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血液透析:不同類型血管通路的「優缺點」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血管通路的成功建立和維持對於血液透析(HD)患者來說至關重要,其主要構建方式有中心靜脈導管(CVC)和動靜脈血管通路(AV)——動靜脈內瘺(AVF)和動靜脈移植物內瘺(AVG)。總的來說,AV優於CVC,而在血管通路性能、成熟度方面,AVF比AVG更受臨床醫生的青睞。

但每種血管通路都可能會導致併發症,增加患者和醫療負擔(見圖1)。本文就各類型血管通路的優勢和臨床應用局限進行簡要概述。

圖1 常規血透1年的血管通路相關性管理;USS:超聲檢查;NTCVC:無隧道中心靜脈導管

動靜脈內瘺

AVF是最為常用和持久的血管通路,但高早期失敗率(約25%)和成熟高失敗率(40-60%)往往限制了其應用。近期隊列研究發現AVF通暢率較低,透析人群常見的高齡、糖尿病、肥胖和血管通路因素可能會顯著影響血管通路的成功建立。這也是導致AVF應用率具有顯著差異的原因(28%-93%)。

靜脈保護,多學科聯合和及時隨訪等乾預措施可改善長期預後。也有隨機對照試驗表明,局麻可提高血管通路的通暢率,如吻合口和流出口狹窄,但如果AVF需要乾預措施後,其相比AVG的通暢率優勢就消失了。

因此,AVF治療的患者將面臨兩種結果:(1)無需任何乾預即可成功建立;(2)需要乾預以確保AVF成功建立和維持,但可能會出現較高再乾預率,血管脆弱和需使用CVC。研究報導,成功使用AVF進行HD的患者中有25%的患者在第一年調整為其他類型血管通路。從而增加治療負擔,是否可通過替代治療(如建立AVF時選擇較近端,使用AVG或腹膜透析)來解決這一問題還需進行檢測。

動靜脈移植物內瘺

在過去,血管結構不宜建立AVF的患者會選擇AVG,但AVG的癒合時間較長且感染率較高。近年來,隨著早期AVG置管技術和材料的發展,其臨床應用問題得以進一步改善。近期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表明,早期AVG置管在菌血症和死亡率方面優於隧道式CVC,6個月時兩者的治療成本相似,其中早期AVG置管的主要治療成本為再乾預治療,而隧道式CVC為感染相關治療。未來還需進一步研究早期AVG置管的維護和長期影響,以更好的擴大其優勢。

中心靜脈導管

CVC是立即進行HD選擇的血管通路類型,但菌血症、導管功能障礙和中心靜脈狹窄風險較高,從而影響其在臨床的應用。

從長遠來看,CVC仍然是很多人選擇的通路類型,但其高感染和失敗風險仍是應用的關注焦點,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率為0.56-1.60/1000導管天。據報導,隧道式CVC患者中心靜脈狹窄(CVS)發生率約為25%,且在1.5年後尤為明顯,可能需要反覆乾預以維持中心靜脈通暢。

醫脈通編譯自:Vascular access: pearls and pitfalls.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Volume 33, Issue 11, 1 November 2018, Pages 1905-19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