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傕本已走投無路,為何卻能挾持朝廷,與兩個人有直接關係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回,發生在李傕、郭汜進犯長安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呂布、李傕和王允。原文如下:

呂布勒兵到山下,李傕引軍搦戰。布忿怒衝殺過去,傕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布軍不能進。忽報郭汜在陣後殺來,布急回戰。隻聞鼓聲大震,汜軍已退。布方欲收軍,鑼聲響處,傕軍又來。未及對敵,背後郭汜又領軍殺到。及至呂布來時,卻又擂鼓收軍去了。激得呂布怒氣填胸。一連如此幾日,欲戰不得,欲止不得。正在惱怒,忽然飛馬報來,說張濟、樊稠兩路軍馬,竟犯長安,京城危急。布急領軍回,背後李傕、郭汜殺來。布無心戀戰,只顧奔走,折了好些人馬。比及到長安城下。

賊兵雲屯雨集,圍定城池,布軍與戰不利。軍士畏呂布暴厲,多有降賊者,布心甚憂。數日之後,董卓余黨李蒙、王方在城中為賊內應,偷開城門,四路賊軍一齊擁入。呂布左衝右突,攔擋不住,引數百騎往青瑣門外,呼王允曰:“勢急矣!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別圖良策。”允曰:“若蒙社稷之靈,得安國家,吾之願也;若不獲已,則允奉身以死。臨難苟免,吾不為也。為我謝關東諸公,努力以國家為念!”呂布再三相勸,王允只是不肯去。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董卓被殺後,李傕、郭汜等人在謀士賈詡的建議下,糾集殘部十餘萬人,進犯京城長安。呂布經過數日廝殺,不但未能擊退對手,反而被李傕等人乘虛偷襲長安城。呂布大驚,只得撤退城中。沒過幾天,城中李蒙、王方等人打開城門,放李傕叛軍進城。呂布勸說王允離開長安,遭到王允的拒絕。最終,呂布逃往中原,王允被殺,漢末朝廷被李傕、郭汜等人控制。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呂布聽說叛軍乘虛進犯長安後的心情,叫做“無心戀戰”意為沒有心情去留戀戰事。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提到的李傕、郭汜兵犯長安,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董卓傳》載:“比傕等還,輔已敗,眾無所依,欲各散歸。既無赦書,而聞長安中欲盡誅涼州人,憂恐不知所為。用賈詡策,遂將其眾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長安,眾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圍長安城。”引發這場浩劫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仕途王允拒絕赦免董卓殘部,令局勢變得非常混亂。二是謀士賈詡在關鍵時刻說服李傕、郭汜等人,令局勢變得無法收拾。

據《後漢書?王允傳》載,董卓被殺後,李傕、郭汜等人驚慌失措,上奏朝廷請求赦免。但王允卻以“以為一歲不可再赦”為由予以拒絕。這一決定令局勢急轉直下。當得知王允這一態度後,李傕、郭汜更加驚慌,謀士賈詡提出了一個改變漢末歷史走向的建議。

《三國志?賈詡傳》載,賈詡與李傕、郭汜等人表示:“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這一建議立即被李傕和郭汜采納,兩人隨即召集董卓殘部,短短時間內竟然召集了十餘萬之眾。李傕、郭汜隨即下令兵犯長安。在強悍的涼州鐵騎面前,呂布的並州兵勇不堪一擊,很快被擊敗,長安城也因此陷落。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演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