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讀北宋最優雅奢侈的生活:螺鈿珠璣寶盒妝,能解紅顏入醉鄉

大家好,我是超級可愛的小螺。

我叫小螺,國籍中國,性別女 (畫師:觀複小桃)

話說徽宗皇帝曾經描寫過自己奢華到不行的帝王生活:

螺鈿珠璣寶盒妝,

琉璃甕裡建牙香,

兔毫連盞烹雲液,

能解紅顏入醉鄉。

君看,螺鈿、琉璃、兔毫盞這些標配,展示了北宋最為優雅奢侈的生活。那今天就由我帶大家了解一下美美的螺鈿。

螺,指嵌物的質地,簡單理解為各種貝殼。鈿,裝飾的意思。用金銀,就叫金鈿;用珠寶等製成花朵形,叫花鈿。所以長恨歌有“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所謂螺鈿,是取各種貝殼的天然色彩與光澤最佳的部位,分層剝離和磨製後,鑲嵌於漆器表面作為裝飾。鑲嵌所使用的螺片有厚有薄,故有厚螺鈿和薄螺鈿之稱。

圖源:紀錄片《琉球螺鈿》

大家都知道,貝殼最早是可以用來作為貨幣進行交易用的,早在周代就已流行用貝殼做裝飾啦,用在刀鞘、弓上,怎麽好看怎麽來,當然,除了好看之外,更多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另外,古代沒有廣泛使用玻璃之前,會把透明的貝殼鑲在窗上,這種窗叫蜃窗,蜃就是蛤蜊。古人認為海市蜃樓是蜃吐的氣幻化而成。

中國的螺鈿經過了千余年發展,在唐五代時漸入佳境,繁盛於明清。唐代常見有螺鈿鏡,但到了宋代就有“螺填器本出倭國”(方杓《泊宅篇》)的說法,可見宋人就已經認為這是個泊來品,那麽日本人自己怎麽說的呢?山野喜太郞《正倉院刊》第十二章便認為螺鈿漆器雖有於宋時由日本傳入中國之說,而實在是在更早的時期由中國傳入日本的。

唐代 花鳥人物螺鈿青銅鏡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髹飾錄》說“螺鈿古者厚而今者薄”,作者是明代人,自以明代為今,這說明明代已經有薄螺鈿,不過從文獻記載來看,南宋已有薄螺鈿。

厚螺鈿一般用來填嵌家具及胎骨較厚的漆器,那些輕巧胎薄的器物,一般用薄螺鈿。館藏這隻螺鈿盒用的是五彩螺鑲嵌,五彩螺鈿在燈光下會泛出不同的光澤,美豔異常。

明晚期 “千里”款黑漆螺鈿纏枝蓮高士宴樂六方節盒

觀複博物館藏

上海觀複博物館特展展出中

薄螺鈿也叫軟螺鈿,今天揚州、山西都能製作,稱為點螺。明代的揚州有位很有名的螺鈿第一人,江千里,也作薑千里,也有說他是嘉興人,有很多傳世的作品,江千里製作的漆器後面寫倆字“千里”,就是他的名號。到了清代以後,江千里,尤其“千里”這兩個字,就變成一個品牌。

嘉慶時重修的《揚州府志》也記錄了當時流行的一副對聯:“杯盤處處江秋水,卷軸家家查二瞻。” 其中,江秋水就是江千里。查二瞻就是查士標,康熙初年畫山水的名家。意思是說有錢人家都使用江千里的螺鈿漆器,牆上掛著查士標的山水畫,生活非常雅致。

有落款這件事非常有用,古代靠它打擊盜版,現代我們可以知道原來明代有這麽一個人,做得一手好螺鈿,然後我們就可以去做各種衍生的研究。

觀複貓 黃小仙

小螺有時候會喜歡一些奇怪的聲音,比如風吹竹葉的聲音,又比如砂紙打磨的聲音,那種沙沙沙沙的樂曲,會讓人有種穿越的錯覺,閉上眼睛側耳傾聽,突然就找到了心安的地方。

手捧那隻漆碗的時候,我也有過一樣的感覺,有種似曾相識,啊,原來你也在這裡的感慨。漆器離我們著實有些遠了,但它其實一直陪伴在中國人的身邊,而我們只需要分出一點點的注意力,就可以感受到它的輝煌它的美好,感受到古人髹飾打磨之間的那份用心,感受到原來我們是這麽近。芥子須彌,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中華遺產,2017年9月

觀複文物攝影:觀複胡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