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加油!千年前莫高窟就已經見證了中國人的智慧!

莫高窟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瑰麗華豔,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隨著朝代的更迭,畫師們不同的畫風都在這裡留下了歷史的見證。但是我們在欣賞壁畫的時候卻沒有看到畫師的名字上。

01

農耕圖

莫高窟第61窟南壁 五代

敦煌在建郡以前是遊牧民族放牧之地,直到西漢時期,這一狀況才發生了變化。漢武帝即位後,對匈奴展開大規模討伐,大破匈奴,並於元鼎六年(前111)在敦煌正式建郡。自此,敦煌正式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敦煌的經濟形態也逐漸轉向了農耕經濟。效谷縣的得名就反映了這一歷史變化。通過移民,敦煌居民的成分逐漸以漢族為主。漢族居民帶來了農耕的生活習慣和中原先進的耕作技術。從敦煌壁畫上的農耕圖來看,農業生產過程基本上與中原相同,生產工具有二牛抬杠、一牛拉犁、鐮刀、連枷等,並利用風力揚場,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從犁地、收割到打場,直至顆粒歸倉的農耕狀況。同時,農耕圖上也出現了勞作的農民形象。

02

風扇鍛鐵圖

榆林窟第3窟東壁南側

寫匠即鑄匠,《集韻》注:“寫,范金也,即鑄煉。”寫匠鑄煉出鐵鍋及生產、生活用具,供群眾所需。鍛鐵者又稱鐵匠,榆林窟第3窟保存有西夏時期的鍛鐵圖,其中兩名鐵匠掄大錘在鐵砧上鍛打器物,一旁有兩扇高大立式梯形風扇,由一人操作,通過拉杆的推動不斷鼓風,火力持續旺盛,不但加快了淬礪時間也提高了鍛鐵質量,這是我國現存最早關於風扇鍛鐵的圖像資料。

03

蒸餾釀酒圖

榆林窟第3窟東壁南側 西夏

敦煌的釀酒業在魏晉時已盛名在外。《魏書·胡叟傳》中就有“敦煌氾潛家善釀酒”的記載。當時的敦煌盛行飲酒之風,所以釀酒業也相應興盛,高檔的是麥酒,普通的是粟酒,也有葡萄酒。釀酒的專業戶,以其所屬的不同,分官酒戶和私酒戶。官酒戶歸衙府管轄,由衙府提供酒本,即釀酒所需的原料、器材,酒戶負責保證衙府用酒的供應。如P.3569《光啟三年(887)官酒戶馬三娘及押衙陰季豐牒二件》。私酒戶為個體經營,面向社會,其多以姓氏為店名,如氾家店、趙家店、馬家店、康家店、何家店、陰家店、石家店、曹家店、安家店等,其中康、何、石、曹、安當是粟特九姓之民。私酒戶也有以名為號,如郭慶進店、醜子店等。還有僧官開設酒店者,如氾法律店、郭法律店。私酒戶一般採用傳統的臥酒法,即將蒸煮後的麥、粟發酵,產生酒液,這種酒的濃度較低。但在榆林窟第3窟的釀酒圖中我們看到其採用了比較先進的蒸餾技術,它的酒鍋上有一套方形套疊的蒸餾設備。這種技術大大提高了酒的濃度,得到較為純淨的酒,即燒酒。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這幅圖中釀酒時的司爐是女性。

04

製陶之家

莫高窟第454窟南壁 宋代

敦煌壁畫中有陶師的畫面。陶師用的是輪製法,地上置一圓輪,上放陶坯,用腳來操縱圓輪的轉動,在旋轉中以手工使器物成型。輪製法造出的陶器壁厚薄均勻,保證了陶器的質量,這在中古時期是比較先進的製陶工藝。如莫高窟宋代第454窟壁畫中的陶師在樹下緊張地勞動,其身下是木圓輪,右前方擺放著已成型的各種器皿,左側是製陶的原料——泥土,不遠處是陶師的妻子和孩子,這就是當時家庭作坊的形象反映。

05

建造與畫壁圖

莫高窟第296窟北披 北周

敦煌石窟中所留下的壁畫和塑像,足以證明當年畫匠(又稱畫工、畫手、繪畫手)與塑匠人數之眾、水準之高。他們完全可以自豪於世。五代時歸義軍設立畫院,專門培養有關人才,眾多的畫匠、塑匠默默無聞地做出了貢獻,但只在少數洞窟中留下了寥寥無幾的題名。如:莫高窟初唐第322窟“社人節度押衙知畫匠錄事潘……”;莫高窟盛唐第129窟“施主男節度押衙知左右廂繪畫手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監察禦史上柱國安存立永充一心供養” “子婿衙前正兵馬使兼繪畫手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試殿中監張弘恩永充一心供養”;榆林窟五代至宋代第32窟“畫匠弟子李圓心一心供養”等。不過在一些洞窟的壁畫中,也保留了當年畫匠、塑匠的具體形象。如:莫高窟北周第296窟的“建造與畫壁圖”,反映的是正在裝修的歇山頂式的小蘭若,房屋前後兩面分別有畫匠正在工作, 一人手拿碗,即現代的調色盤,另一人舉筆繪壁;莫高窟五代第72窟的 “修塑大佛圖”(匠師數人緣梯而上,在木架上安裝佛頭,再現了當年大型雕塑的場景) 和“臨摹佛像圖”。前者在高大的佛像前搭起三層腳手架,泥水匠和塑匠正在緊張地工作,後者有榜題:“請工人巧匠等真身邈容時”“請丹青巧匠邈聖容真身時”。

而這些壁畫上的畫面和傳承都是來自莫高窟壁畫畫師的神來之筆,在古代,畫師的名字是不允許留在壁畫之上的,但是人們真的會將他們忘記嗎?在《又見敦煌》裡就真實的還原了一位畫師的英容樣貌,你們想看嗎?

掌上敦煌

-END-

本文轉自來源/又見敦煌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