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祭出雙引擎戰略 雷軍首提外部機遇和內部矛盾

【財聯社】(記者 周源)1月11日,小米集團明確了未來5年的核心戰略。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曾於去年11月宣布,小米集團未來5-10年總體戰略是“AIoT”(AI賦能,萬物互聯),彼時沒有包含手機業務的定位。

此次雷軍推出的五年期雙引擎驅動戰略,承上啟下,更像是一項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過渡舉措,兼顧原有的手機業務核心,並同時明確AIoT方向的戰略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1月10日,雷軍啟動了紅米手機的品牌更新,並正式任命金立手機原總裁盧偉冰擔任小米集團副總裁、兼更新後的小米子品牌“Redmi”總經理。

AIoT:何者先行

1月11日,雷軍在小米集團年會上宣布,2019年,小米將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時間周期為期五年。由此,小米集團進入雙引擎戰略時代。

雷軍曾於去年11月制定小米集團在未來5-10年的總體戰略為“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對小米原有的手機業務核心在新的戰略框架內並未做出任何定義,轉型相對突兀,沒有無縫銜接和缺乏平滑過渡。

這次,雷軍將手機業務提到了和AIoT同等級的戰略地位,修正了之前忽視手機業務在整體目標中缺失的不足。

小米集團成立8年以來,首次把AIoT業務當成未來的核心戰略,雷軍在1月11日的小米集團年會上,稱小米在未來5年內,將在AIoT領域內持續投入的資金量超過100億元。

由此可見小米集團對AIoT的期待和重視程度。

此前申萬巨集源發布的行業深度研報稱,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之後,物聯網(IoT)將成為新一代產業發展方向。

財聯社記者從小米集團內部獲悉,小米集團的AIoT,實際上分兩層含義:對外是“AI+IoT”,而對內則是“All in IoT”。

2013年,小米通過智能手機為核心衍生孵化了現在的小米生態鏈。經過5年發展,小米依靠一系列智能硬體產品確立了自身在國內的消費物聯網地位。

截至2018年11月,小米IoT平台已連接了1.32億台智能硬體設備(不包括手機和筆電電腦),支持超過2000款智能設備。

記者從小米集團獲悉,小米認為“AIoT即萬物智慧互聯”,其中IoT是AIoT的前期發展方向,即萬物智慧互聯的前提是建立品類足夠豐富的智能硬體設備疊加互聯網的體系。

基於這個前提,小米在IoT領域的動作不斷。

1月10日,小米集團在米家發布了Redmi Note7的周邊智能硬體設備——聲控照片印表機。1月6日,小米集團戰略入股TCL集團,雙方達成在大家電領域供應鏈和代工產能方面的深度合作。

手機內攻縣鄉外擊歐洲

手機一直是小米集團的核心地基,其IoT生態原本也緣起這項業務。

1月10日,小米集團在北京宣布原“紅米”更新為獨立品牌“Redmi”,由金立手機原總裁盧偉冰擔任Redmi品牌總經理,同時還發布了Redmi首款產品Note7。此舉意味著小米集團正式確立了雙品牌策略。

作為和小米一樣的獨立品牌,Redmi將聚焦性價比和電商市場,而小米將專注於手機中高端市場和新零售領域。

除了兩大獨立品牌,小米集團還在外圍做了配套支持,黑鯊、美圖和POCO,分別在遊戲、女性市場和海外用戶市場等垂直賽道上,與小米和Redmi兩大品牌形成多品牌矩陣,共同拱衛手機業務。

但是,小米集團手機業務在國內面臨市場放緩壓力。

中國信通院1月8日發布報告稱,2018年全年,中國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4.14億部,同比下降15.6%。2018年全年上市的新機型共764款,同比下降27.5%。

對此,小米集團的應對措施,除了在國內手機市場採用多品牌策略,還會建立全管道、全品類、全場景的新零售體系。

見智研究所調研報告稱,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線下授權店已達1100家。在全國2800個縣級行政區,小米目前隻觸達500多個,線下空間還很大,這將是2019年小米發力的重點。

“通過品牌分層,更新獨立後的Redmi手機強調性價比,未來很可能會成為小米攻佔農村市場的主力品牌。”國內一家產業投資基金執行董事告訴財聯社記者,“農村不但是國內智能手機的最大市場,也很可能會在2019年得到央行流動性加持。1月7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說,今年將頒布鼓勵汽車、家電等消費新政。”

上述執行董事認為,鼓勵汽車家電消費新政,很大程度上是從前家電下鄉政策的翻版。

而小米集團線下重點拓展區域,正好包括縣級行政區在內。

除了拓展國內農村市場,小米集團在2019年也將更為注重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

雷軍在1月10日對財聯社記者說,“小米(集團)將重點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歐洲的西班牙和法國,這兩個國家我們要做重點突破。”

小米集團2018財年三季報顯示,小米集團的國際業務收入佔集團總營收的43.6%。2019年,小米集團將重點開拓歐洲、俄羅斯和拉美市場,並將持續鞏固在印度市佔率第一的地位。

通向未來面臨的矛盾

1月11日,雷軍在小米集團年會上,首次提及小米集團面臨外部機遇和內部矛盾。

雷軍認為,小米有兩個主要矛盾,即“公眾對小米的期待與小米發展速度之間的矛盾;小米的發展速度與現有組織管理能力之間的矛盾。”

通過架構調整、升維品牌和管道拓展,雷軍認為兩三年後,小米集團將產生新的“質的飛躍”。

自互聯網出現,尤其進入移動互聯網階段,所有商業模式在本質上都共通,即獲取用戶、運維留存和流量轉化。

小米集團對於這套(移動)互聯網C端邏輯的實踐,意外的由MIUI系統為主鏈的智能家居和物聯網(IoT)布局取得突破。

事實上,在除了手機之外的其他硬體和線下垂直場景入口的整體布局方面,小米拿到了通向未來的入場券——AI賦能+萬物互聯。

這被雷軍認為是小米集團當下面臨的外部機遇,也是2018年11月確立小米集團未來5-10年核心戰略目標的現實性基礎。

雷軍甚至認為一旦有了5G技術的加持,小米即將面臨一個“比移動互聯網還要大至少一個數量級的超級機遇”。

光大證券2019年度投資策略報告認為,5G新投資周期將在2019年啟動,IoT時代成熟節點應用多,對通信網絡、軟體服務等企業業績推動作用會逐漸釋放,驅動板塊業績增長。

若萬物互聯是一個確定的未來,則小米重注AIoT確實已先行一步,並挖好了護城河。

只是這條河,就當前而言,還不夠深。小米物聯網生態開放合作夥伴對於硬體品質的把控,槽點較多,而小米生態鏈產品的售後體系,也遠談不上完美。

雷軍所說的“小米的發展速度與現有組織管理能力之間的矛盾”,在這兩個點上,頗具洞察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