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的拖延症怎麽樣了?發展到最後就是焦慮、負罪和恐慌

大學生的思想國

你也許經歷過這樣的情況,為此而苦惱…

本該在兩個月內完成的假期作業,硬生生地拖到了最後幾天,埋頭苦寫,挑燈夜戰,奮力趕完;

需要提交的小論文作業,在提交日期前一天,工作進度條蹭蹭上漲。

是靈光乍現,還是“大限”前的垂死掙扎,從而不得不去將其完成。

室友小W每每面對老師布置下來的任務,不管是小論文、PPT,還是新聞稿、心得感悟等等,她在抱怨作業多、任務重的同時,態度堅決道:“不到最後一刻,我絕不會將它們完成。”因此,她作業的完成順序似乎跟其截止日期一致。

大學遇到的一位學姐則不同。她的工作效率極高,一天之內能完成多件我們看似無法完成的事情。問其秘訣時才得知,原來她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明確而詳細地規劃。大到三、五年的目標成就,小到每一季度、月、周,最後落實到每一天的安排。

如果讓你在看劇、刷微博、打遊戲、吃零食、癱在床上和去完成工作之間選擇,我們也許大都選前者。拖延是我們達到預期目標的強大阻礙。

我們總是傾向於追求快樂和逃避苦痛。對於不想做的事,我們會有成千上萬個理由和借口拖延;對於重要急迫的事,我們排除萬難,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

我們會按時出現在與ta 的約會地點,卻總在高數課上遲到。當得知老師會檢查早自習情況時,從不敢遲到;只要老師不在,早起也不設置鬧鐘,直到上課前一秒拿著早餐慢吞吞地走進教室。

拖延症往往會產生如多米諾骨牌般的連鎖反應。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一拖再拖。上一年的目標被一年又一年地往後推遲。

今年要讀10本好書,今年要自學一門語言、一項新技能,今年要去健身房修煉出好身材…後來就沒有後來了。當初信心滿滿的話語變成泡沫消失不見。

你今年的目標會出現在下一年,甚至下下年的目標清單上,直到消失嗎?

拖延讓我們感到焦慮、負罪和恐慌。在工作未完成時就出門跟朋友逛街、看電影、買衣服、吃美食,心理或多或少有一些焦慮產生,甚至玩也不能盡興。

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結構理論中認為,完整的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大部分組成。也就是說,當一項任務布置下來,你的腦海裡會出現三種不同的聲音:

遵循“快樂原則”的本我最先跳出來:“什麽任務,我沒聽見(`へ?*)ノ。學校附近新開了家烤肉店,味道好像很不錯的樣子,今天去嘗嘗吧;最近上映的某部電影,口碑和評價都挺不錯,去看看吧;演播廳的音樂演出,聽說有大咖到場,去聽聽吧…”

本著現實主義的自我打斷道:“不成,應該率先將工作完成。只要把工作順利做完,你想怎樣玩都行。吃烤肉、看電影、聽音樂都由你。”

超我不緊不慢地說:“不行!不行!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既然任務布置下來,理所應當積極行動起來去做。想什麽吃吃喝喝娛樂活動。”

它們三方誰贏,你說了算。

然而,拖延也未嘗不能給我們帶來價值。

室友小W其實就是這樣的人。事情看似被她擱到最後來完成,在拖延的時間裡,她從未停止過收集、查找相關資料書籍,以備整合利用。

她曾有一次試圖提前將一篇文稿寫好,卻因為後來產生的新的想法推翻重來,最後受到了老師的讚揚與認可。為了不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她就更加不願意提前完成工作了。

頭腦中的想法需要有時間慢慢發酵和成熟,遲一些又何妨。貪圖享樂、等到最後一刻以至沒有任何新主意的人,與倉促完事的提前者有什麽區別?先行者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重要的是要有思考和創新。

細想一下,拖延症也沒什麽大不了。確定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就好,晚一些又如何。至於那些沒有截止日期的,就視自己選擇而定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提前者們可以事先安排,完成任務,以便騰出更多時間做其它的事;拖延者們也可以享受這個儘管焦慮,但可能帶來更多靈感與思維火花的過程,或許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最後將這句話分享給大家

其實人最舒服的狀態是在怎樣的狀態之下就接納怎樣的狀態;而最糟糕的,則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

作者 | 鄧芮林

編輯 | 趙家譽

審發 | 王龍龍

本文系中青網教育(ID:zqwjypd)原創

轉載請留言並注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