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十年,are you OK?

作者丨羅燕珊

編輯 | 蔡芳芳

小米十年,它成了什麽樣的公司?

4 月 6 日,小米公司迎來 10 周歲生日。

相信很多讀者對小米成立的故事並不陌生,雷軍曾數次公開回憶小米成立時的情景——2010 年 4 月 6 日,在北京中關村保福寺橋銀谷大廈 807 室,包括雷軍在內共 14 人的初創團隊,一同喝過小米粥,宣告小米公司正式開張。

某種程度上說,小米的誕生給當時的手機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甚至引發了一場變革。小米手機在面世後的短短三年,便拿下國內銷量第一的桂冠,但高光時刻沒有持續多久,低谷就接踵而來。由於線下渠道薄弱、缺乏核心技術、“小米模式”失靈繼而被同行複製等原因,小米國內手機銷量在 2016 年遭遇滑鐵盧,從第一跌至第五。2017 年,小米依靠印度市場“二次創業”成功。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在香港上市。

轉眼間,小米已經進入下一個十年。新的十年被雷軍視為“重新創業”,這一回,小米的目標是衝擊高端市場。不久前發布的小米 10 系列便是這段新創業旅程的第一款手機。

按照小米對自身的定義,它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 IoT 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其產品按照產品功能、形態和模式,大體上可以劃分為智能手機、IoT 和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產品。

但長期以來,關於“小米究竟是什麽公司”,仍眾說紛紜。

圖源:InfoQ

實打實的硬體公司

要說小米是手機 / 硬體公司,大概是最沒有爭議的,因為它這十年來的營收大頭始終是靠賣手機、賣硬體產品,並且銷售數字確實突出。

當前,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2019 年,在全球手機市場下滑 2.3% 的低迷環境下,小米手機全球銷量達 1.25 億部,實現 5.5% 的增長,而這部分業務創收 1221 億元,佔總收入 59.32%。

在小米上市半年後,雷軍宣布“手機 +AIoT”的雙引擎戰略,將其稱為小米未來 5 年的核心計劃。手機業務上,小米實行多品牌策略,並在 2019 年年初完成小米和紅米 Redmi 的品牌分拆。

除了手機,IoT 也逐漸成為主力營收。2019 年,小米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實現收入 621 億元,同比增長 41.7%,佔總收入 30.2%。

這裡所說的 IoT 和生活消費產品,主要包括小米自產的智能電視、路由器、AI 音箱,與生態鏈企業合作生產的移動電源、手環、空氣淨化器、淨水器、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以及生活消費產品,包括箱包、家具等。

IoT 業務收入的提升主要得益於小米電視和可穿戴設備的增長。目前,小米電視出貨量在全球排名第五,中國市場第一,去年總出貨量 1280 萬台,小米智能音箱出貨 1410 萬台。此外,據谘詢機構 Canalys 統計,2019 年小米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手錶與手環)出貨量全球第一。

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小米已連接的 IoT 設備(不包括智能機與筆電電腦)數量達到 2.35 億。

今年 1 月,雷軍在向全體小米員工發布的新年全員信中指出,小米 2020 年將對 2019 年年初提出的 AIoT 戰略進行升級,在 5G+AIoT 的戰場上,小米將從此前的 5 年投入 100 億元加碼升級為 5 年投入 500 億元。

偽互聯網公司?

2019 年,小米的互聯網服務實現營收 198.4 億元,同比增長 24.4%,佔總收入 9.6%。該部分業務毛利率為 64.7%,遠高於智能手機業務 7.2% 的毛利率。

用戶數據方面,MIUI 在 12 月份的月活躍用戶數(MAU)達到 3.1 億人,中國大陸地區 MAU 為 1.09 億。同期,智能電視及小米盒子的 MAU 達到 2770 萬;截至 12 月 31 日,其中的付費用戶超過 370 萬,同比增長 62.9%。

小米在年報中進一步指出,在去年第四季度,小米的遊戲業務實現營收 8.74 億元,同比增長 44.4%;廣告收入實現 30 億元,同比增長 17.8%;包括有品店、金融科技業務、電視互聯網服務以及海外互聯網服務的營收同比增長 112.6%,是拉動該業務板塊的增長主力,但並未直接透露具體營收數據。

雖然從上述數據來看,小米互聯網業務發展勢頭良好,但從資本市場給出的反饋來看,小米仍未算得上互聯網公司。

在資本市場,硬體企業的市盈率普遍低於互聯網企業,因為投資者認為硬體企業的盈利前景和想象空間遠不如互聯網企業。我們可以來看一組數據:騰訊的市值為 3.6 兆港元,市盈率為 34 倍;亞馬遜市值為 9491 億美元,市盈率超 80 倍;而世界上最賺錢的硬體公司蘋果,市值超 1 兆美元,其市盈率卻只有 19 倍,最高時也不過是 24 倍。

在早幾年,資本的確給過小米信心。小米未上市前的估值水漲船高,到 2014 年已飆升到 450 億美元,上市前甚至一度傳出雷軍尋求 2000 億美元估值的傳言。不過傳言最終也僅僅止步於傳言。

在上市前的幾周,雷軍曾焦慮得連覺都睡不著,“大家投資了我們 55 億美金,萬一跌得很難看,怎麽出去見人?”

上市當天,小米股價即破發,這一年多來更是“跌跌不休”。現在,小米的市值是 2466 億港元,市盈率為 22 倍,股價在 10 港元左右,與 17 港元 / 股的發行價相比,小米的股價和市值在近一年半的時間裡已大幅縮水。雷軍也為此感到著急,在 2019 年 1 月的小米年會上,雷軍對所有員工說:“同學們,可能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冬天已經來了。”“2019 年我們即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沒有一絲一毫盲目樂觀的余地。”

在上市後這一年中,“過冬”的小米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組織結構調整、線下渠道的強化和產品線梳理。為穩定市場信心,2019 年小米回購股票多達 39 次。

儘管財報顯示:2019 年小米互聯網服務的毛利已經達到 128 億元,以 9.6% 的收入貢獻了 45% 的毛利,同時堅守“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智能手機、IoT 以及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淨利率不超過 5%”的紅線——2018 年和 2019 年小米硬體業務的綜合淨利潤率均低於 1%,但在小米成為一家真正的“互聯網公司”之前,投資者還需要看到更多可以提振信心的內容。

稚嫩的技術公司

小米 10,小米衝擊高端市場的十年集大成之作,雖然價格依然具備競爭力,但仍有評論認為其未擺脫“堆砌硬體”的本質,缺乏核心技術。(圖源:InfoQ)

對小米而言,手機仍是其生態的核心入口,要在 5G 時代保住其在 4G 時代的地位,關鍵還是在於手機產品的競爭力,而這除了要看產品能力,更取決於技術研發實力。

我們梳理了過去一年小米在技術研發上的動向,其中最重要的標記莫過於 2019 年 2 月技術委員會的成立。雷軍在內部會議上指出:“要繼續強化技術立業,技術事關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和引擎。”小米任命崔寶秋為技術委員會主席,將人工智能與雲平台部一分為三(人工智能部、大數據部和雲平台部),隨後又任命了 19 位集團技術委員會委員。至此,小米技術委員會的架構初步完成。

2019 年,小米首次設立了小米技術獎,向全年度技術成就最高項目的核心研發人員頒發 100 萬美元獎金。去年,這一獎項由小米 MIX Alpha 項目的 10 位工程師獲得。MIX Alpha 標誌著小米在螢幕貼合技術、天線技術、智能互動技術的突破和積澱。

同時,小米也在積極引入全球頂尖的研發人才,比如去年就有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專家 Daniel Povey 加入小米任職語音首席科學家。

雷軍在 3 月 31 日發布的致投資人公開信中表示,2019 年,小米的研發投入達到 75 億元,約佔收入的 8%,同比增長 30%,2020 年這一數字將增至 100 億元。雖然雷軍從誕生至今就多次強調“技術創新是小米流淌在血液中的信仰”,但如果與小米常常提及的老對手華為相比,小米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還只是剛剛起步。華為同日發布的最新年報數據顯示:2019 年其研發支出為 1317 億元,佔全年銷售收入 15.3%。

此外,小米的研發投入布局還包括加大芯片及供應鏈的投資。據統計,從今年 1 月起,小米通過旗下專攻半導體領域的“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短短兩個多月內,迅速投資了 8 家半導體公司。

總的來看,小米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布局已達 19 家,覆蓋從 Wi-Fi 芯片、射頻(RF)芯片、MCU 傳感器到 FPGA 等多個芯片產品領域。

在投資版圖展開前,小米曾聲勢浩大地走起了芯片自研路。早在 2014 年,小米與聯芯合作,共同投資成立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小米持股 51%,聯芯持股 49%。2017 年小米推出自主研發松果芯片“澎湃 S1”。

但澎湃 S1 之後,卻遲遲未見新芯片面世,也沒有新進展公布,業內頻繁傳出小米研發的澎湃 S2 多次流片失敗而難產的消息。2019 年 4 月,小米拆分松果電子部分團隊,新成立大魚半導體,專注 AI 和 IoT 芯片研發,而松果電子將繼續研發手機芯片。但至今依然沒有任何關於自研芯片的消息傳出,加上近期小米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動作之大,讓人不免心生疑慮:小米的芯片自研之路還在繼續嗎?

芯片是手機創新的核心,目前能自研芯片的手機廠商只有蘋果、三星和華為,而除了小米,OPPO 也啟動了自研芯片的計劃。但華為用了數十年才有了現在的成果,“小米們”想要達成目標,還需時日。

投資小能手

雖然對半導體企業的投資在短期內不能產生實際收益,但小米在投資上卻也收獲頗豐。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小米共投資超過 290 家公司,總账面價值約 300 億元。雷軍曾表示:“我們投資可變現的資產,已經是個天文數字。”InfoQ 估算,小米 2019 年的投資稅後收益達 24 億元。

在圍繞自身硬體生態鏈布局投資的同時,小米所投資企業還涉及傳媒、遊戲、企業服務和金融領域。

2018 年以來,小米投資的公司裡有超過 10 家上市,包括愛奇藝、嗶哩嗶哩、華米科技、雲米、美團點評、趣頭條、51 信用卡等。

2020 年 2 月,小米所投資的石頭科技在科創板上市,是小米生態鏈公司中首家成功在 A 股市場上市的公司。

儘管小米官方宣稱自己“不是一家投資公司,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自身業務”,但也難掩其出色的投資成績。

這背後一方面或與雷軍豐富的創業和投資經驗有關,另一方面,小米負責投資業務的 CFO 周受資也有著專業的投資背景。在加入小米之前,周受資均任職於知名投資機構,2010 年加入 DST,在 DST 的 5 年間主導投資了包括小米、京東、阿里巴巴、滴滴計程車等中國知名公司;在 DST 之前,他任職於高盛。

最具爭議性的公司

成立至今,小米無疑是最具爭議性的手機廠商。它身上最顯著的標簽是性價比,但因性價比而成功的它,如今卻又受困於性價比,導致這兩年往高端路線發展的過程小心翼翼而困難重重。

小米的最佳代言人是公司創始人雷軍及其一眾高管團隊,但高管們的言論常常引發爭議和挑起罵戰。就在不久前,雷軍在微博上發表言論稱“小米只有十年歷史,大家可以查一下友商在十周年時候的研發投入”,但因爭議過大,雷軍事後已將評論刪去。

小米的產品質量口碑好壞參半,經常缺貨,也曾多次陷入“抄襲蘋果”、“抄襲魅族”的風波中,無數次被詬病“沒有核心技術”,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戲稱雷軍為雷布斯……

小米多次強調自己不是硬體公司而是互聯網公司,但至今仍有許多人並不買账。

無論如何,小米的確給中國手機產業帶來了衝擊,加速了智能手機的普及,並影響了一代移動互聯網用戶。至於小米究竟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或許還得再等一個十年,答案才能逐步清晰。

為你推薦

InfoQ Pro是 InfoQ 專為技術早期開拓者樂於鑽研的技術探險者打造的專業媒體服務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