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這部奧斯卡最佳,影評人有話說

影向標第一百八十三期

評《綠皮書》

得分6.8分

1.劉宇清9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近幾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中,《綠皮書》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敘事不疾不徐,情感寵辱不驚,思想潤物無聲。

無論批評還是歌頌,好電影都需要政治正確,尤其是關於平等權利、生命尊嚴的政治。一則關於真實人物的小傳,用旅行、喜劇、音樂的方式,再現上世50-60年代的平權運動,看似浮光掠影,實則深觸人心。

影片表明:美國是一個值得尊重/熱愛的國家,但這一切都來之不易。我們不能因此而批評影片思想保守甚至粉飾現實,相反,我們應該誠心正意,學習包容和真愛。國家、族群和家庭,都系於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雪利博士就象一放棄偶像包袱和教化束縛的聖人。意大利人的家庭/家族觀念仍然象在《教父》中那樣深具魅力。

就表演而言,兩個男人的對手戲,靜水流深,彌足珍貴。看了彈奏鋼琴的段落,回家馬上重溫一遍《閃亮的風彩》(Shine)。

2.秦婉8分

鳳凰電影策劃。

經典元素加成,工整、扎實、流暢,堪稱完美的劇本,跨種族、階層、文化、教育、性向呈現交流、理解和包容,還有什麽不能跨的?非要挑刺,也就是人物過於天使化了,強行提供平權心態,內在其實是告訴你,一切都很難很難改變。

3.陸支羽8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醜,馬戲團的眼淚》。

1.斯派克·李導演眼中的“假黑人電影”,假如沒能登頂奧斯卡,或許也不至於招惹那麽多罵聲。2.在我眼裡,《綠皮書》並非《為黛西小姐開車》的翻版,而是如八年前的《觸不可及》那般有著笑中帶淚的力量。3.雨中,唐那句對於自我身份的質問,雖難逃“政治正確”的調侃,卻也著實道出了命運的困境;這種困境,我也曾在李安、赫爾佐格、阿金等導演的作品中深有體悟。4.這個打分,跟院線刪減版無關。

4.桃桃林林8分

影視自媒體人,微信公眾號及微博“桃桃淘電影”運營者、線下活動“桃桃觀影團”發起人。

屬於那種輕鬆又好看的電影,故事也比較簡單感人。整體還是公路片的方式,借旅途將這兩個不同膚色、不同階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聯繫到一起,從固有的印象到逐漸和解。我們願意相信這樣的故事,是因為,我們希望人和人之間真的能保有起碼的善良、理解和平等,這是種美好願望。包括《為黛西小姐開車》《觸不可及》等片子也都是如此。

5.王曉光8分

aka cbvivi,Vlogger,前媒體人。

舊故事中的角色屬性互換,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非常高明。看的時候像在看很多部電影,以不同以往的視角。表演和攝影也都很好。

6.大奇特7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逆轉了《為黛西小姐開車》的種族身份,司機代表觀眾視角,博士代表種族問題。他必須通過遭受種族暴力,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同時學會與之格格不入的美國黑人文化建立聯繫(完全取決於身份設定)。教育沒有教人們審視自己的偏見,但善良本身就是治療它的良藥。結尾其實是遵循了《落難見真情》那套吃火雞大餐的模式。ps.喜劇片導演組合單飛拍正劇也未嘗不是好事兒,能換換思路。

7.閔思嘉7分

影評人。

非常標準的奧斯卡影片,黑白倒置的敘事從另一種角度詮釋了偏見,但也因為太過標準,而缺乏了某種生氣。即便是黑白反用,但在人物塑造上也始終存在著刻板或臉譜化的問題,強化了衝突,卻沒能挖掘雙男主各自背後塑造他們的成因。最後的大團圓是溫情也是敗筆,演員的加分太多為故事帶來了整體的質感提升。總而言之,是個戲劇化經典程度很高,但整體依舊保守的故事。

8.Tyra7分

前時光網總編輯,電影從業者。

天生富有爭議和衝突性的題材,最終演變出的卻是一出溫馨而幽默的小品,觀影體驗是流暢而愉悅的,兩位主角都貢獻了卓越的演技,但這種號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柔化”的處理,卻不能不讓人覺得略帶遺憾。

9.風間隼7分

影評人。

大學時候看《阿呆和阿瓜》的時候哪能想到這導演也有機會問鼎奧斯卡呢?細的不說了,個人感覺好過同樣是黑gay的《月光男孩》,不如同樣“綠茵茵”的《水形物語》。阿拉貢陛下幾乎是毀容捐軀,演活了一個底層意大利裔司機,實在敬業。

10.耳朵7分

“奇愛博士講電影”責任主編,獨立戲劇人。

很多人覺得是性別、身份變換版《為黛西小姐開車》,但我一直覺得這是《炎熱的夜晚》喜劇版。彼得·法雷裡作為一個成功的屎尿屁電影商業導演,很好地調和了片中的喜劇元素,整體節奏張弛有度,詼諧中見真情。並且,它具備了幾乎一切奧斯卡最佳影片都該有的元素,對時代問題的反應,對人性細節的挖掘,以及較好的導、編、演呈現。大家覺得溫和也是對的,《白宮管家》裡男主角的兒子就討厭第一個奧斯卡黑人影帝,也是《炎熱的夜晚》黑人主演西德尼·波蒂埃,說他是黑人裡的白人。《綠皮書》就是這一脈黑人電影的延續。

11.鄭秉泓6分

影評人,著有《台灣電影愛與死》。

一部討人喜歡的暖心公路小品,兩位男演員尤其演得好,唯一的問題是這樣一部從白人觀點來講黑白族群和解的小品居然贏過《羅馬》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也太過譽了吧!

12.西帕克6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劇作圓滿,兩個角色在特殊時代下的身份錯位,讓他們可以幫助對方發現自己,完成度很高。但還是一個純粹白人視角下的黑人平權故事。一個黑人竟然需要白人來教他了解黑人音樂?想想也不太可能。為了完成劇作上的差異化,幾乎把唐·謝利塑造成了一個呆板的怪人。法雷裡導演只聽取了作為白人後代尼克·維勒歐嘉的講述便貿然拍攝,一點也沒有想過去了解唐·謝利那一邊的故事,這是何等的傲慢?

13.雪梨卡通6分

編劇。

這麽根正苗紅的正確片,放在黑風勁吹的好萊塢,居然都能被說成是“白人拯救”。腦子被門夾了吧?片子本身不差,但也好不了哪兒去,不對付的兩人,一起走一段路,各自完成人物弧線。不過嚴格來講,博士的人物弧線並沒有最終完成,只是拿情緒帶了一下,回避了問題本身。讓人感慨的是,這片居然是當年以對女演員露下體、專拍屎尿屁著稱的法拉利兄弟之一導的,真是風水輪流轉,有種吳化文的一個35軍頭衝進總統府的既視感。

14.LOOK5分

影評人,電影研究者。

非常典型的奧斯卡獲獎片,整部電影的劇本就是照著奧斯卡編劇手冊指南寫出來的,這就是電影工業最無聊之處。

15.賽人3分

影評人。

黑人音樂家教給白人司機的,一是不要隨手拿走他人財物,二是教他在書信中去表達愛意,這都是些小教化。白人司機給予黑人的,卻是更為深刻的人格塑造,如尊嚴和勇氣。誰對誰在靈魂上更有幫助,一望即知。炸雞的段落,是你得要學會去接受我認為的“好”。這顯然不是一部政治正確的電影,它將難以調和的種族矛盾用輕巧的方式加以稀釋,用人性最浮面的平等概念去掩蓋更大族群之間的傾軋與傷害。只有正視人類最正常不過的,具備獸性的黨同伐異,才有實現眾生平等的可能。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局部真實的電影,但黑人音樂家的家人不這麽看。假如這對黑白主顧一路上齟齬不斷,然後,各自有各自的聖誕快樂,也許還會有點意思。

投稿及其他事務請至「幕味兒」工作郵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