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度】熱潮褪去,機器人行業還在等“風口”

作者 | 饒文怡

編輯 | 宋佳楠

機器人行業正在遭遇外界越來越多的非議。

“現在賣得最多的家用機器人,基本上採用近似於傳銷、微商的模式,用戶黏性不高,我覺得不會持久。”於7月初深圳舉辦的零一科技節上,優點科技CEO劉江峰在一場論壇中直截了當地指出了他所看到的機器人行業亂象。

為了搞清楚具體情況,劉江峰曾在數個機器人行業群聊中“潛伏”了一陣子,發現存在的問題大體類似。在他看來,這種毫無組織的商業模式,實際上是在損害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前景。

就連老朋友傅盛的機器人事業,劉江峰也不太看好。

3月21日,傅盛創辦的獵豹公司在北京水立方一口氣發布了5款機器人產品,包括接待機器人、兒童陪伴機器人等品類。劉江峰當晚就給傅盛發了資訊,表達了“這些產品可能會很難賣”的擔憂。

像劉江峰一樣不看好機器人行業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對行業的謹慎態度並非毫無根據。

2014年6月,軟銀集團對外展示了人形機器人Pepper。這款能夠實現語音識別、關節活動等功能的機器人很快成為機器人產業的標誌性產品。加上軟銀集團的背書,讓Pepper承載了機器人行業爆發的希望。

在那之後,機器人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經歷了兩三年的爆發式增長。

根據IFR的數據,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達232億美元,同期中國市場規模約為62.8億美元;2012年至2017年全球市場平均增長率約為17%,同期中國市場平均增長率達到28%。在這個過程中,包括優必選等公司都逐漸成長起來,並且獲得了巨額融資,成為新一輪的獨角獸明星企業。

但沒過多久,含著金鑰匙出生的Pepper即在2017年3月底陷入資不抵債的狀況,國內眾多曾經活躍的初創公司也歸於沉寂。熱鬧非凡的機器人行業突然“變涼”了。

能夠承載AI、視覺識別、語音識別的機器人,是新一代科技革新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但如今,在盲目的熱潮褪去之後,更多人開始關注機器人的商業化路徑如何更好地延伸。這是機器人領域從業者們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來思考的問題。

偽需求亦或慢發展?

2017年一季度過後,常琳和他的合夥人們做出了一個決定:停止生產旗下公司的消費級機器人產品。

前年3月,常琳和幾位大學期間機器人社團的校友共同創辦了樂聚機器人。包括他在內,團隊一共有7人,都是學校經過好幾輪淘汰之後,從幾百人中篩選出來的社團成員。以前他們經常一起參加機器人比賽,常琳對團隊的技術實力很有信心。

確定了團隊之後,接下來要做的是找到切入市場的角度。和市面上很多初創團隊一樣,樂聚把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機器人產品列為重點方向。

“當時覺得消費類市場更廣闊,天花板更高,想象太空更大。”抱著這個想法,常琳和團隊成員們毅然進入了這個被他後來稱之為“一個坑”的領域。

經過半年的研發,樂聚機器人的第一款產品正式進入市場。這是一款帶有陪護屬性的機器人,具備運動控制、聊天陪伴等功能,定價3999元。這款產品在當時的市場中算得上足夠新奇,常琳希望它成為年銷量100萬台的爆品。

常琳及其團隊的心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機器人大躍進中大部分創業者的典型心態——認為市場足夠大,天花板足夠高,只要能夠抓住一定的消費者群體,就能讓公司殺出一條血路。

然而他們大大高估了消費者對於這類產品的熱情。

2016年末,樂聚機器人的銷量還過得去,能有5000萬元左右的收入。這對於初創團隊來說,已經是個不錯的成績。但邁入2017年之後,常琳很快發現,產品銷量處於一條不斷下傾的斜線狀態,特別是一季度結束後的銷量遠遠低於他的預期。

樂聚團隊通過調研發現,產品賣出去兩周之後,用戶就很少再玩下去。

“如果是一款有意義的產品,消費者肯定會不斷去用,形成粘性。他們會和身邊的人來介紹,說這款產品能夠解決各種問題。”常琳和團隊都意識到,目前的產品顯然還不達標,市場已經投下了否定票。

為了不讓這種慘淡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樂聚機器人不得不砍掉了這條產品線。

一名機器人行業分析師認為,市場對於消費級機器人的定義還不清晰,因此導致了大量同質化產品以及行業泡沫的出現。“好的產品需要滿足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樂聚的遭遇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當下消費級機器人產品的偽需求問題。這類面向消費者的陪護機器人並不能真正解決用戶的需求,某種程度上它更像是一個玩具,而玩具是隨時可以被代替的。當真實的需求遠低於預期時,一輪新的洗牌在所難免。

不過,行業龍頭卻對消費級市場充滿信心。優必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2018年消費級機器人市場將進一步發展,在教育、娛樂、陪伴等多個場景中實現更多地應用。

“受限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水準,以及成本高、商業化困難等各方面原因,整個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優必選方面認為,目前消費級市場處於弱人工智能階段,用戶的期待與產品的實際體驗之間存在較大落差,這也是外界認為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優必選相信,智能機器人將成為下一代的消費級人機互動中心,也會逐漸成為社會生活必需品,形成龐大的產業。“就像現在每個人擁有智能手機一樣,未來每個人都至少擁有一台智能機器人。這是非常重要、體量也非常大的市場。”

轉道行業級市場

不少行業中的領頭羊們已經將目光從普通消費者身上移開,轉而在B2B領域探索新的機會。樂聚機器人找到的突破口是教育行業。

在常琳看來,教育是一個相對真實的需求。社會對於STEAM教育的倡導,使得兒童接觸科技基礎的年齡層越發下降,這背後也帶來了機會。行業龍頭優必選最初是推出了一款名為Jimu的積木玩具引爆市場,並進駐了全球的部分Apple Store。

但即便這樣一個壟斷性較高的品牌,所面向的用戶群體以學齡期兒童為主,其他年齡段較少覆蓋。這讓樂聚機器人看到了一些新的市場太空。

“10歲以下的孩子們可以學樂高,10歲以上的就可以用我們的產品來學習編程。”常琳說,在某種程度上,樂聚機器人的產品很像樂高積木的進階版本,用戶在編寫程式後,可以讓機器人做出各種動作來。

樂聚機器人的技術積累能夠讓它們在這個領域內做出更加靈活的產品。在伺服舵機和步態技術的研究上,這家公司的機器人的行走等動作顯得比市場上很多產品要靈活。常琳認為,這能讓消費者更好地體驗到編程學習的效果,從而提升用戶的興趣。

從2017年9月開始,樂聚機器人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尋求與學校的合作。到去年年底,它們的產品已經進入了超過170家學校。

今年1月,優必選也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商用服務機器人“克魯澤Cruzr”,有超過2000台進入了全國範圍內的居然之家門市。

在商用市場,優必選機器人的意義在於,它們可以承擔一部分基礎性、機械化的勞動,同時能夠精準地定義用戶畫像,更好地識別客戶群體,以提升服務水準。

“零售行業長期面臨著三大痛點:有門市缺客流、有客流無轉換、有會員難互動。針對這三點,優必選提供零售解決方案+‘克魯澤Cruzr’,並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在2018年創交會上,優必選副總裁胡佳文介紹稱。

根據優必選方面的介紹,該公司從2015年就已開始籌備“克魯澤Cruzr”項目,並在2017年8月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推出並宣布量產。目前,這款產品已經實現了大規模應用落地。

除了將智能零售領域做深做透之外,優必選希望在未來幾年擴展落地的行業範圍。

“2018年我們還會推出安防類機器人,像零售、機場服務、公共服務、銀行服務等場景都潛力巨大,屬於能夠實現技術落地滿足需求的行業。”優必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會根據行業的具體需求來進行布局。

對於深耕消費級市場多年的優必選來說,行業級市場的布局能夠帶來更多的用戶行為反饋,從而為接下來的研究提供最有價值的參考。它們希望兩條腿走路,即在繼續引領全球服務機器人產品商業化的同時,不斷推動伺服舵機、步態規劃、運動控制算法、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不能隻用投資者的錢來做,必須養活自己,讓產品實現一個不錯的銷售額,擁有自我造血能力。”優必選方面表示。

而一些從行業級賽道進入市場的企業,則早已做好了長期堅持的心理準備。

越疆科技是位於深圳的一家以機械手臂為主要產品的初創公司。早期選定方向後,越疆科技曾經歷過一段艱苦的歷程。

公司CEO劉培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越疆科技之前,國內幾乎沒有企業研究過桌面級機械手臂這種產品,如何成本控制便成了一個大問題。

“傳統機械臂單控制板就要賣6000元-10000元,但是我們為了控制整體成本,要把價格控制在100元以內,否則就沒法做下去。”劉培超說,成本問題決定著越疆科技創立之初的生死命運。

曾有人向劉培超建議停止機械臂的研發,轉而投向消費級硬體產品。

2015年前後,有投資人找到越疆科技的團隊,表示可以為他們提供一筆300萬元的資金,條件是放棄對桌面級機械臂的研發,轉做智能手環。

這對越疆科技而言是個不小的誘惑。在這之前,這家公司的啟動資金主要靠創始團隊自行籌集,談不上富裕,而成本控制上的技術難題更讓劉培超倍感焦慮。

但他選擇了放棄,“我們自己內部分析,消費級整體市場的技術還不夠成熟,當下所有的產品都只是過渡階段,不是最終的形態。”

之後,他們繼續聯繫業內的技術專家尋求意見,逐漸解決了成本問題,並研發出了體積足夠小的伺服舵機控制器,增強了產品體驗。越疆科技以延期近一年的代價,終於推出了旗下的桌面級機械臂產品Magician,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行業級路線的可行性。

“從行業級領域切入市場對當下企業而言的確是更好的選擇。傳統行業發展了10多年後,對機器人形成了集中需求,而消費級市場的需求更分散,很多技術有待突破。”劉培超表示。

曲線挺進

世間萬事都是螺旋交替上升的,商業社會也不例外。機器人領域現階段行業級產品的機會很多,但不代表消費級產品沒有翻身之日。

越疆科技也不希望被局限在特定領域內,而是想通過在行業級的不斷積累,逐步迭代出更適合消費者的產品來。

劉培超始終在觀察消費級市場的機會。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度很高,現階段的越疆科技還未能推出一款在價格上足夠令人滿意的產品。“只有把產品的量做起來,研發做好,才能壓低成本,否則每家都只賣個幾千幾百台,價格不會有太大變化。”他說。

儘管Magician機械臂有一定的消費屬性,但現階段來看,越疆科技還無法大舉進軍消費端。也因此,這家公司把消費端產品的研發周期規劃在未來2-3年內,目前則停留在持續研發、論證方案、降低成本的階段。

更加廣闊的消費級的市場始終能吸引創業者的大量關注。“消費級市場只要抓住一小部分,太空都比行業級市場大,這是兩個市場的本質屬性決定的。”一名曾經的機器人創業者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很多機器人創業者最初的想法很簡單,想要把智能手機的成功路線複製到機器人上,通過打開消費者需求缺口來拓展市場,但這並不可行。

“機器人和手機最大的不同在於,手機是消費品,機器人是一種生產力工具。只有從上到下,從具體的行業入手,推動需求的不斷提升,才能在消費端培養出對機器人的使用習慣。”他說。

換言之,並非創業者們主動放棄了消費級市場,而更像是一次行業性的集體曲線前進過程。發展行業級產品,更主要的目的是保證存活、教育市場、培育需求,從而喚醒消費者的潛在購買欲望,賺取更大的發展太空。

優必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受限於技術發展,目前行業端是機器人市場的戰略性入口。在一些特定的領域,技術更容易實現商業化落地,滿足行業需求。未來3-5年內,行業級應用也將會是服務機器人市場中的重要支撐。

當然,由於增長太空足夠大,消費級市場始終是他們最為重視的市場方向。

這些重新思考後的從業者,都相信消費級產品會重新爆發。他們大都認為,當完成市場教育階段後,消費級市場的容量將逐漸變大。根據行業規律,從2015年至今,前期的迭代已基本告終,活下來的企業可以重新布局消費級產品。這被認為是機器人行業發展的一個相對可行的路徑。

等待爆發時刻

回顧過去,機器人行業之所以在2015年前後爆發,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被外界力量“催熟”的過程。這其中,資本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那時,機器人行業是個不折不扣的風口。”前述行業分析師回憶稱,2015年和2016年兩年算是機器人行業融資的高峰期,至少50家國內公司從市場上獲得了融資。

商人的逐利性在這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不少機器人創業公司初期估值飛速上漲,幾輪融資下來,受益的早期投資人往往能夠全身而退,甚至獲得幾倍的回報。這也讓機器人成為投資人們所青睞的一個行業。

但這些企業的後續表現將行業中的水分暴露無遺。有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形容稱:“一些估值很高的公司,每年獲得的收入卻很少,估值和實際價值並不相符。”

但另一方面,也讓行業的計劃價值和實際價值最終回歸平衡。當市場上鮮有公司可以獲取穩定收益時,精明的投資人們自然不願意再為它們買單。

從2017年開始,能夠繼續在資本市場上走下去的公司們已經屈指可數,融資的數量也少了,這讓外界認定機器人行業很快會和VR一樣,成為下一個夕陽行業。

對於持續關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人來說,這反而是一個好消息——市場上自發的淘汰行為,讓他們在挑選項目時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擾,從而能夠更加精準地找到自己的目標。

松禾資本的合夥人張雲鵬在今年上半年給兩家機器人初創公司送出了投資資金。他的投資節奏和前幾年變化不大,也並沒有對這個行業展露出悲觀的情緒。

“行業仍在蓬勃發展。”張雲鵬說,那些被淘汰的項目,在他眼裡本不應該存在,“機器人行業的門檻其實並不低。”

他的理由在於,原本植根各細分行業的機器人公司基本都來自於海外,但現在,包括並聯機器人、協作機器人,以及小型化和柔性化的機器人等方向,國內都出現了和國外同行類似的產品。“技術差距暫且不說,至少已經邁出了這一步。”

在張雲鵬看來,相比於消費端,工業、行業端的需求更加明顯,這也是他目前重點關注的投資方向。後者的需求更直接,只要能夠帶來直接的效率提升即可。而消費端的發展需要整體技術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等各種因素協同,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To C端的機器人產品,通常要3-5年的時間來打磨需求、養活自己。“對於這樣的項目,張雲鵬不會要求短期內有明顯回報,他和那些看好機器人領域的投資人一樣,都在等待著消費級機器人真正爆發的那一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