是同一項目畢業的校友,那就“親上加親”了。

4. 要全盤兼顧,更要突出專業課成績

平均成績點數反映了申請者本科四年的成績,是體現申請者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最直觀的一個指標。

在研究生院校的申請上,申請者的綜合平均成績點數重要,其所申請專業的平均成績點數更重要。

換句話說,某一門無關緊要的課拿了差強人意的成績可能無傷大雅,但是專業課卻不得有差池。

打個比方:

一個歷史系博士生的申請者選修生物課的時候拿了成績“C”可以被原諒,如果某門歷史系的課拿了“C”,甭管是歐洲現代史,還是日本近代史,抑或美國內戰史,委員會教授們可能就會打個問號了。

因此,在本科四年的學習中,要全盤兼顧,更要突出專業課成績。

除了個人陳述、導師選擇、推薦信、平均成績點數和標準化考試外,申請者的研究經歷和論文發表都能對申請結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可謂錦上添花。

在我看來,申請研究生院是重要的人生選擇,而準備申請材料的過程是審視自己能力的過程,亦是叩問初心的過程。

我為什麽要念研究生院?

我是否真的熱愛研究?

我能否勝任我申請的項目?

在這樣的思考和追問中,抽象的答案會走向具體,而更合適的項目、大學乃至人生定位也會明晰起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