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葛承志:彈幕式評論究竟有什麽價值?

號脈影像經絡,洞悉娛樂風潮

本文整理自愛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在第25屆上海電視節“融媒體環境下的電視劇評論新生態”主題論壇上的發言

互聯網評論已經不是特殊的用戶行為,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個人認為,目前來在互聯網上參與評論的人群和互聯網上觀看的人群已經開始接近了。

在我們看來,彈幕不僅僅是用戶評論的舞台,還是一個用戶互動的產品。

它首先刺激用戶看視頻、理解視頻,讓用戶堅持把它看下去,能夠提升觀看時長。另一方面,這些碎片化的內容,我們還需要用技術手段,具體講就是自然語言識別手段,進行總結歸納。

這就像盲人摸象,七個人摸象摸出來的都錯的,但是放在一起就可能是對的,這樣碎片化的內容就有價值了。但是隻拿隻言片語去看的話,一定有問題。這是我的一個切身的感受。

我們對優秀電視劇、爆款劇、播放量不好劇進行歸納分析,用戶評論特徵的區別是挺明顯的。

比如說,爆款劇的共同特徵就是,用戶會迅速從開始的評論藝人轉移到評論角色。坦率講,一個劇剛開始不知道播什麽,就只能講主演。但好的電視劇,大概三集之內觀眾的注意力會轉移到角色上。三集之後還在評論演員的,流量肯定高不了。

再比如說,用戶對主、配角的評論,爆款電視劇中一定會有優質配角在評論裡站出來。以《都挺好》為例,對蘇明成的討論在中間幾集是非常高,遠高於兩主角蘇大強和蘇明玉。

優質劇的討論集中在主角戲份上,但從優質到爆款一定是看配角戲份,能否推動情節走向高潮。所有爆款劇,《琅琊榜》《我的前半生》一定有一個以上你印象深刻的配角,而且是廣為討論。

數據研究如果隻統計有多少條微博,多少個話題,瀏覽量是多少,對於創作毫無疑義。你根本不知道好在哪兒,只是知道這次比上次好,比別人好。要想知道好在哪兒,就要做更深刻的梳理,也就是對自然語言的分析。

當我們把非結構化的用戶評論進行結構化之後,上升為用戶情緒表達,上升為標簽,和情節時間線、台詞、演員表演對起來。這些東西對編劇對導演都有很幫助。

我們已經用這樣的方法服務綜藝節目,因為綜藝節目與電視劇不同,電視劇是拍完一起上線的,綜藝節目是邊拍邊播的,一般有兩到三期備播。如果分析出某個時間點的好壞,至少對三期以後的那期還有改正的可能性。這就是數據分析對於內容生產的作用。

舉個具體例子,我們分析爆款劇內容,國內播出所有電視劇反應出的無非兩種用戶情緒——喜和怒。爆款劇特徵是兩種情緒的快速交織,換句話說,用戶情緒不斷帶入波峰波谷。

比如,《破冰行動》這部劇的特徵就情緒的快速變動和交織。兩三集之內,劇情和劇情分支之間要有交替,會有矛盾衝突,不光寫出來、拍出來,還要用戶真的能get到,而彈幕則能反映觀眾對劇中喜怒哀樂的評論。

有了強情節波動,用戶會被劇情一波一波吊著胃口往前走。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傻子,編劇是騙子。話說得難聽,但是實際上本質是這樣的。

編劇編出來強情節的故事,情緒飽滿演員演出之後,一些本身情緒沒有波動的用戶要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跟著戲走下去,最後完成整個的生命經歷的循環,這就是成功的。

爆款劇成功就是這樣的,從演員的迅速入戲,到快速情節交織,再到配角和主角的互動。這些在用戶的評論中都是有反應的,經過統計之後,你會發現爆款劇無一例外具有這樣的特徵。

The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