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拔罐知多少?小小拔罐中的大學問!

拔罐知多少?


『什麼叫拔罐?』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內負壓,使罐吸附於腧穴或體表的一定部位, 以產生良性刺激,達到調整機體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1.拔罐工具有哪些?


罐、酒精、打火機、棉球、止血鉗(鑷子)


抽氣罐


2.常用器具


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抽氣罐


3.怎麼拔?


燃燒、抽氣或蒸汽形成負壓→吸附皮膚→起罐


4.吸拔方法


①火罐法(閃火法、投火法、貼棉法、架火法)



閃火法:


用止血鉗或鑷子等夾住95%乙醇棉球,一手握罐體, 罐口朝下, 將棉球點燃後立即伸入罐內搖晃數圈隨即退出, 速將罐扣於應拔部位。


臨床最常用,適用於各個部位。


注意:蘸酒精宜少,不能沾於罐口,以免燙傷皮膚。



投火法:


將易燃軟質紙片(卷)或 95%乙醇棉球點燃後投入罐內, 迅速將罐扣於應拔部位。


此法罐內燃燒物易墜落燙傷皮膚。


多用於身體側面橫向拔罐。



貼棉法:


將直徑 1~ 2 cm 的 95%乙醇棉片貼於罐內壁, 點燃後迅速將罐扣於應拔部位。


適用於身體側面橫向拔罐。



架火法:


置瓶蓋或麵餅、中藥飲片於應拔部位在其上置酒精棉球,點燃後迅速將罐吸拔於該部。


此法不易燙傷皮膚。


②(水煮法、蒸汽法)


水煮法:將竹罐放入水中或藥液中煮沸 2~ 3 min, 然後用鑷子將罐倒置(罐口朝下)夾起, 迅速用多層乾毛巾捂住罐口片刻, 以吸去罐內的水液, 降低罐口溫度(但保持罐內熱氣) , 趁熱將罐拔於應拔部位, 然後輕按罐具30s 左右, 令其吸牢。


蒸汽法:將水或藥液(勿超過壺嘴)在小水壺內煮沸, 至水蒸汽從壺嘴或套於壺嘴的皮管內大量噴出時, 將壺嘴或皮管插入罐內 2~ 3 min 後取出,速將罐扣於應拔部位。


③抽氣法


先將抽氣罐緊扣在應拔部位, 用抽氣筒將罐內的部分空氣抽出, 使其吸拔於皮膚上。


5.拔罐法應用方法


拔罐法應用方法有:單罐法、多罐法、留罐法、閃罐法、走罐法、針罐法:留針罐法、刺絡罐法、藥罐法


嗚呼~


今天小編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留罐法以及走罐法~



留罐法:


拔罐後將罐留置5~15分鐘。


多用於深部組織損傷、頸肩腰腿痛、關節病變等多鍾疾病。

留罐時間視拔罐反應與體質而定。


肌膚反應明顯、皮膚薄弱、老人、兒童留罐時間不宜過長。


留罐中可提按、震顫、搖晃或旋轉罐體,以增強刺激,提高療效。


播放GIF


走罐法:


先於施罐部位塗上潤滑劑(常用凡士林、醫用甘油、液體 石蠟或潤膚霜等) , 也可用溫水或藥液,同時還可將罐口塗上 油脂。用罐吸拔後,一手握住罐體,略用力將罐沿著一定路線反覆推拉,至走罐部位皮膚紫紅為度, 推罐時應用力均勻, 以防止火罐漏氣脫落。


適用於病變範圍較廣,肌肉豐厚而平整部位如背部脊柱兩旁、下肢、腰骶部、腹部、肩關節等處。


可用於急性熱病、癱瘓麻木、風濕痹症等病症。


6.拔罐效應


治療效應:吸拔部位片狀紫紅色瘀點、瘀塊,或兼微熱痛感,稱罐斑或罐印,屬正常反應,幾日後消失。



病理反應:罐斑顯水泡、水腫或水氣狀——濕盛、寒濕

罐斑色深紫——瘀血

罐斑色深紫黑觸之痛、伴身熱——熱毒瘀結

罐斑無皮色變化,觸之不溫——虛寒

罐斑微癢或出現皮紋——風邪

罐斑或血泡色淡——虛證


7.起罐方法


起一般罐:一手握住罐體稍傾斜,另一手手指按住罐口邊緣皮膚,使罐口與皮膚間形成空隙,空氣進入罐內,則罐自落。



起抽氣罐:向罐內注入空氣,罐具即脫。


啟水(葯)罐:應防止水(葯)液漏出,若吸拔部位呈水準面,應先將拔罐部位調整為側面後再啟罐。


8.拔罐後處理


啟罐後,用消毒棉球擦去小水珠。



小水泡:任其自行吸收,無需處理。

大水泡:消毒毫針刺破,放出水液,用消毒敷料覆蓋。

出血:棉球拭凈。

皮膚破損:常規消毒,用無菌敷料覆蓋。

拔罐治瘡癰:啟罐後拭凈膿血,常規處理瘡口。



9.哪些情況適合拔罐?


等等......


10.拔罐的禁忌症


急性嚴重疾病、慢性全身虛弱性疾病、接觸性傳染病。

急性外傷性骨折

精神分裂症、抽搐、不配合者

心尖區、體表大動脈搏動部、靜脈曲張部

瘰癧、疝氣、活動性肺結核

妊娠婦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

嬰幼兒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