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紀志宏:對普惠金融的實踐與思考

  產業端要對自金融行為進行規範約束,避免核心企業過度利用自身信息壟斷地位和有關账款,對中小企業形成擠壓,也要注意避免排擠外部金融機構公平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紀志宏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出席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並發言表示,普惠金融是把握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時代命題,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需要從政策支持、市場建設、制度完善、金融創新等多方面共同發力。其中,數字化是新發展階段下普惠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紀志宏總結了建設銀行數字普惠金融實踐經驗:一是注重通過數字技術重構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二是注重通過數字技術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三是注重通過數字技術豐富和深化服務方式。

  如,“基於客戶生產生活場景提取數據作為信用要素,對內將小微企業和企業主資金結算、交易流水、投資理財等多維數據進行系統整合、動態跟蹤、交叉驗證;對外連通政府部門,形成以政府及公共事業類數據為主體、特色場景類數據為助力的外部數據體系。將內外部數據標準化、關聯化,推動數據資產轉化為信用信息,破解信息不對稱的融資痛點,為小微企業融資有效增信。”紀志宏說。

  “普惠客群不僅僅需要金融服務,金融服務也不僅僅是信貸。”紀志宏強調,利用數字技術克服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普惠金融能夠從單一的融資服務,深化為助力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成長的賦能體系。

  他介紹,在這方面,建設銀行依托建行大學,整合集團內部和知名高校等社會教育資源,推進金融啟蒙,輔導企業利用金融工具助力經營管理;通過重塑產業鏈、交易鏈和金融鏈,豐富企業撮合場景,打造協同共生的供應鏈生態,為全鏈條企業提供金融+非金融綜合服務;結合科創企業的成長特點,以“創業者港灣”、投貸聯動、股權基金等作為切入點,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普惠金融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進一步夯實基礎,高質量縱深推進。”紀志宏建議,一是完善供給體系,形成多元化、相輔相成的發展局面;二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三是進一步開放數據並規範應用,為數字普惠模式的良性運轉奠定基礎;四是進一步提升數字普惠金融風控能力;五是多方協同發力,構建系統性機制,促進供應鏈金融可持續、健康發展。

  紀志宏強調,產業端要對自金融行為進行規範約束,避免核心企業過度利用自身信息壟斷地位和有關账款,對中小企業形成擠壓,也要注意避免排擠外部金融機構公平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金融端積極開展多路徑研究探索,突破過度依賴核心企業的發展瓶頸。利用自身優勢,打造完整供應鏈科技輸出解決方案。政府端在保證安全和隱私前提下,進一步開放公共部門數據信息。以差異化政策安排和專項激勵,支持商業銀行和核心企業充分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合作,不僅要解決好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還要解決好企業和企業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促進供應鏈金融等業務創新。

  以下為講話全文。

  踐行新發展理念

  扎實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紀志宏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受邀參加“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並與各位專家共話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商業銀行積極踐行“金融為民”初心使命,探索創新以金融力量和手段加快解決經濟發展短板弱項的有效機制,加快構建高效服務實體經濟的現代普惠金融體系,通過更均等化、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促進共同富裕。下面我與大家分享幾點體會。

  第一,普惠金融是把握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時代命題。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是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發展。我們認識到:

  新發展階段賦予普惠金融新的發展機遇。新發展階段要實現三個“轉變”,不僅需要大企業的貢獻,更離不開千千萬萬個作為經濟毛細血管和微觀細胞的小微企業精耕細作和辛勤創造。綜觀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歷史經驗,小微企業在經濟轉型升級中成為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以德國為例,1985—1996年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小企業技術專利申請佔比成倍增長。這一階段,小微企業從原先主要依靠低成本和廉價競爭,發展為依靠技術創新和品質競爭,在產業、產品的細化分工領域發揮出顯著優勢。近期,我們提出“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既是小微企業再造新優勢的著力點,同時也賦予了新形勢下深化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服務的新機遇、新使命、新課題。剛才兩位專家都提出,我們現在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貨幣信貸政策的頒布,科創板和北交所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推進,以及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都為推動更多小微企業成為新發展階段創新主力軍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

  新發展理念賦予普惠金融新的發展內涵。縱觀風雲變幻的近現代金融發展史,我們既看到了工業革命、技術革命中巨大的金融推動力量,也看到了歷次金融危機的巨大破壞作用。當今世界,好金融、好社會,正在從理念、政策倡導走向實踐自覺。從錦上添花到雪中送碳,從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到綠色投資、ESG投資,無不反映了金融發展觀、價值觀的深刻變革,使新發展理念牢牢扎根,要求金融工作者以專業專注和責任擔當,聚焦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聚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聚焦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數字普惠、綠色普惠、鄉村普惠、“專精特新”普惠不斷豐富普惠金融的內涵。用好金融這把市場經濟中“溫柔的手術刀”,促進金融資源配置更為公平有效,推動社會朝著向善向好的方向發展。

  新發展格局賦予普惠金融新的發展任務。國民經濟內外循環取決於產業鏈、供應鏈能否實現供給韌性。就我國具體情況而言,無論繼續鞏固存量的產業鏈完整優勢,還是在國際分工中加快提升產業鏈附加值,促進產業鏈優勢向價值鏈優勢轉變,都離不開千百萬小微企業的重要作用。順應產業鏈供應鏈分工日益深化,金融服務產業鏈競爭力提升的著力點,應更加注重塑造一個大中小企業平等共生的新形態,通過創新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手段,讓中小企業在供應鏈融資中逐漸擺脫資本不足的約束和大企業信用的依賴,享有更加充分和獨立平等的金融服務;通過加強大企業對產業鏈的支付紀律、優化平等競爭秩序、供應鏈條企業信息傳遞共享等措施,用好金融手段穩鏈固鏈,助推產業鏈良性循環和優化升級。

  第二,數字化是新發展階段下普惠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小微企業在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中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以及新使命和任務,普惠金融需要從政策支持、市場建設、制度完善、金融創新等多方面共同發力。其中,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優勢,促進“數字”和“金融”深度融合,是克服銀企之間、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做深、做細、做實、做優的重要途徑。

  建設銀行大力推進普惠金融,2016年成功推出“小微快貸”,積極探索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業務模式,有效緩解了傳統模式風險大、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2019年1月,李克強總理來建行考察調研時,高度肯定建設銀行通過科技手段推進數字普惠的創新實踐,並寄語“小企業,大事業,無止境”。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7.75兆元,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達1.71兆元,惠及客戶超過210萬戶。總結建設銀行近年來數字普惠金融實踐,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是注重通過數字技術重構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基於客戶生產生活場景提取數據作為信用要素,對內將小微企業和企業主資金結算、交易流水、投資理財等多維數據進行系統整合、動態跟蹤、交叉驗證;對外連通政府部門,形成以政府及公共事業類數據為主體、特色場景類數據為助力的外部數據體系。將內外部數據標準化、關聯化,推動數據資產轉化為信用信息,破解信息不對稱的融資痛點,為小微企業融資有效增信。

  二是注重通過數字技術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相比於融資成本,小微企業對融資效率往往更加敏感。銀行傳統的信貸審核周期通常要20天到一個月、企業需要提交大量材料,手續繁瑣。使用數字技術後,銀行可對小微企業和小微企業主個人多維度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實現對小微企業償債能力和償債意願的批量化快速評價,大大提升了信貸服務及時性,提升普惠客群的金融獲得感和滿意度,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規模效應也相應大幅提升。此外,建行推出了面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群體的“惠懂你”手機移動端綜合服務平台,借助互聯網優勢,提升普惠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三是注重通過數字技術豐富和深化服務方式。普惠客群不僅僅需要金融服務,金融服務也不僅僅是信貸。利用數字技術克服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普惠金融能夠從單一的融資服務,深化為助力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成長的賦能體系,在這方面,建設銀行依托建行大學,整合集團內部和知名高校等社會教育資源,推進金融啟蒙,輔導企業利用金融工具助力經營管理;通過重塑產業鏈、交易鏈和金融鏈,豐富企業撮合場景,打造協同共生的供應鏈生態,為全鏈條企業提供金融+非金融綜合服務;結合科創企業的成長特點,以“創業者港灣”、投貸聯動、股權基金等作為切入點,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第三,普惠金融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進一步夯實基礎,高質量縱深推進。

  在監管部門著力引導下,我國普惠金融依托科技賦能、創新驅動,逐漸建立起新的服務模式,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面對新階段、新格局下的新要求,還須進一步發揮普惠金融科技屬性、社會屬性,夯實金融基礎設施,推動普惠金融實現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和更高質量發展。

  一是完善供給體系,形成多元化、相輔相成的發展局面。進一步培育多元化差異化的普惠金融供給體系,持續激發普惠金融供給主體創造性。銀行業全面深化數字化運營,持續推進線上改造和下沉服務,提升覆蓋面和客戶體驗,更加突出個性化服務。大型銀行須充分發揮集團化、多元化經營優勢,整合內部資源,不斷豐富普惠金融服務內容,構建層次豐富、覆蓋廣泛、合作良好的服務架構。互聯網金融機構需找準定位,強化風險管理,利用平台優勢形成良性互補。保險、信託、擔保、證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也要積極參與,滿足多樣化金融需求。不同類型的金融主體取長補短,相互競合,共同塑造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生態環境。

  二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一方面,需要完善貫穿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產品體系,細分客群,深化線上和線下融合,提供更精細化、量身定製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也要著力形成滿足各層級中小企業資本補充、並購、上市等市場化的機制。

  三是進一步開放數據並規範應用,為數字普惠模式的良性運轉奠定基礎。由於數據源相對分散,缺乏整合共享及規範應用機制,數據壁壘、數據安全等問題仍然存在,數據獲取途徑、公共數據開放原則、數據規範應用規則、數據隱私保護等問題亟待解決。需要進一步加快大數據立法,對數據確權、數據交易、數據保護等進行規範。在此基礎上,加大數據開放共享力度,打通數據融合應用的通道,實現數據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與深度利用。

  四是進一步提升數字普惠金融風控能力。近年來,傳統風險之外的數據相關的新興風險問題也逐步顯現,如數據洩露帶來的客戶隱私暴露、數據造假帶來的金融欺詐、模型低效帶來的風險累積等,對金融機構提升風控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課題,需要在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在消費者權益保護、反欺詐體系構建、模型風控長效機制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以完善,確保數字普惠金融行穩致遠。

  五是多方協同發力,促進供應鏈金融可持續、健康發展。我國供應鏈金融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存在諸多方面問題,需要構建系統性機制,參與各方積極協同、一致行動、合力解決。產業端要對自金融行為進行規範約束,避免核心企業過度利用自身信息壟斷地位和有關账款,對中小企業形成擠壓,也要注意避免排擠外部金融機構公平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金融端積極開展多路徑研究探索,突破過度依賴核心企業的發展瓶頸。利用自身優勢,打造完整供應鏈科技輸出解決方案。政府端在保證安全和隱私前提下,進一步開放公共部門數據信息。以差異化政策安排和專項激勵,支持商業銀行和核心企業充分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合作,不僅要解決好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還要解決好企業和企業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促進供應鏈金融等業務創新。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任重道遠須策馬,風正潮平好揚帆,普惠金融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建設銀行願與國內外同仁一道,積極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下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轉型發展的新機遇、新課題、新使命,助力共同富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