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未富先老”加重長壽風險,延遲退休成必然趨勢

時代財經APP記者 柳軍

人口老齡化問題正在引發各界關注。

在日前舉辦的博鼇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乾事陳馮富珍表示,2018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佔比達17.95%,到2050年中國會有超過5億60歲以上的人群。

而在3月23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魯昕亦指出,目前中國的“小朋友”有2.48億人,“老朋友”比“小朋友”多了1000萬人。

著名人口學家何亞福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老年人口比重超過少兒人口比重的現象。”

業內擔憂的是,由於人口老齡化加劇,而養老保障制度相對滯後,養老財務儲備不足,“未富先老”的中國將面臨系統性的長壽風險。

未富先老,長壽風險凸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49億人,佔總人口比重為17.9%。中國已成為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朱耀垠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屆時中國老年人口約佔亞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這個數據比現在美、英、德三個國家的人口總和還要多。

不僅如此,規模龐大的中國老年人口壽命正在不斷延長。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指出,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9歲提高到2016年的76.5歲。

人均壽命延長是好事,但尷尬的是,中國老年人口卻呈現出“未富先老”的特徵。

據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等機構發布的《中國老年健康研究報告(2018)》顯示,2000年以後,中

國的老齡化程度均在中高收入國家水準之上,但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在中高收入國家水

平之下。

上述報告指出,剛邁入老齡化社會時,日本人均GNI為1820美元(1970年),新加坡人均GNI為23410美元(1999年),泰國人均GNI為2180美元(2003年),中國人均GNI僅為1010美元(2001年)。

進一步看,日本在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第25年(1995年)時,人均GNI已達42110美元;新加坡將目前人均GNI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中國2017年的人均GNI為8690美元。上述報告認為,日本人口老齡化趨勢是“邊富邊老”,新加坡是“先富後老”,中國則是“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意味著老年人的財務風險將進一步加重,未來中國將面臨系統性的長壽風險,個人、企業以及政府都將受到一定影響。

對個人而言,由於人口出生率降低,中國家庭規模不斷小型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正在日益弱化,空巢老人卻在逐漸增多。據全國老齡辦201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城鄉空巢老年人比例已經超過一半。

而在2018年12月,清華大學發布的《國人養老準備報告》顯示,69%的人沒有做養老財務準備,受訪者最大擔心是“無力支付醫療費用”。這意味著,多數老年人因為財富積累不足而難以維持退休生活。

對企業而言,壽險公司、年金公司、養老機構等企業也將面臨盈利壓力。

“因為企業成本會隨著養老人數、責任履行的可持續性增加而攀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一位保險經紀人告訴時代財經。“壽險公司的定價依據,是中國保監會發布的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這份數據表代表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內被保險人死亡率。問題是,現在中國人口死亡率在逐年降低,而保險公司的這份定價依據又相對滯後,這帶來的結果是,壽險產品定價太低,未來保險公司將承擔巨大的償付壓力。”

對政府而言,何亞福認為,長壽風險將導致養老金收支平衡壓力增大。

中國社科院在2013年發布的“國家資產負債表編制與風險評估”報告中預測,如果繼續執行現行養老保險體系,到2023年,全國範圍內職工養老保險即出現資金缺口,到2029年,累積結餘將消耗殆盡。

而近年來,政府財政對職工養老保險的補貼正在快速攀升。人社部數據顯示,政府財政投向職工養老保險的資金,從2014年的3548億元,猛增到2017年的8004億元。

“長壽風險不是中國特有現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面臨長壽風險,但由於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快得多,所以中國的長壽風險特別嚴重。”何亞福告訴時代財經。

延遲退休成必然趨勢

對長壽風險的擔憂,凸顯出中國養老保障服務滯後的現實。

目前,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統帳結合”的管理模式,統籌帳戶由政府部門收支,個人帳戶則歸退休者個人所有。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账戶養老金組成。其中,基礎養老金由政府統籌帳戶按照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以及繳費年限等為基數,一直發放至參保者死亡,而個人帳戶養老金標準為個人帳戶儲蓄額除以計發月數。

中國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為,男性滿60歲,女性工人滿50歲,女性幹部滿55歲。而根據2005年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個人账戶的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劃分等級,其中50歲退休,個人帳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為195,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為139,70歲為56。

若以60歲退休的法定年齡測算,個人帳戶可供退休者領取11.6年,也就是說,可以領取到71.6歲。不過,目前中國人均壽命已超過76.5歲,人均壽命已超過了個人帳戶的計發月數。

這也意味著,如果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保持不變,參保者退休後個人帳戶養老金領取完畢之後的幾年裡,只能靠基礎養老金,這勢必造成老年人生活水準下降;而政府若要保障退休人員生活,則需要投入更多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女性人口預期壽命高於男性,且女性退休年齡比男性小5到10歲,因此,業內普遍認為,女性職工退休後更容易出現長壽風險。

為應對“未富先老”趨勢下的長壽風險,業內提出了多種應對措施。

今年兩會期間,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指出,現行15年的法定最低繳費年限的要求過低,為適應人均預期壽命延長的需要以及保障勞動者退休後的生活,建議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至20年或25年,並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實現動態調整。董克用還指出,適時延遲退休年齡是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的重要措施。

無獨有偶,今年兩會期間已有多位代表委員提出延遲退休建議,例如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丁金宏呼呼,應盡早適時推出延遲退休的國家方案;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俞光耀建議,國企女幹部將退休年齡應延遲至60歲。

“不論人們是否喜歡,延遲退休一定會是國內的必然趨勢。”何亞福告訴時代財經,延遲退休年齡、延長養老金繳費年限,都有利於減少長壽風險帶來的衝擊。

此外,多位專家撰文指出,為減少個人和企業的長壽風險,政策應優化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鼓勵企業開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鼓勵保險公司開展更多養老保險,並對其機遇政策優惠。

而為了轉移企業面臨的長壽風險,業內普遍建議長壽證券化,即在資本市場上發售與死亡率相關聯的金融產品或衍生品,從而將風險轉嫁給投資者。

不過,何亞福強調,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老年人口壽命延長,二是出生率過低。在老年人口壽命延長的情況下,要緩解長壽風險帶來的衝擊,還需要適當提高出生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