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戊戌小寒 防寒去燥

2019年1月5日(農曆戊戌十一月三十)23點38分,太陽到達黃經285°,我們居住的地球北半球進入二十四節氣的「小寒」。

小寒時,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平均氣溫已經降到了0℃以下,而南方冬暖顯著,平均氣溫高於0℃,田野裡仍充滿生機。

民間講:「冷在三九。」北方地區每年從冬至開始數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恰在小寒節氣內。

小寒是戊戌年最後一個節氣。依《黃帝內經》五運六氣的紀年,2019年的大寒節氣是己亥年的開始,中運由「火運太過」轉換為「土運不及」。

戊戌年小寒至大寒這半個月木氣漸旺,風燥之氣較為強勁,此間是一年最寒冷的時段,濕氣當令又會使局部出現霧霾。這種燥氣、寒氣和濕氣交替的大趨勢,可能會導致人的諸多不適。因此日常養生可參考以下幾點:

1

注意血壓

一些血熱、血粘稠或者血管不暢者會受燥氣影響,血壓上升;如果不加防範,遇寒風或氣溫驟降,容易引起梗症甚至猝死的發生。

這類人群應謹慎飲酒,少吃溫補、辛辣與油膩的食物。飲食清淡均衡,補充匱乏的營養元素,最好吃些有機的糧食蔬菜,恢復人體自有的免疫和修復機制。

2

調整肝胃

燥氣偏盛會導致一些人出現頭懵腦脹、牙痛、眼袋鼓脹等情況,多發於左側。或者左臉、胸、腰、腿長瘡癤等等。同時,還可能導致肝胃不和,出現易怒、腹脹不思飲食、便秘等癥狀。因此,除了遵守上面講到的飲食原則,還應將柔肝與健脾和胃食材並用,調節肝胃之間的失衡。

3

斂陽歸腎

這段時間一些人的陽氣浮於體表。表現為臉紅臉熱,但心裡發冷、腳涼。這多是陽氣向外發散導致腎空。此時應注意食用涼血食材,斂陽歸腎

4

避寒就溫

小寒至大寒半個月,風動而氣候多變,人容易感冒,因此避寒就溫尤為重要。體弱者應減少戶外活動,上班族儘早回家,晚上早睡覺,避免因晚睡造成的陽氣損耗。

5

情志平和

民間講:「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冬天最寒冷之時忌生躁怒,否則身體亢盛者大怒後易現梗症,虛弱者容易氣形相脫而出現危險。即便當時無礙,但冬日泄了陽氣,來年春天容易出現萎症或者心力衰竭。

小寒至大寒是戊戌年的最後半個月。時令養生人應學習北方草木的智慧,安靜地養精蓄銳,等待己亥年春天的到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依序相生,如環無端,缺一不可;立足當下,方有未來。

———— / END / ————

文字原創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感謝關注道心語境

微信號:daoxinyujing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