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患者為何要定期檢測甲胎蛋白?

楊先生今年45歲,上大學體檢時查出B肝「大三陽」,此後不定期複查肝功能,偶有轉氨酶升高,經保肝治療後均能恢復正常。

工作後,楊先生因生活不規律、飲酒應酬等諸多因素,導致肝炎反覆發作,但一直不願抗病毒治療。直到40歲時,才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抗病毒治療。服藥後,楊先生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轉。獲得滿意的療效兩年後,楊先生開始不規律複查,最後隻檢查肝功能一項。

最近,楊先生感肝區疼痛,查了一個腹部彩超,沒有發現明顯異常。家屬不放心,來到肝病專科醫院,醫生建議楊先生查一下甲胎蛋白。結果,數值超過500ng/ml。

接下來,楊先生分別做了肝臟硬度、增強CT和MRI(磁共振)等檢查,發現小肝癌。最終,採取手術治療,術後效果良好,繼續抗病毒治療,監測甲胎蛋白逐漸正常。

從這個病例中,發現很多B肝患者在所謂的「定期複查」中,隻關注「轉氨酶」這樣的指標,忽略了肝病隱藏的「危機」。很多患者,在聽到要求他們查的項目時,會問我院門診專家:「甲胎蛋白是什麼?監測甲胎蛋白有什麼意義?」

今天,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它吧!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一種腫瘤相關蛋白,主要存在於胎兒體內,正常情況下,成年人血液中僅有微量存在。甲胎蛋白屬於白蛋白家庭的成員,1956年由瑞典學者在胚胎中發現。1963年,其他學者相繼發現,肝癌患者體內甲胎蛋白大量升高,不久,甲胎蛋白成為首個被認定的腫瘤生物標誌物。

目前已經證實,在胎兒期,甲胎蛋白由孕婦的卵黃囊和胎兒的肝臟產生。甲胎蛋白是胎兒體內的重要蛋白之一, 13周時達體內血漿蛋白總量的1/3。由於甲胎蛋白可經不同的途徑進入母體血液循環,故孕婦體內甲胎蛋白會自然增高。嬰兒出生後,甲胎蛋白約每5天下降一半,2~3月後逐漸降到微量,到成年時,平均水準約5-7ng/ml。

典型的B肝患者,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其自然病程可呈現「三部曲」,即「活動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變化過程。那麼,在B肝的疾病狀態下,監測甲胎蛋白有什麼意義呢?

一、肝炎活動期

成年急、慢性B肝患者,炎症活動導致肝細胞壞死,肝臟在修復炎症的同時,也有新生的肝細胞出現,這些細胞具有產生甲胎蛋白的能力。所以,在肝炎活動時,甲胎蛋白可以升高。不過,肝炎活動時,一般只是低水準的升高,這種升高有時是判斷肝功能是否有恢復趨向的標誌。

二、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研究表明,肝發生纖維化時,很多患者會出現高於20ng/ml的升高,其水準與纖維化的程度密切相關。在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可以升高至超過1000ng/ml以上。其主要的原因是,隨著肝纖維化的加重,肝臟將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的功能降低,機體需要大量的新生肝細胞來產生能量,而這些新生的肝細胞同時也產生大量的甲胎蛋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甲胎蛋白可以警示B肝患者是否有肝硬化的傾向

三、肝癌

甲胎蛋白監測最重要的目的是早發現肝癌。甲胎蛋白是一種胚胎蛋白,在肝癌發生時,由於肝癌細胞比胎兒肝細胞具有更快的分裂能力,故可更迅速的產生大量的甲胎蛋白。在這裡要注意,直徑小於2cm的「小肝癌」,由於惡性程度低,生長緩慢,產生的甲胎蛋白可能較少,常表現為持續低水準的升高;而逐漸增大的肝癌,惡性程度大,能產生大量的甲胎蛋白,可以在短時間內急劇升高

四、B肝治療過程中監測的意義

B肝患者中,伴有中度以上肝纖維化的肝炎,或肝硬化炎症活動時,服用抗病毒藥1~2個月後,隨著病毒裁量(HBV DNA)和轉氨酶的下降,甲胎蛋白逐漸降低,這時,往往預示病情的好轉,同時也提示肝癌的可能性低。如果在服用抗病毒藥後,甲胎蛋白不降反升,則需進一步行肝臟增強CT或MRI檢查,並定期複查,以及時排除或早期診斷肝癌,贏得最好的治療時機。

肝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甲胎蛋白水準的變化,也有重要的意義。如在手術或射頻消融術後,療效好的肝癌患者,其甲胎蛋白水準會在術後1~2月逐漸恢復正常;而甲胎蛋白持續不降低,往往提示治療不徹底;甲胎蛋白降低後又增高,提示肝癌複發的可能

總之,不論是否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療,B肝患者除了要定期做肝功能、HBV DNA、彩超、「兩對半」等檢查,還需定期監測甲胎蛋白這個重要的血清學指標,以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肝硬化和肝癌,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