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政部:將防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加快財稅改革

  新浪財經訊 6月21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2017年中央決算報告中指出,繼續依法加強限額內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著力防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加快頒布修改後的預算法實施條例,抓緊制定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方案,抓緊完成消費稅法、印花稅法、關稅法等草案的起草工作。

  以下為全文

  ——2018年6月20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 劉 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我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2017年中央決算報告和中央決算草案,請審查。

  一、2017年中央決算情況

  2017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長官下,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各項決議要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品質效益明顯提升,風險管控穩步推進,市場信心顯著增強,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在此基礎上,財政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中央決算情況總體較好。根據預算法第七十九條規定,重點報告以下情況:

  (一)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123.36億元,為預算的103.2%。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以及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1633.37億元,收入總量為82756.73億元。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4908.93億元,完成預算的99.1%。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347.8億元,支出總量為98256.73億元。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15500億元,與預算持平。與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的執行數相比,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加4.33億元,主要是在庫款報解整理期,進口貨物增值稅和消費稅、專項收入等增加。中央財政調入資金增加0.02億元,主要是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增加。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減少168.06億元,主要是年終據實結算項目地方上解數額增加,相應衝減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收入增加和支出減少合計172.41億元,已包含在上述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3347.8億元中。

  在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情況下,中央財政收入增長超出預期,是我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發展品質和效益提升的綜合反映。從收入決算具體情況看,稅收收入75697.15億元,為預算的107.5%;非稅收入5426.21億元,為預算的66.2%。稅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稅28166.02億元,為預算的104.9%,主要是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漲幅高於預期;國內消費稅10225.09億元,為預算的99.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合計18968.52億元,為預算的119.4%,主要是進口商品量價齊增,一般貿易進口大幅高於預期;企業所得稅20422.79億元,為預算的104.4%,主要是企業經營效益好於預期;個人所得稅7180.73億元,為預算的111.2%,主要是居民收入增長較快;車輛購置稅3280.67億元,為預算的115.1%,主要是汽車銷售量增長超出預期;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13870.37億元,為預算的106.7%,主要是出口增長高於預期。

  從支出決算具體情況看,中央本級支出29857.15億元,完成預算的100.9%;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65051.78億元,完成預算的99.1%。中央本級支出中,教育支出1548.39億元,完成預算的101.9%;科學技術支出2826.96億元,完成預算的99.5%;外交支出519.67億元,完成預算的95.2%,主要是執行中收回以前年度結餘資金,相應抵減當年支出;國防支出10226.35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公共安全支出1848.94億元,完成預算的100.6%;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271.46億元,完成預算的100.9%;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597.48億元,完成預算的108.2%,主要是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利息費用補貼等據實結算項目支出增加;債務付息支出3777.69億元,完成預算的100.8%。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中,稅收返還8022.83億元,完成預算的87.8%,主要是根據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有關稅收返還政策據實安排;一般性轉移支付35145.59億元,完成預算的100.3%,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8.3%,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增長19.7%;專項轉移支付21883.36億元,完成預算的101.9%,主要用於加大農業、教育、社保、醫療、就業、生態環保、住房保障等重點領域投入力度。

  中央預備費預算500億元,實際支出60.7億元,用於大氣汙染成因與治理突破等方面,剩餘的439.3億元全部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結餘836.07億元(含中央預備費結餘439.3億元),加上超收2511.73億元(含政府性基金實際多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0.37億元),合計3347.8億元,全部用於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017年初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1422.17億元,加上上述補充的3347.8億元、按規定用中央政府性基金結轉資金補充的68.49億元,2017年末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為4838.46億元,2018年調入預算2130億元後餘額為2708.46億元。

  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使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安排的支出1090.96億元,其中,中央本級使用337.86億元,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使用753.1億元。中央預算周轉金規模沒有發生變化,2017年末餘額為354.03億元,主要用於調劑預算年度內季節性收支差額。

  2017年,中央財政發行國債40096億元,其中內債39812.37億元、外債283.63億元,籌措資金除用於到期國債還本外,其余均由中央財政統籌安排使用。發行的內債中,儲蓄國債3215.28億元,平均發行期限為4.08年;記账式國債36597.09億元,平均發行期限為7.79年。2017年國債還本25401.36億元,其中內債25176.18億元、外債225.18億元。年末國債餘額為134770.15億元,包括內債餘額133447.43億元、外債餘額1322.72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國債餘額限額141408.35億元以內。

  2017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43.6億元(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安排的經費),比預算數減少17.87億元,主要是中央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有關要求,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以及受客觀因素影響,部分因公出國(境)、外事接待任務未實施,公務用車支出大幅減少。其中,因公出國(境)經費16.83億元,減少1.99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23.17億元,減少11.87億元;公務接待費3.6億元,減少4.01億元。

  2017年,中央基建投資支出5075.74億元,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133.38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3942.36億元,主要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等“三農”建設、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節能環保與生態建設等方面。

  (二)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17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824.77億元,為預算的103.2%。加上2016年結轉收入298.5億元,收入總量為4123.27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669.19億元,完成預算的91.6%,主要是民航發展基金等部分基金執行中一些基建項目未完成審批,不具備實施條件。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683.6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985.59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數均與執行數持平。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大於支454.08億元。其中,結轉下年繼續使用385.59億元;單項政府性基金結轉超過當年收入30%的部分合計68.49億元,按規定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三)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17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244.27億元,為預算的96.5%。加上2016年結轉收入128.03億元,收入總量為1372.3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001.71億元,完成預算的86.3%,主要是2017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規模下降,同時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比例提高,支出規模相應減少,其中,中央本級支出766.34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35.37億元。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257億元。結轉下年支出113.59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決算數均與執行數持平。

  按照預算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對2017年中央財政的部分收支事項實行權責發生製核算,包括預算已經安排當年應支未支的工資和社保資金、國庫集中支付年終結餘以及國務院批準的其他特殊事項等。有關具體情況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書面報告。對上述資金,財政部將在預算執行中加強管理,及時撥付,盡快發揮資金效益。

  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預算數、決算數及其對比分析,詳見中央決算草案。草案在報國務院審定、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之前,已經國務院審計部門審計,並根據審計意見作了相應修改。

  二、認真落實各項財稅政策,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2017年,我們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全國人大有關決議要求和批準的預算,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政策精準性有效性,加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扶貧、基本民生、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保障力度,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經濟發展品質。

  加強財稅政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持,促進結構優化更新與新動能加快成長。一是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及時撥付專項獎補資金222億元,鋼鐵、煤炭去產能年度目標任務超額完成,37.7萬分流職工得到妥善安置。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優化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方向,大力支持中央企業處置“僵屍企業”,解決國有企業“三供一業”等歷史遺留問題。落實和完善企業兼並重組、債權轉讓核銷等相關政策,有序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工作,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0.6個百分點。二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綠色生態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多管道消化政策性糧棉油庫存。支持完成糧改飼面積超過1300萬畝,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1200萬畝。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初步形成,累計為4.9萬多個農業項目擔保貸款總額超過400億元。在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200個產糧大縣,面向適度規模經營農戶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高標準農田25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新增2165萬畝。三是培育壯大新動能。全面落實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和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舉措,運用市場化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繼續支持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工程和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加快集成電路、新材料等製造業重點領域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優做強,全年推廣約80萬輛。啟動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有關稅收政策試點,在30個城市深入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激發社會主體活力。規範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

  (二)著力實施減稅降費,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樹立放水養魚意識,多措並舉,促進企業降本增效。一是持續推進減稅。落實和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簡並增值稅稅率結構,將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將農產品等稅率從13%降至11%,同時進一步改進和優化納稅服務,幫助企業應抵盡抵、充分受益。頒布擴大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範圍、提高研發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等政策,發揮其在促進經濟轉型更新、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鼓勵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多重效應。全年新增減稅超過3800億元。二是加大清費力度。清理規範了一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加上地方自主清理的政府性收費,全年涉及減收超過1900億元。此外,相關部門頒布了清理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推進網絡提速降費、降低企業用能和物流成本等措施,全年減輕社會負擔超過4400億元。三是打造收費目錄清單全國“一張網”。在有關部門網站匯總公布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中央和地方政府定價的收費目錄清單,健全亂收費投訴處理機制,用公開透明和社會監督遏製亂收費。

  (三)加強基本民生保障,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增加民生投入,完善相關支出政策和機制。一是支持發展公平優質教育。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1400萬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實現相關教育經費可攜帶。全面改善8萬餘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支持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和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每生每年提高了3000元。二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了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開展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並實施試點。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年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45元提高到50元。三是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促進多管道就業創業,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機構事業部門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了約5.5%,並按時足額發放。頒布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整合設立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惠及全國7797萬困難群眾。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惠及全國860萬優撫對象。支持棚戶區改造開工609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90.6萬戶。中央財政增加階段性財力補助規模,確保困難地區財政運轉和基本民生兜底。四是推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改善城鄉公共文化設施,49863家公益性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支持世界文化遺產、大遺址、全國重點文物等保護項目2310個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11個。

  (四)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支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進一步集中資源、突出重點,大力支持脫貧攻堅。一是加大扶貧資金投入。2017年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861億元,比2016年增長30.3%。有關一般性轉移支付和農業、教育等領域專項轉移支付也加大了對貧困地區投入力度。同時,安排地方政府債券額度600億元,用於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二是支持推進帳類施策。將貧困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試點擴大至全部832個貧困縣,全年整合資金3286億元,由貧困縣根據脫貧需要因地製宜統籌使用資金。完善資金使用管理機制,規範資產收益扶貧,積極支持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等。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進一步加強兜底保障。三是強化扶貧資金監管。修訂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和績效評價辦法,開展財政扶貧資金專項檢查。全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89萬,超額完成年度減貧任務。

  (五)大力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生態環保治理力度。一是加強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著力打好藍天保衛戰,中央財政大氣汙染防治資金比2016年增長43%,支持落實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任務。在12個城市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推動重點區域和長江、黃河、南水北調工程上遊及漢江等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在51個畜牧大縣啟動實施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項目。支持全面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複。二是穩步推進生態保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規模達到627億元,全國享受重點補助的縣域達819個。加大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支持力度,推動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在6省(區)開展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試點。落實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和天然林保護全覆蓋政策,支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三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善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深入推進新安江、東江等流域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支持建立國家公園體制、開展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等試點。

  三、堅持依法理財,扎實做好財政改革和管理工作

  2017年,我們深入貫徹實施預算法,落實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有關要求,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更好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

  (一)增強預算法治意識,進一步嚴格規範預算管理。

  將預算法各項要求落實到預算管理工作各方面,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一是完善重點支出保障機制。對教育、科技等重點支出,根據項目需求結合財力狀況統籌安排、優先保障,確保發展的合理需要。二是優化轉移支付結構。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繼續擴大,佔轉移支付總額的比重提高至61.6%,並向財力薄弱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數量減至76項,比2016年減少18項。三是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將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3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取消排汙費等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規定,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提高到22%。四是加大預算公開力度。首次在中國政府網、財政部門戶網站集中公開中央預算、中央部門預算和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方便人大代表和社會公眾監督。公開部門預算的中央部門增加到105個,公開內容更加細化,公開時間比2016年提前8天。

  (二)深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強化績效導向,完善績效管理體系,推動提升財政支出效能。一是擴大績效管理範圍。績效管理從一般公共預算逐步拓展到部分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項目以及部分政府投資基金,從項目支出拓展到部門整體支出。二是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績效目標管理實現一般公共預算中央部門本級項目和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全覆蓋,並初步建立績效目標與預算資金同步批複下達機制。績效執行監控試點拓展至所有中央部門。組織中央部門對所有項目和專項轉移支付開展績效自評。三是重點績效評價常態化。繼續組織第三方對重點民生政策和重大項目開展績效評價,優先選擇教育、文化、科技、環保等領域重點項目進行評價,被評價項目數量和涉及金額均較2016年大幅增加。同時組織對中央財政經濟建設支出和國家儲備財政支持政策開展績效評估。部分評估評價結果已在政策調整和預算安排時得到應用。2017年重點績效評價和專項轉移支付績效自評工作正在抓緊進行,93個中央部門的182個項目績效自評結果在部門決算草案中反映,15個重點政策和項目績效評價報告隨同2017年決算報送全國人大常委會參閱。

  (三)完善財政體制和稅收制度,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加大改革力度,加強改革督察,財稅體制改革向縱深拓展,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一是完善財政體制。分領域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外交領域改革方案頒布實施,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改革穩步推進。指導省級財政部門合理劃分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結合財政體制、稅制改革進展情況,研究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方案以及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方案。二是深化稅制改革。鞏固營改增成果,廢止營業稅暫行條例,修改增值稅暫行條例。繼續深化資源稅改革,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擴大到10個省份。頒布個人收入和財產資訊系統建設總體方案。三是推進稅收立法。落實稅收法定原則,配合做好稅收立法工作,煙葉稅法、船舶噸稅法頒布,耕地佔用稅法、車輛購置稅法、資源稅法、關稅法等立法工作深入開展。

  (四)依法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一是堅決遏製隱性債務增量。及時完善監管政策,印發有關檔案,嚴格禁止地方政府借融資平台公司、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二是嚴查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加強地方政府債務常態化監督,組織核查部分市縣和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融資擔保問題,依法查處,問責到人,對典型案例公開通報。三是支持地方依法舉債。在嚴堵“後門”的同時,進一步開好“前門”。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繼續開展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試點發行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保障重點領域合理融資需求。2017年,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2361935億元,償還當年到期一般債券2414.5億元,年末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餘額103631.79億元。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19961.59億元,當年沒有專項債券到期,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餘額61468.01億元。2017年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合計165099.8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餘額限額188174.3億元以內。

  四、強化問題導向,進一步提高財政預算管理水準

  2017年預算執行效果較好,同時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審計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我們對此高度重視,特別是對審計查出問題嚴肅認真進行整改,深入研究和采納審計提出的建議,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努力提升財政預算管理水準。一是深化部門預算管理改革。加強部門全口徑預算管理,加大當年預算和結轉資金的統籌力度。完善預算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健全支出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強化項目支出預算管理,嚴格項目立項程式,建立項目動態評估清理機制。擴大項目預算評審範圍,推進提高項目預算編報品質。硬化預算約束,嚴控預算追加。二是加強預算統籌安排。明確一般公共預算統一保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加強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一般公共預算的銜接,努力減少資金安排交叉重複。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報,增強完整性,提高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上繳財政的比例。推動社會保險基金精算平衡,提高相關基金自求平衡能力。三是規範轉移支付管理。與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相銜接,研究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體系。增強一般性轉移支付在縮小地區間財力差異方面的作用,提高地方統籌使用資金能力。嚴格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分配和使用管理,健全專項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加強對專項的績效考核。四是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制定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指導性檔案。逐步將績效管理覆蓋所有財政資金,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健全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改進績效評價方式方法,推進績效資訊公開,加強績效監督問責。五是完善中央基建投資管理。提高中央基建投資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到位率。推動中央基建投資計劃提前下達,進一步做好投資計劃和預算編制下達的銜接。健全中央基建投資績效管理制度。六是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采取有效措施,堅決遏製隱性債務增量,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加強監督問責,從嚴整治舉債亂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七是改進決算編報。貫徹落實預算法和中辦印發的《關於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改進決算編報工作。推動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按經濟性質分類編列到款。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財政收入持續增長,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650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880億元,同比增長15.3%;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2695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1945億元,同比增長7%。考慮到國內外環境仍存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價格因素增收作用可能減弱,實施新一輪減稅降費政策等影響,後期財政收支平衡依然存在壓力,實現全年預算目標需要付出較大努力。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預算執行管理。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有關中央部門設定和職能配置情況,調整優化預算管理,強化支出項目統籌,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促進事業發展和提高政府整體效能。從嚴管理財政資金,保障資金安全。強化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和分析,督促地方和部門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落實好深化增值稅改革、進一步減少涉企收費等措施。二是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繼續依法加強限額內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著力防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嚴格堅持現行扶貧標準,強化扶貧資金整合,進一步提高整合深度和品質,實施扶貧資金績效管理。研究細化相關舉措,集中資金支持打好汙染防治重大戰役,促進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同時,堅定實施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三是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保基本、兜底線。頒布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方案,實現基金安全可持續和財政負擔可控,確保各地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指導地方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進一步下沉財力,增強困難地區和基層政府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能力。四是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加快頒布修改後的預算法實施條例。研究制定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推進地方稅體系建設。抓緊制定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方案。抓緊完成消費稅法、印花稅法、關稅法等草案的起草工作。穩步推進中央黨政機構和事業部門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試點。建立健全國有資產報告機制,推進落實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專項報告和國有資產綜合報告相關工作。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本次會議審議意見,扎實做好財政預算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