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寒多身體弱,逐寒祛濕這樣做

傳統中醫學認為,人體陽氣不足、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就會造成濕邪,分為外濕和內濕,表現為:沒食慾、發困愛睡覺、精神差、懶得動等等,造成濕的原因很多與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有關,就象有些白領朋友整天呆在有冷氣機的辦公室,又不愛運動,生活中還特別喜歡油膩辛辣或者冰涼之物,時間久了,體內的毒素或者垃圾堆積,阻塞經絡,使氣血流動緩慢,使臟腑功能受損抵抗力下降從而陽氣也會慢慢變得不足;前些天有朋友說道:「為什麼吃個涼的吹個冷氣機就會導致陽氣不足,身體素質差?我最近大魚大肉吃的也不少,冰啤喝的也不少,身體不照樣棒棒的」,其實這是因為這位朋友年輕本身陽氣就足,再加上他平時喜歡參加一些戶外運動,通過排汗、呼吸、小便等方式可以將體內的濁氣、濕氣排出一部分,所以就算陽氣有所下降,也不明顯,但如果這位朋友體育鍛煉少,年紀再大些,那情況就會不一樣了。試想一下,假如整天呆在冷氣機房間,再經常吃油膩食物和冰涼食物,時間一長必會傷及腸胃,會降低和減少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從而導致身體器官功能減弱,很自然陽氣不足,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也變得越來越差。

如果經絡和氣血通暢,陽氣足時,體內的濕就可以代謝出去,反之,體內濕氣就會越堆越多,從而影響人體的健康,比如濕氣重,會感覺頸肩酸痛、腰酸背痛、關節酸痛;濕氣重,會感覺臉色差,發暗發黑;濕氣重,會特別疲勞,頭髮昏,精神差,工作學習提不起勁,早上起來腿發酸發沉等等,因此要祛除濕氣:1、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飲食合理飲食,以清淡為主,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2、要適當加強體育鍛煉,長期堅持,運動後血液循環加快,出汗的同時排出體內的寒濕。3、避免受寒涼侵入,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細節,陰冷陰涼潮濕的地方不要長期呆,季節變化氣象變化注意增添衣物保暖,盡量衣著多一些,穿得太少太露很容易導致寒涼侵入;4、學會適應自然變化,一年之中四季分明,人體陽氣也有升、浮、沉、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要順應天地變化來生活來養生,也就是古人所說「天人合一」,打個比方通俗點說,夏天來了,氣象炎熱,酷暑難耐,肯定要用冷氣機,那就控制好冷氣機的使用,盡量少吹少用冷氣機,別貪圖涼快,該出汗時多出汗,要知道夏季多出汗可以很好的將體內的毒素、寒濕排出體外;冬天來了,氣象寒冷,那就要注意保暖,特別是人體的脖子、胸、腿、腳,該戴圍巾了就戴上,避免寒邪、從脖子處侵入,該穿厚的鞋和襪了就穿上,避免寒牙從腳部侵入,特別是一些女孩子,冬季別為了美麗穿的太單薄,小心你的健康正在一點點損害。5、有條件的朋友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艾灸來祛寒濕。

艾灸除寒濕自古就已經有了,特別在祛濕這方面有著獨一無二的優勢,因為艾灸的作用就是逐寒祛濕,通經活絡,調理氣血,調理臟腑,提昇陽氣,增強人的抵抗和免疫力,居家只要堅持艾灸就可以將身體內的堆積濕氣有效地排出體外。一般居家常用的祛濕穴位有:

1、豐隆穴:可謂祛濕第一穴,健脾祛濕散寒,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這個穴位屬於胃經,是胃經的絡穴,同時又聯絡脾經,能調治脾和胃兩大臟腑,堅持艾灸有很好的除濕祛痰的效果。

2、承山穴:人體最好的祛濕穴位,在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艾灸這個穴位,可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3、陰陵泉穴:健脾化水濕穴位,該穴位在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中,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之合穴,它能夠健脾益氣,促進脾之運化水谷功能得以恢復,使氣機順達,腑氣通暢。同樣,艾灸陰陵泉亦可通過健脾益氣,促進脾之運化水濕的功能。

4、委中穴:排毒祛濕通道,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委中穴,走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在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堅持艾灸,就可以令濕氣順利地排出去。

5、足三裡:常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穴位在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有通筋活絡、疏風化濕的功效,因此疏風化濕,健脾益胃,促進消化,艾灸這個穴位很有必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