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素的好處,比你想象的要大很多!

1

素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的關係,但它並非起源於佛教,也非佛教徒單獨提倡。從古到今,世界許多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等都提倡素食。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畢達哥拉斯都強烈地鼓吹素食。近代的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英國戲劇家蕭伯納,都是基於人道主義觀點讚美素食。蕭伯納是有名的茹素者。

中國古代孟子的“君子遠庖廚”的思想,《易經》的“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道家真人深山修煉隻吃水果的功夫,兩千多年來,一直為儒道之徒所繼承。兩千五百年前生長在印度的釋迦牟尼創立了主張緣起、慈悲、和平的佛教,由戒殺放生到主張不吃肉,此種教誡散見於佛教經典尤其是大乘佛教的各種經律論中。後世佛教弟子,身體力行,其品格清淨高尚,其行為淑世善民,化強暴者囂悍之氣,使世界人類傾向和平,已成為佛教獨特的優良傳統。

釋迦牟尼佛為太子時,一次樹下觀農,見農夫犁土,掘出蚯蚓,鳥兒飛來啄食,引起他對眾生互相殘殺、弱肉強食的悲思;印度吠檀多派崇拜梵天,每年以大批牲畜宰殺祭祀,一直為釋迦所反對;釋迦在說法時,於大乘的《楞嚴》、《華嚴》、《楞伽》、《涅槃》、《梵網》諸經中,處處提倡禁絕肉食。具體如《楞伽經》,根據身體健康、三世因果、修養身心、慈憫眾生等各種道理,指出肉食者有18種過患,而素食者具足無量功德。

印度、中國佛教歷代宗派的祖師,都是淡泊自甘、粗衣蔬食的茹素者。三國時的曹操受佛教影響,據說自奉節儉,常常茹素,此舉不能不對他的從屬臣下及後世帶來影響。南北朝時虔誠奉佛的梁武帝依《涅槃經·四相品》等經文,製僧尼居士斷酒肉,宗廟薦饈用蔬果,並頒發斷酒肉文,詳敘食肉的過失。如文中雲:“經言:若食肉者斷大慈種,何為斷大慈種?凡大慈者皆令一切眾生同得安樂,若食肉者,一切眾生皆為怨對同不安樂;若食肉者,是遠離聲聞法;若食肉者,是遠離辟支佛法;若食肉者,是遠離菩薩法;若食肉者,是遠離菩薩道;若食肉者,是遠離佛果;若食肉者,是遠離大涅槃;若食肉者,障生六欲天,何況涅槃果。……”又雲:“若久食菜,人榮衛流通,榮衛流通則能飲食,以飲食故氣力充沛,神明清爽少於昏疲。……”文中說明:一、不食肉者能保持慈悲種子,成就佛果,否則斷一切善法。二、不食肉者能使榮衛氣血流通,神明清爽,身體健康,否則會生種種疾病。

梁武帝會合當時京都的僧尼1448人,延請法師宣講斷酒肉經文,並於佛前宣誓斷食酒肉,由於梁武帝的提倡,在其管轄的江南境內使用政治力量推行,從江南到江北,乃至全中國的寺院都逐漸受其影響。

隋文帝楊堅登位,大力提倡佛教,每興建法會,必沐浴齋戒,誡臣民不食葷腥。隋煬帝楊廣,於智者大師前頂禮受菩薩戒時,亦發誓秉承受持菩薩慈悲護生之戒行。唐太宗李世民,為追薦於戰爭中死難的軍民,在戰場地區修建寺廟,並舉行追薦法會,以香花水果供佛,以素齋供僧。自佛教傳入中國後,歷代帝王,除少數辟佛者外,凡遇祭祀大典或修建法會,均提倡齋戒素食,從上到下養成了社會風氣。

文學史上的王維、劉禹錫,以及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蘇東坡、王安石等均信佛。其中最突出的是詩人王維,平生茹素信佛,事母至孝。母親崔氏是虔誠的佛教徒,師事神秀弟子大照禪師30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禪。王維自幼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長而拜長安薦福寺道光禪師為師,斷食肉酒。又善繪畫,世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所作詩,多山林清逸之氣。

宋朝的永明延壽禪師、明代的蓮池大師,都是淨土宗的一代祖師,在徒眾中大力宣傳戒殺放生和吃素的功德。蓮池大師寫有著名的《七筆勾》和《戒殺放生文》,其中析理精微,字字飽含慈悲感情,令人感動。

近代高僧如太虛、虛雲、弘一、印光諸法師,都是身體力行的茹素者。其中虛雲法師禪功很高,活到120歲。他平生愛護生物,在廣東曹溪講禪時,有老虎皈依、受戒的傳說。弘一法師的弟子豐子愷,曾有《護生畫集》印行,宣傳素食和戒殺放生,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2

素食的佛教經典與實踐根據

(一)基於健康理由

佛教的大德祖師,由於吃素,身體都很健康,壽命也長。一部分肉食者不易理解,而在有科學頭腦的醫學家和營養家,則是較易理解的。

首先,吃素的僧侶們甘於淡泊生活,無嗜穿嗜味的習慣,清心寡欲,一心向道,所謂“咬得菜根香,方知道中味”,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不易動乎胸中,內心平靜,這是不易致病的主要精神因素。此中還包含有佛教的一套修心方法。

佛經中指出:素食能使四大調和,諸根通利,氣血流暢,定力增長,“飲食知量”,“少欲知足”,是成就禪定神通不可缺少的條件。

素食中的豆製品和水果,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高,容易消化吸收。其中大豆的功能極高,含有蛋白質40%、脂肪及糖類20%,並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鐵、磷、鈣等營養素,大豆的植物蛋白和脂肪,可以降低人的血清膽固醇,能降低高血壓,避免動脈硬化等心髒疾病。所以素食者所食豆類、五穀雜糧、水果等,對於身體的營養完全可以補充,增進健康。

(二)基於慈悲理由

佛教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之心,是透過般若智慧產生的。學佛者由於了悟因緣生法的真理,而產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心腸,從而戒絕殺戮,五戒中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由不殺生而吃素,是戒殺的積極行為。

《楞伽經》中,佛告弟子大慧菩薩說:

一切肉有無量緣,菩薩於中當生悲憫不應啖食。我今為汝說其少分。大慧,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雲何於中取之而食?大慧,菩薩摩訶薩觀諸眾生同於己身,念肉皆從有命中來,雲何而食?……

這段文意是說:一、一切眾生從無始來都是自己的六親眷屬、朋友等,隻由於隔世不識進行啖食,是可蠢可悲的。二、他身即我身,自他平等,應該體念他之苦樂即我之苦樂,不能因嗜口腹,貪美味,而置動物被殺的痛苦於不顧,這是最殘忍的。

佛教大德和前賢們有許多戒殺放生詩,充分體現了慈悲精神。茲選錄三首: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

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如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血眾淋漓味足珍,一般怨苦恨難伸;

路人試各捫心問,誰敢將刀割自身?

(三)基於因果理由

因果定律,是佛教弘揚的基本法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為善受福,作惡遭殃”,有因必有果,造何因得何果,是必然不易之理。基此理由,可知造殺就得殺報,食他的肉就應該還他的肉,所謂“吃半斤還八兩”。各別造因,各別受報;大眾造因,大眾受報。世界各地年年不斷的戰爭,許多人死於刀兵,慧眼觀之,原因在此。

《楞嚴經》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死死生生,互來相啖”。說明三世因果循環的道理。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過去諸佛是已成佛,眾生是未成佛,因此對於眾生不應輕慢,更不應殘殺,殘殺是違犯理性的。殘殺者違背慈悲平等之理,必自食其果。

(四)基於修行理由

修行是佛教徒的基本要求,由此修養功夫為因,達到完成佛果的目的。修行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三學。戒是約束行為,防非止惡,眾善奉行;定是專注一境,息諸虛妄分別;慧是明因識果,通達諸法實相。此中首要的是戒,守戒的作用是絕對禁止擾惱眾生,損害他人利益(包括生命財產),保持內心純善清淨,為修定慧打下基礎。此戒定慧是三乘共通的修法。

欲達佛乘,必須進一步修大乘菩薩行。菩薩行包括四無量心、四攝、六度。其精神主要是大悲大願,不捨眾生,更不能損害眾生。因此,不管大乘小乘,戒殺是主要的。由憐憫眾生,愛護眾生生命,進而不食眾生肉,這是必然的實際行動。大乘諸經論中,多處談到殺生和吃肉,都是斷掉慈悲種子。慈悲是學佛的根本,此根本一斷,即不能發菩提心,也不能證得佛果,可見戒殺和素食,在佛教教義中的重要。

3

素食之風在中國

我在上面談到,素食不只是佛教提倡的,從古到今的哲學家、科學家、人道主義者,許多人都主張素食。而在佛教,根據其教義和修行方法,極力宣傳戒殺吃素,有其獨特的精神,為廣大群眾所崇拜。因此,從佛教傳入中國後,在國內,戒殺、放生、吃素深入民間,形成一種風氣。

(一)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除前面介紹的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對佛教有信仰,直接提倡齋戒奉佛外,其余一般情況,凡朝廷舉行祭祀大典,或逢皇族誕辰,或天象告警,下詔罪己,或久旱禱雨,都要下令嚴禁宰殺,甚至大赦天下囚徒,以示皇上的寬大仁愛的胸懷。

(二)在各個寺廟,每逢農歷四月初八佛誕節,舉行放生會,大量放生,信徒們對此很熱烈踴躍。大的寺廟都修建有放生池。

(三)南北朝、隋唐開始,經宋、元、明,到了清朝,曾出現了素食的黃金時代。宮廷禦膳房專門設有“素局”,負責皇帝齋戒的素食。寺院“香積廚”的素菜,逐漸顯著的改進和提高,色香味並重,出現許多花色品種,各地飲食市場的素食館急劇增加,素食品在競賽中花樣翻新。清末的薛寶袁著的《素食說略》,僅以北京、陝西兩地為例,就記述了二百多個素食品種。民國以來,各大寺廟和各大城市都設有素食部,紫竹林、功德林等,素食譜不斷編印出版,由於素食原料和品類增加,內容更為豐富。

(四)僧尼居士一般都素食,不能全斷肉食的依照佛經最初吃三淨肉。三淨,即不見殺、不聞殺、不隨喜殺,養成對生物的同情心,逐漸停止肉食。在民間,通行十齋期,即農歷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日,信佛信神的都要吃素。信佛者遇著母親誕辰,或自己生日,因系母難日,為報答母恩,也要吃素。每年有十五個佛菩薩的誕辰,凡佛教徒都要以香、花、燈、水果、素食於佛菩薩前設供,禮拜誦經,同時要吃素。

(五)印度佛教傳入中國,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出現了許多有關佛經的文學作品。在文體方面,如變文、公案、小說、傳奇等,都受到佛教影響。許多作者(包括佛教僧侶)以文章詩歌描寫戒殺放生事跡,讚頌素食的功德,歷代作品中佔有不少篇幅,充實了傳統文學的內容。

(六)中國素食之風,已擴展到歐美。例如在美國,據傳已有四十多座佛教寺廟,去美國傳教的,除日本、緬甸、泰國、斯裡蘭卡等國少數僧尼居士外,大多數都是華人,其中有僑胞、有美籍華裔。他們信佛素食,弘揚佛教,辦素食館,由於素食的特殊風味,引起了美國人的極大興趣,此風將蔓延到全球,對反對和製止戰爭,維護和平,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本文僅就佛教歷史和教義及對中國的影響論素食,這類的材料很豐富,有待進一步發掘。我相信,這對於世界文明,人類理性的發展,是極為有益的。

原標題:佛教與素食

“唐宋八大家”處略有改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