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從送菜上門切入到老齡化市場?

序言:互聯網公司目前面臨最大問題在於流量已經面臨天花板了,除了提高市佔率外,流量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口紅利。如今的人口紅利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新生人口的人口紅利、下沉市場的人口紅利、以及老齡化人口紅利。

文| 張奡

來源丨關注公眾號:Dolphin海豚智庫,後台回復“養老”,獲取【2019年中國養老城市消費洞察報告】。

目前為止,第一種人口紅利沒有預期而至,第二種人口紅利互聯網公司已經搶破了頭,第三種人口紅利-老齡化市場或將五年後來臨。老齡化消費高地正在形成,但城市養老消費市場供需嚴重不平衡,缺乏優質供給。(獲取《2019年中國養老城市消費洞察報告》報告後台留言:養老)

老齡化人口紅利即將來臨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7年的人口抽樣調查,選擇了1145246個樣本進行調查,人口比例如下:

國家統計局2017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

到了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65歲以上人口約佔總人口比例的12%。2018年,中國65歲以上人群已達1.6億,另據紅杉中國的《2019年中國城市養老消費洞察報告》中提到,60歲以上老年人群總數近2.5億。

到了2019年,50後69歲,60後59歲,60後們紛紛即將突破60歲大關。再過5-10年,這部分人群由於不可抗拒的身體衰老原因,對居家護理等上門便民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國際谘詢機構“大觀研究”(Grand View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居家護理市場吸引力日增,預計到2020年全球規模將達3550億美元,平均年增長7.8%。

買菜屬於高頻、剛需的需求,送菜上門不僅屬於高頻剛需,同時也屬於養老服務的一類,但是現在的生鮮市場還鮮少關注老齡化消費市場。

一方面,生鮮公司都把客戶群體盯在了年輕的白領上,他們購買力強,上手快,另一方面,身體健康的老人願意每天逛逛菜市場,就當鍛煉了。因此普通老人並不需要送菜上門服務。而且他們多數不習慣使用手機下單,還需要額外的教育成本。

可能會有人認為剛性需要送菜上門的高齡老人比例在人口中構成並不大,這方上市場份額並不高,但是我認為這塊業務,不僅要做,而且是一篇藍海,有著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我們看看下面這組數據:中國老齡人口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3億。預計到2050年,80歲以上高齡人口將突破1億,約佔老年人口總量的1/4,此後將長期保持在1億左右。失能和半失能人口也將從2017年約3900萬上升至2050年約8200萬。

因此,老齡化人口紅利或在未來5-10年內到來,年邁而腿腳不利落的老人比年輕人更需要送菜上門服務。

大企業已經開始在老齡化市場未雨綢繆了。例如2018年,阿里巴巴以40萬的高薪公開向社會招聘老年人,以便更好的了解老人需求,改進產品。

深度挖掘老齡化市場,從送菜衍伸到衣食住行

張姑娘家裡有一個遠房親戚,現在老太太已經90歲了,由於腿腳不利索,家住在六層,沒有電梯,因此60歲的女兒給她每天送菜,已經送了10年了,現在女兒自己也已經70多歲了,自己也老了,快爬不動了。

現在70歲的老太太還在每天爬樓給老母送菜,一天天年齡大了,腿腳越來越不利索了,也挺艱難的,如果有一天真爬不動了怎麽辦?

高齡老人的兒女也是老人,也有自己的兒孫要照顧,難免顧此失彼,今後誰來照顧這些長壽的老人,已經是一個必須注意的社會問題和商機。

生鮮企業目前自身盈利都困難,如何能從給老人送菜上獲得商機呢?

從配送成本來看,一定是一個區域送的越多,成本越低,多幾個老人用,不能讓生鮮企業發財,卻能攤銷一部分配送成本。

從商業模式來看,永旺MY BASKET是日本的社區小型生鮮食品連鎖超市,由於日本老齡化問題,老年人不方便出行到遙遠的大型超市去消費,這類的小型生鮮超市也已經在日本社區中越來越普遍。

不僅如此老齡化的市場需求還可以深度挖掘出六大類,平時的衣服、食物、生活用品是一類,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市場是一塊,家政醫護等服務市場是一塊,此外還有養老金融,居住養護、文化娛樂等。

圖片來源:2019年中國城市養老消費洞察報告

《中國老齡產業發展預測研究2014》的數據顯示,我國養老產業市場預計在2020年將達到7.7兆元,到2030年將達到22.3兆元。

從佔領用戶心智來看,對年輕人來說,送菜上門只是錦上添花,對一部分失能高齡老年人來就是雪中送炭了,這個送貨是有溫度有感情的,不僅老人能受益,其子女也能減少一部分負擔而受益。企業的幫助,消費者會記在心裡,會對企業產生特殊的感情,從而開始在上面進行更黏性的消費。

誰能最早通過送菜切入到老齡化市場?

目前生鮮市場競爭激烈,阿里、京東、蘇寧、美團紛紛入局。有著配送優勢的美團買菜、與蘇寧小店共享供應鏈的蘇寧菜場,包含社區生活服務的盒馬菜市,正在融資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巨頭們爭奪生鮮市場的背後其實是在爭奪消費者的心智。

買菜的生意裡,掌握住菜就掌握了流量,巨頭爭奪導致同質化競爭激烈不說,而且還賠本賺吆喝。

我個人認為同質化的原因主要還在於他們沒有找對突破口,用戶都定位在年輕白領,家庭主婦,這個競爭能不激烈嗎?你一小時送貨上門,我就半小時送貨上門,結果成本也居高不下。

誰也沒有換個角度去思考,到底誰才是最需要送菜上門的人群。誰也沒有去思考,大企業的社會責任在哪裡,沒有戳到群眾的痛點,再撒錢消費者也只會當成羊毛薅了,還不落好。

我們以蘇寧菜場為例,蘇寧現在的1小時生活圈理念就是隨時隨地都在1小時內滿足客戶需求,蘇寧的核心戰略是離消費者近一點,做有溫度的交付,同時還在線上服務消費者於保潔,維修、清洗、安裝等生活服務。

不過我認為可以在有溫度上更加的扎深一些。

什麽叫做有溫度?給消費者溫暖的感覺,人什麽時候覺得溫暖?在順境的人給他個太陽他也不會覺得溫暖,在逆境的人給他個蠟燭也會覺得是個太陽。

給一個高齡的老人每天送次菜,並不賺錢,但是通過送菜,開發出其他六大類的消費需求,延伸到老齡化市場,通過照顧好這類特殊消費者,從而讓老人的子女,孫女心懷感激,甚至也開始在這家企業消費,從線上到線下,從生鮮延伸到其他產業,這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生意了。是俘獲三代家庭的生意,生生不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