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讀書,善讀書,古人的高效讀書法

縱觀古今,但凡有所成就的人,大都善於讀書。現今通訊發達,信息靈便,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讀書空間,古人卻沒有這樣的便利,因此好的讀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孔子“思、問、習”。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陶淵明“不求甚解”。明代狀元楊慎說,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是不為兩漢以來經書中的繁瑣考證所左右,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見解。陶淵明要的就是有目的、有辨別、有分析地讀書。

韓愈“提要鉤玄”。他在《進學解》中用兩句話概括了自己的讀書法:“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之後,對書中的濃鬱之處和英華部分,必須反覆涵泳,才能把文章的妙義要道化為己有。

歐陽修“計字日誦”。他根據自己的需要,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10部書,總字數為45萬多字,規定每天熟讀300字,用三年半全部讀完;每天背誦150字,只要7年就背熟了。他說:“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

蘇軾“一意求之”。蘇軾認為:“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即“求一”,如閱讀經典著作,每讀一遍,隻圍繞一個中心,側重一項內容,抓住一條線索,解決一個問題。這樣的讀書做學問,好像打仗一樣,把敵人化整為零,各個擊破。

朱熹“體會、循序、精思”。朱熹說:“為學讀書,須是耐煩細心去體會,切不可粗心……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關於循序,朱熹說:“以二書言之,則先《論》(《論語》)而後《孟》(《孟子》),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書言之,則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關於精思,朱熹說:“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得爾。”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海外版》,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