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盛世的人口危機

溫乎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

每代人也有自己的不得已,

我沒有惡意,

只希望能以史為鑒。

1

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彌漫著一股血腥氣。

漢武帝讓霍去病親自挑選1萬騎兵,分別在春、夏兩次掃蕩河西走廊,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被打的丟盔棄甲。

漢軍奔襲千里,匈奴的祭天金人也被奪走。

匈奴在戰役中失敗,總要有人背鍋,伊稚邪單於命令渾邪王、休屠王回草原,想用他們的頭顱安撫軍心。

兩位王爺合計:“既然要殺我,不如就投降漢朝吧。”

消息傳來,長安震動。

這是“白登之圍”以來,第一次成建制的匈奴部落投降,為了表示鄭重,漢武帝決定搞一個受降儀式。

儀式的主持人,還是霍去病。

雖然休屠王臨時反悔,被渾邪王當場斬殺,霍去病又殺8000想逃跑計程車兵,但受降儀式進行的有條不紊。

霍去病和渾邪王簽訂協議、握手、合影......雙方都表示:這是一次成功的合作,以後漢匈雙方都將互惠互利走下去。

這份合約的有效期足足幾百年。

渾邪王被封為漯陰侯,食邑萬戶,如果論級別和地位的話,和衛青、霍去病都不相上下。

他帶來的4萬人口,也得到安置。

漢朝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高職門撥出土地,用來安置匈奴人民,為了照顧情緒,允許他們依照舊習俗生活。

什麽是舊習俗?

弟弟娶嫂子、兒子娶後媽、部落首領世襲、牧民是首領的財產......一切匈奴的風俗,都被移植到漢朝來。

換句話說,匈奴內遷只是聽調而已,他們的內部依舊是匈奴本色。

匈奴居住的地方也很有意思。

看看地圖就會發現,從甘肅向東,沿著寧夏、陝北、河套,直到大同,一條邊疆線都布滿匈奴人。

有些事一旦開始,就很難停止。一粒渺小的種子在盛世種下,吸取400年日月精華,終於在魏晉成為參天大樹。

颶風起於青萍之末。

公元48年,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二部,為了爭取生存權,南匈奴把王庭遷到包頭,依附於東漢。

朝廷的意思是,能吵吵盡量別動手。

第二年,光武帝設置了“使匈奴中郎將”,駐扎在南匈奴駐地周圍。既是為了保護,也為監視。

南匈奴就此在河套地區扎根。

東漢末年,他們已經逐漸南遷到黃河兩岸,晉西北、陝北已經遍布匈奴人的身影。

蔡文姬年輕時嫁到河東郡(山西運城),丈夫去世後,因為受不了婆家的閑言碎語,就回家守寡。

她家在陳留郡,相當於現在的開封。

但蔡文姬依然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後來還生了2個孩子......這說明什麽問題?匈奴已經具備隨時進入中原的能力。

能去開封,那麽離長安、洛陽也不遠。

此時,匈奴已不是遠方敵人,而是心腹之患。

2

三國時代,出現人口危機。

公元157年,朝廷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數據是5600萬人口,分別屬於1000萬戶。

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足以號稱盛世。

僅僅30年後,天下巨變。

董卓焚毀洛陽城,周圍200裡雞犬不留,都城遷徙到長安後的幾年,軍閥混戰讓關中也殘破不堪。

再加上東漢和羌人的百年戰爭,潼關以西出現大片人口真空,關中失去稱霸條件。

原本活躍在西北的羌人,紛紛東進。

長年累月的戰爭,也讓中原人口大幅度減少,出現歷史罕見的用工荒。

公元214年,曹操徹底平定涼州,大將夏侯淵博得“虎步關右”的美名。

問題也很明顯,缺人。

人口不足則耕地少,緊接著就是備份兵員不足、賦稅困乏......潼關以西的人口和經濟,根本不足以支持帝國的統治。

而關西又有抵禦劉備的重任。

於是,曹操把西北氐人遷徙到漢中,和漢、羌人一起生活。

或是無意、或是無奈,塞外民族在三國時代進一步挺進中原。

除了曹操,蜀國和吳國也缺人。

蜀國人口最多時也只有100萬,要支撐國家建設和北伐中原,這點人口遠遠不足。

諸葛亮北伐,每次都會把百姓帶回四川。

所謂“七擒孟獲”,除了讓北伐沒有後顧之憂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擴充治下人口。

漢人不足,只能招募外來務工人員。

吳國名將賀齊,常年駐守在浙江、福建一帶......當時的東南尚未開發,只有遍布山野的越人,賀齊在這裡幹嘛?

向南開疆拓土,然後抓越人當奴隸唄。

公元280年,司馬炎滅吳。

分裂百年的三國時代,終於重新統一。只是晉朝統一的有點尷尬,漢人不佔據絕對人口優勢。

一旦統治民族的人口不佔優勢,就很難說清楚,究竟誰是主體民族。

3

公元299年,太子洗馬江統發表《徙戎論》:

“申諭發遣,還其本域,慰彼羈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

江統的觀點很簡單:

朝廷應該想辦法,讓周邊的遊牧民族回到故土,一方面撫慰他們的思鄉之苦,一方面解除中原的憂慮。

彼時,晉朝的人口危機已經很嚴重了。

第一批遷徙到關中的羌人、氐人只有幾千戶,但經過幾百年繁衍,早已枝葉繁茂,和漢人數量不相上下。

山西大部分被匈奴、羯人佔據。

至於河北,則是鮮卑人的地盤.......慕容複的祖先就盤踞在遼寧,北魏王朝的祖先在內蒙古。

中原王朝的生存環境,從未如此嚴峻。

於是,就誕生了江統的《徙戎論》,這篇文章也獲得無數名流的點讚,代表了民意。

司馬衷說:“扯犢子吧,洗洗睡了。”

司馬衷同志的智商不高,從來也不管事,可能拒絕江統的是其他大佬......不是不想辦,實在是沒能力乾。

前面說了,匈奴人遷徙到內地是依舊俗。

他們在王朝境內佔一塊土地,但是不參加朝廷的戶口,不算正式公民,所以不用承擔任何社會義務,地方官府也管不了他們。

納稅、服兵役是沒有的,犯罪是經常的。

你要舉例?好。

漢書、三國志上經常有某某地胡屠戮、搶掠......都明目張膽出來搶劫殺人了,還不算犯罪?

朝廷管的了嗎,管不了。

而匈奴、羌、氐的內部組織,依然是部落製,世襲首領具有部落的一切權力,只要他願意,牧民跨上馬就是騎兵軍隊。

說到底,他們不納入朝廷的直接管理範圍,只是以一種自治的模式存在......而他們的自治區又在逐漸擴大。

到了西晉,黃河北岸出現大量自治區。

漢人對胡人又有一種蜜汁優越。

除了胡人貴族,很多下層牧民其實生活的挺慘。他們有深眼窩和高鼻梁,甚至連的發色、膚色都和漢人不同,外貌特徵很明顯。

走在大城市街上,他們飽受異樣的目光。

他們也找不到好工作。入仕從軍就別指望了,官府根本就不會接受......他們只能找到出力多、賺錢少的工作。

比如幫人種田、農民工、給貴族當奴仆。

即便如此,他們也會無辜遭人打罵,貴族有時在宴會上讓奴仆表演,以博取大家一笑。

無論胡漢,下層人民都活得像小醜。

更缺德的是,人口販子專門抓下層胡人去賣.....後趙開國皇帝石勒,曾經和人合夥販賣人口,一不小心,自己被賣了。

西晉年間,中原大地就是火藥桶。

胡漢人口比例相差無幾、北方遍布不受管束的自治區、下層胡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這是無解的難題。

只需一絲火星,就會引爆。

4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去世。

預先擬定的遺詔是楊駿和司馬亮共同輔政,他們代表朝廷的兩支勢力:皇族和士族。

楊駿出身弘農楊氏,漢朝“四世三公”之家經過三國的發育,已經成為枝繁葉茂的老牌士族,再加上他是皇后的父親,地位超然。

司馬懿奪取政權,門閥士族的支持至關重要,如果失去他們的支持,再換一個皇帝也是分分鐘的事。

可如果不打壓一下,換皇帝也很快的。

為了對抗門閥士族,司馬炎扶持了皇族。

他把司馬家族的嫡系親戚,全部封了王、公、侯等爵位,又派家族成員鎮守地方,希望他們能和士族抗衡。

不論皇族或士族,對於朝廷來說都是權力下放。

權力一旦下放,想要收回來就很難,往往又會造成爭權奪利的戰爭。比如七國之亂、藩鎮割據、三藩之亂。

還有八王之亂。

楊駿看到遺詔很不滿意,就夥同皇后、黨羽修改遺詔,讓自己一個人輔政。當修改好的遺詔放在司馬炎床頭時,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默默無語。

2天后去世。

司馬亮害怕楊駿殺人,跑了,賈南風不幹了。

皇后賈南風秘密聯絡司馬亮、司馬瑋,讓他們帶兵到洛陽討伐楊駿,第二年,楊駿被滅三族、楊皇后被貶為庶民。

士族和外戚勢力大受打擊。

有人認為“八王之亂”的起因,是賈南風權力欲旺盛,我始終有一個觀點:一個人的力量再強,也不能決定歷史走向。

如果他改變了歷史走向,那一定符合某種需求。

賈南風就是如此。

她老公的智商不高,自己家族也不行,為了生存和前程,她能做的只有振興皇權。

此時,她代表司馬氏的利益。

賈南風除掉楊駿,又耍手腕殺掉司馬瑋和司馬亮......然後在皇族和士族之間踩鋼絲,維持一種脆弱的平衡。

這種平衡,全靠賈南風的手段維持。

平心而論,司馬炎去世後的西晉王朝,最太平的時代,就是賈南風治理朝政的10年。

然而,踩鋼絲畢竟是危險動作。

“八王之亂”中的各種司馬X不好記,就不單獨展開,隻說一句:

賈南風振興皇權,對司馬氏最有利,但她畢竟是女人和外人......這種畸形地位,讓司馬氏諸王看到了機會。

公元299年,賈南風廢太子。

她沒有兒子,而太子又特別聰明,賈南風怕將來難以控制,於是想換一個好控制的皇子。

捅大婁子了。

太子是儲君,豈是想廢就能廢的,太子身上牽涉了多少人的身家性命?第一個起兵反對的,就是太子太傅司馬倫。

當然,為太子報仇只是借口,司馬倫真正的目的是奪權。

平衡被打破。

“八王之亂”進入皇族爭權的階段,此後江山殘破,人民流離失所,而周邊內遷的胡人蠢蠢欲動。

其實,“八王之亂”和胡人暴動的背後,都有一個關鍵因素:

寒門。

5

表面上看,“八王之亂”是司馬氏諸王在爭權,那他們怎麽就能一呼百應呢?

其他王朝的王爺,可沒這麽威風。

答案是社會結構。

西晉是門閥士族的黃金時代,他們用九品中正製穩固了社會地位,把持職位、土地等大量優勢資源。

寒門是沒有機會出頭的。

只有戰爭、政變等劇烈變化,才能讓嚴密的社會裂開縫隙,讓他們看到一絲未來的光明。

“八王之亂”中的司馬氏諸王只是代表,他們背後是無數渴望出頭的寒門......人心和欲望成為點燃炸藥桶的火星。

賈南風的得力助手是張華,寒門;

司馬亮的軍師是孫秀,寒門;

司馬喁麾下大將張方,寒門。

在西晉的固有秩序之下,他們沒有一絲機會,只有打破現有秩序,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寒門子弟懵懵懂懂的推動亂世到來,門閥士族又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最終埋葬了司馬家族。

不僅是漢族寒門,胡人也看到了機會。

漢人江山大亂,胡人經過數百年積累,人口早已和漢人不相上下,貴族又具有相當強大的實力,讓他們安分守己似乎很難。

而下層胡人呢?

多年的白眼和心酸,讓他們恨透了漢人和世道,只要有機會,他們不介意發泄自己的一腔怨氣。

公元304年,氐人李雄攻入成都,建國成漢。

李氏家族原本生活在漢中,在戰亂中隨難民流亡四川,逐漸建立威信,直至能起兵開國。

成漢基本恢復了蜀國的疆域。

同年,匈奴人劉淵在山西稱帝。

早在司馬炎時代,匈奴的駐地就把太原包圍,控制了山西大部分地方,劉淵一旦舉起大旗,半個月就匯聚5萬人。

2年後,司馬越任命劉琨為並州刺史。

山西漢人紛紛匯聚到劉琨麾下,可馬上又背叛劉琨和晉朝,跟著劉淵混,也是看到晉朝沒有自己的出路。

雖然劉琨寫出“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詩句,但是他真的沒有辦法改變這一切。

石勒的軍師叫張賓,是張良式的人物。

在晉朝的體制內,張賓肯定是要被埋沒的,任你智計百出也不會出頭。一旦追隨了石勒,終於青史留名。

士族、胡人奏響一曲交響樂,寒門在之間來回穿梭,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士族南下後,寒門只能和胡人合作。

這一切,怪誰呢?

似乎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可任何人都在牢籠中掙扎,這是彼時人們的宿命和不得已。

6

一切都結束了。

漢武帝和霍去病揮動蝴蝶的翅膀,漫不經心,而小小的微風卻越滾越大,在西晉成為席卷中原的颶風。

中原政權內部出現裂痕,讓胡族的人口優勢成百倍放大,最終建立起十幾個國家,分裂南北300年。

北方漢人的數量一度降到4、500萬。

文明總是敗於野蠻。

雖然漢人能在胡人政權中出頭,但那是有條件的:你必須能力過硬,如果是普通人的話,只有被屠戮的命運。

追朔源頭,早已埋下伏筆。

當時的漢朝如日中天,似乎給他們一點土地沒什麽關係,可隨著時間流逝,強弱關係也不是絕對的。

誰又能想到,那一小撮匈奴人會成大器?

7

歷史不會重複,但一定會相似。

2015年,德國默克爾政府執行開放的難民政策,當年在德國申請避難的難民就達到109萬,支付費用高達229億美元。

截至2018年,德國難民人數已突破200萬。

2016年,德國下薩克森州的犯罪率上升10%,這些多出來的犯罪率,基本是難民造成的。

從經濟層面看,德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缺失的困境,大規模接受難民,也有補充勞動人口的考慮。

而問題也很明顯。

白人和難民是天然不同的種族,文化認同和種族認同讓他們很難融合在一起,而穆斯林的組織又極其團結......

這一幕,和西晉何其相似。

治安混亂是題中應有之義、受白人歧視也會讓難民生出怨恨、沒有工作和住房更是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最重要的是人口數量。

從2004年開始,德國人口的死亡率一直大於出生率,人口屬於負增長,而難民的生育率,地球人都知道。

幾十年後,《徙戎論》會不會在德國出現?

只有天知道。

中國呢?

從212年起,勞動年齡人口在7年間減少2600萬,預計今後幾年依然會持續下降。

老齡化社會中,未來的勞動力也是挑戰。

幾十年後,中國會不會因為缺乏勞動力,而招募外來人工?

這只是假設。

而蓋茨基金會預測:

到2050年,非洲人口將會翻番,預計達到40億人口。

如果預測成真,以非洲的經濟水準,很難養活如此龐大的人口,到時候惟一的出路,只有輸出、流動。

到那時,怎麽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每代人也有自己的不得已,我對人口龐大的種族和國家沒有惡意,只希望自己的國家能以史為鑒。

不能被石頭絆倒兩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