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習近平要求鄉村要培育這“三風”

文化是鄉村的靈魂,文化興,鄉村興。3月8日,習近平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天氣。”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習近平要求鄉村要培育這“三風”

3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的審議。

培育文明鄉風。“風俗,天下之大事也”。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重要標誌。鄉風是維系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紐帶,農耕文明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是鄉風文明的根和魂。農耕文明孕育了內斂式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農政思想、鄉村管理制度等,與現代提倡的和諧、環保、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鄉村文化建設要重視培育鄉風文明,引導農民在思想觀念、道德規範、知識水準、素質修養、行為操守等方面繼承和弘揚農耕文化的優良傳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轉化為農民的情感認識和行為習慣,吸收城市文化乃至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和精神風貌。要重視培育鄉土文化人才。鄉賢文化曾是我國鄉村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式。新時代,要更加注重引導和培養鄉賢,把德高望重的老人、心系故土的有識之士、道德模範、鄉村教師、經濟能人等有助於鄉村治理的人,納入到鄉賢群體中來,使其成為社會穩定的維護者和鄉村文化的弘揚者。

培育良好家風。“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家風是社會文明的根基,家風相匯成民風,民風相融成國風,家風好則世風正。家風是家族成員長期恪守家訓、堅守家規,通過家教而形成的具有鮮明家族特徵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族成員自豪感的源泉。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裡的氣質,是沉澱在我們骨髓中的品格,是我們立身做人的風范和格調。好家風是好家庭的血脈,好家風成就好家庭,好家庭培育好子女,好子女建設好社會。家風純正,雨潤萬物;家風一破,汙穢盡來。從家出發改變社會,源清流潔,強基固本。習近平指出:“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中華民族歷來重視門楣家風的教育和傳承,講求耕讀為本,忠孝傳家。周公旦的《誡伯禽書》、諸葛亮的《誡子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包拯的《包拯家訓》等代代相傳,成為引領中國社會向善向上的標杆。新時代,我們要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讓新農村呈現新家風。

習近平要求鄉村要培育這“三風”

培育淳樸民風。“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民風指的是民間教化和習俗,即社會風氣。其核心是民間風尚,即民間共同體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如提倡道德自覺、理性、友愛等。民風建設是中國古代政治和社會治理的優良傳統,對數千年中國社會政治的有秩序運轉發揮了獨特作用。《管子·八觀》說:“入州裡,觀習俗,聽民之所以化其上,而治亂之國可知也。”指的是通過觀察地方風化,可以預測一個國家的興衰治亂的趨勢。可見,民風是社會興衰的風向標。習近平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厚植淳樸民風,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按照有標準、有網絡、有內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支持農村地區優秀戲曲曲藝、民間文化等傳承與發展。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提供更多更好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遏製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加強道德意識,培育勤勉、誠樸的生活態度,為建立優良民風厚植底蘊。

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是美麗鄉村的精神內核,是鄉村精神文明的基石,這三風不純,再美的山水也缺乏靈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