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報藏基金行業"秘密":強者恆強 財通等基金"雙降"

 

  ⊙陸海晴 記者 吳曉婧 ○編輯 張亦文

  一份並不複雜的基金公司經營數據,卻暗藏著行業發展的諸多“秘密”。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完畢,多家基金公司2018年上半年的經營狀況得以曝光。據統計,56家基金公司和4家具備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上半年共計實現淨利潤121.97億元,同比增長近11%。

  然而,有歡喜,也有哀愁。哪些公司的增長貨真價實,哪些公司的業績暗藏水分?又有哪些公司陷入了經營困局,營收和淨利雙雙下降?哪些公司生存愈發艱難,陷入虧損?

  誰演繹“強者恆強”?

  從56家基金公司和4家具備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上半年經營數據來看,2018年上半年共計實現淨利潤121.97億元,同比增長近11%(可比數據)。

  從上述數據來看,基金行業整體實現了穩健的增長。不過,表面繁榮的背後,實則是暗流湧動。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穩中趨緩,大公司的競爭優勢愈發凸顯,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在多個行業體現,公募基金也不例外。從數據來看,頭部公司依然保持了強勁的盈利能力。

  例如,天弘基金、工銀瑞信、易方達、建信、華夏、博時、中銀、南方等8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均實現了5億元以上的淨利潤。

  在上述頭部公司中,天弘基金上半年營業收入高達57.24億元,同比增長42.62%,實現淨利潤17.51億元,同比增長59.78%。高速增長的還有建信基金,上半年實現淨利潤6.4億元,同比增長32.51%。

  誰在“逆勢”突圍?

  有業內人士認為,基金業格局基本已定,留給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機會已然不多。不過,依然有部分中型公司“逆勢”突圍。主要包含兩類公司:一類是依靠過往中長期良好業績實現權益產品規模大增的公司,另一類是依靠股東優勢發力固收產品的銀行系基金。

  如果要問上半年業內哪家公司的經營業績最為亮眼,答案自然是東證資管。

  該公司上半年淨利潤達到6.17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2.55倍。該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15.83億元,營收增速為129.30%。這意味,上半年,東證資管的淨利潤增速遠遠大於營收增速。亮麗的業績主要得益於管理費的大幅增長。據統計,東證資管上半年管理費收入為7.64億元,增幅為1.87倍。

  憑借過往的良好業績,東證資管去年以來頻發“爆款”基金,權益基金規模大幅增長,部分基金還提取了超額收益。以東方紅睿元三年定期為例,今年上半年該基金管理費收入為1.52億元,去年同期只有571.4萬元,主要由於該基金業績達標,1月份公司提取了基金超額收益的15%作為附加管理費。

  與東證資管類似,興全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43億元,同比增長166.73%;實現淨利潤4.87億元,同比增長96.37%。據統計,該公司上半年管理費收入為8.87億元,增幅為1.3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成立的興全合宜,首募金額超過300億元,在1月23日至6月30日,僅這隻基金的管理費收入就高達2.07億元。

  淨利潤飆升的還有農銀匯理基金,該公司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179.8%。作為銀行系基金公司,其規模近年來大幅增長,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7年三季度末,該公司管理規模為903.28億元,去年四季度末飆升至1802.57億元,今年上半年末則進一步增至2234.2億元。據悉,其規模增長主要來自於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

  誰遭遇“雙降”?

  上述60家公司中,有17家上半年遭遇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雙降”。其中,淨利潤同比下滑較大的有財通基金、申萬菱信基金、中郵基金等公司。

  如果仔細分析上述“雙降”的基金公司,就會發現近年來資本市場與監管政策的變化對基金公司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以財通基金為例,該基金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07億元,同比下滑49.37%;淨利潤為1.17億元,同比下滑60.77%。財通基金長期被市場稱為“定增王”,但受到IPO提速、再融資政策及減持政策頒布、資金供給端去杠杆等多重影響,定增市場的投資邏輯發生了變化,整體定增市場受到了較大影響。此外,由於近年來“黑天鵝”事件頻出,財通基金旗下定增產品也頻頻“踩雷”。

  申萬菱信基金營收和淨利的“雙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分級基金政策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據悉,該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0.17%,淨利潤增速同比下滑45.44%。

  申萬菱信並不是分級基金規模最大的公司,但曾經依靠該類基金產品實現“彎道超車”,應該是對分級基金市場的變化感知最為深刻的基金公司。在經歷了爆發式增長之後,分級基金最終難以擺脫走向消亡的命運。

  中郵基金也頗為典型,該公司近年來遭遇業績滑鐵盧,投資標的頻頻“踩雷”,權益基金規模大幅縮水,中郵基金“一哥”任澤松也於今年6月下旬選擇了離職。

  誰陷入虧損邊緣?

  市況低迷,基金業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對於一些小型基金公司,留給它們“彎道超車”的機會已然不多,生存狀況愈發艱難。

  據統計,上半年,國金基金、方正富邦、先鋒基金、浙商基金、九泰基金、東海基金以及江信基金等多家公司淨利潤均為虧損,其中,國金基金、方正富邦、九泰基金等3家基金公司實現減虧,而浙商基金、江信基金、東海基金等公司則從去年同期的盈利變為虧損。

  滬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總經理感慨,銀行代銷池的“白名單”,普遍將基金公司的公募管理規模設定在200億元以上,即便是公司旗下基金近年來業績不錯,但由於整體規模沒有達標,難以進入銀行“白名單”,所以規模始終做不大。規模難以做大,產品業績還不錯,又會遭遇行業挖角,一旦人才流失,將陷入“惡性循環”。

  還有基金公司人士認為,近年來基金行業的成本越來越高,尤其是人力成本以及各種系統的成本。據悉,2008年一家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只要達到40億元,就能夠實現盈虧平衡,前幾年則需要100億元,而如今可能需要200億元左右的資產管理規模才能實現盈虧平衡。

  從上述遭遇虧損的公司來看,個別公司的規模已經超過200億元,但貨幣基金佔比過高。

  種種跡象表明,近年來小型基金公司的生存太空被再度壓縮,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並不多,一批小公司始終難以避免在虧損邊緣掙扎的局面。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